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兩天看了兩本書,一本是紫金陳的《壞小孩》,另一本是李尚龍的《刺》。
這兩本書在思想上對孩子教育思考有著相似之處,紫金陳的《壞小孩》告訴讀者:一個年級第一成績優異的初二男孩,變成一個心思慎密果斷絕決的無形兇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李尚龍的《刺》則讓人反思:一個純潔的嬰兒變成一個施暴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朱朝陽,是紫金陳《壞小孩》里那個個子較矮卻十分聰明勤奮品學兼優的初二男孩。從小他的父母離異,他跟隨著母親一起生活,他的母親在一個風景區里做售票員,一個月工資僅為一千元。母子二人的生活非常辛苦,有時候朱朝陽的母親因為上班幾日回不了家,都是朱朝陽自己照顧自己,而他那個離開他的父親,幾乎都不來看望過朱朝陽,也基本上不給朱朝陽撫養費。
朱朝陽非常懂事,所以,在學校里被派出所所長的女兒欺負,老師的偏袒對那個女生讓他忍了下去,不想被老師叫家長讓母親擔心;父親幾乎不來看他他也無所謂,因為他不想把對父親的思念表現給母親看,讓母親心碎。本來,生活可以就這樣忍辱負重地平靜下去,然而,兩個孩子的到來,改變了朱朝陽的一生。
丁浩與普普,兩個從孤兒園里逃出來的孤兒,兩個孩子因為父母是殺人犯被槍決后送往了孤兒園。他們以為那里會是一個家,然而孤兒園里的黑暗讓他們受盡了凌辱。終于有一天,兩個不堪受辱的孩子偷了園長的錢包逃了出來,因為朱朝陽和丁浩是小時候的玩伴,所以他們流浪千里之后,來投奔朱朝陽。
隨后,三個孩子在一個風景區里拍到了一個視頻,這個視頻詳細地記錄了一樁謀殺案。三個孩子為了將來能活下去,就打算用這個視頻去訛詐殺人者張東升。如果事情能夠順利訛詐成功也就算了,變故就在朱朝陽父親不敢當著女兒的面承認兒子的存在,讓朱朝陽心生怨恨。普普因為家庭的變故因此心理變得格外扭曲,她想把朱朝陽的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昌扔到廁所的大便上,讓小女孩受辱。朱晶昌由于父母的寵愛,所以也很是囂張,最終導致自己被哥哥親自從少年宮的四樓扔下,并當場摔死。
自從朱朝陽把朱晶晶摔死后,開始感到害怕,于是他翻遍了他所看的書,得知自己未滿十四歲,不用負刑事責任時,他才放下心來。朱晶晶的媽媽一口認定朱朝陽是殺害女兒的兇手,然而卻沒有任何證據,警方也沒有找到任何證據證明朱朝陽是兇手,反而在調查的過程中了了解了朱朝陽的情況,并對他心生同情。
此時,張東升又謀殺妻子成功。張東升妻子的死亡被所有人包括警方在內的人都看成是意外,只的朱朝陽知道,張東升殺了他的妻子,只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殺的。
朱晶晶的媽媽因為女兒的死亡變得瘋狂起來,她指使人向朱朝陽和他的媽媽潑大糞,并且在朱朝陽家門外的墻上用紅漆寫上:“欠債還錢,欠命償命!”當警方要抓捕朱晶晶的媽媽時,朱朝陽的父親請求朱朝陽放過朱晶晶的媽媽,并且表示愿意給他們一萬塊錢作賠償。從此,朱朝陽的父親在朱朝陽的心里死了。
朱晶昌的媽媽心有不甘,讓朱朝陽的爸爸錄下他與朱朝陽的對話,企圖從錄音中找到朱朝陽殺害女兒的證據。因為爸爸對他的疑心,讓朱朝陽殺心大起,他決定從張東升口里強行要出他怎么殺死妻子的方法,然后用視頻威脅張東升去殺了他的父親及朱晶昌的媽媽。
丁浩和普普,兩個雖然心理已經扭曲,但還是明白弒父這樣的行為會讓朱朝陽將來后悔,但朱朝陽冷靜的表現說服了他們,于是兩個孩子決定幫朱朝陽伙同張東升殺人。
朱朝陽父親和朱晶晶的媽媽被殺這天,朱朝陽在上學,他的一切都表現得非常正常。但誰也想不到,從他決定弒父開始,他就在慎密地做著一切安排:他知道張東升最后會把他們三個孩子都一起殺掉,所以,在最后他假裝喝了張東升給他的飲料卻吐了出來,但是丁浩和普普他卻沒有出聲提醒;他在張東升不注意的情況下,拿出從張東升家里帶走的匕首殺死了張東升,并且也自傷了自己,偽裝了犯罪現場;更為重要的是,他從決定弒父開始就偽造日記,而且所寫的一切警察所能查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唯獨不真實的就是,把他自己的想法換成是普普的想法。
就這樣,一個天衣無縫的設計,讓所有知情人都死了,他也順利地繼承了大筆遺產。
李尚龍的《刺》講述的是兩個出生于富裕家庭里的女孩對同學進行校園凌霸的故事,她們長大后又開始反方向地開始職場暴力,最后經過幾十年后,事情最終發展成幾乎滅絕人類的網絡暴力。
寫到這里,我忍不住心里的憤怒,只能停下敲打鍵盤的雙手,扭頭看向窗外,休息片刻。
總有人喜歡把鍋甩向社會:社會就是這樣,我能怎么辦?我相信,說這句話的人總會有一天會為推卸責任而十倍甚至百倍地承擔后果。
馬斯洛堅信:如果一個孩子生長在一個惡的環境里,他就會具有非常大的破壞力;但如果他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里,那么他就會充滿愛的正的能量。
在《壞小孩》里,本來朱朝陽隨母親生活,雖然貧困但是非常幸福,可是他父親對他的漠不關心及隱瞞他的存在,讓他一次次失望最后導致殺心四起。在《刺》里,張蕾姐妹因為家庭的富裕,父母的縱容,所以導致她們兩個恣意妄為;班主任又因為張蕾父親經常給學校捐款,所以對張蕾姐妹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地放過,最終,悲劇得以繼續上演。
雖然《壞小孩》與《刺》都只是兩本虛構類的小說,但是,在這兩本小說里所描述的一切卻是有很多的現實素材的。
那么,究竟是誰?是誰讓一個純潔無暇的孩子最終變成一個惡魔的?我想,讀者應該在閱讀后不僅僅只是感嘆,更需要思考,思考后更要看看在自己的身上,究竟有多少惡魔留下的細小種子。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