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讀這本書前,我先聽到吳軍老師的一堂課,吳軍《硅谷來信》第三季的第五十一封信:分析歷史事件可以從哪八個維度出發?
這八個維度分別是:民族和國家認同;經濟、貿易和科技;地理和環境;人口流動、遷徙和安頓;政治和權力;國家在整體歷史和世界中的位置;看到國家內部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和關聯;社會結構。
在梳理完這八個維度后,《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這本書就突然變得通透了許多。不敢講我完全讀懂,但至少我被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觀察力折服了。
因為尤瓦爾·赫拉利對歷史的分析基本在這八個維度里,而這些維度里,有很多是我不曾想到可以關聯的。同時,我也對讓頭疼的《樞鈕》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作為在規范歷史教育下長大的我曾經在看陳雨露的《中國是部金融史》時,驚為天人:原來中國的歷史還可以這樣看!現在又學到到了新的看歷史的方法,讓我對現在社會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不過,在這里,我并不想對《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作些什么評價,因為我讀這本書的主要收獲重點不在于我學會了如何認識和理解世界,而是在于我學會了如何看待別人的主觀性。
在讀這本書時,給予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點贊的人,非常的多。但也有一些聲音在反對著:尤瓦爾·赫拉利對歷史的分析太主動了,棄書!
此時我產生了這樣一個困惑:說這樣話的人,難道不是一個太主觀的人嗎?就因為了看了一本主觀性太強的書,不符合自己價值觀,沒有去思考別人的主觀性有沒有可取之處,就做得非常主觀的選擇,這樣做就很理智嗎?
讀完這本書之后,我一直在想:有誰不是一個具有主觀性的人呢?無論有沒有表達,只要自己對某件事產生了想法,就肯定是主觀的,因為我們無法了解事情的全部發展過程,更別說去理解在事情發展過程一系列復雜的系統性問題。
作為普通人來說,太多的時候我們常常根據第一眼或者第一直覺就為某件事情下評判,如果想要爭個輸贏讓別人認可我們,那么我們就會搜腸刮肚地找些證據來說明自己是正確的。
有時候,我們會說得頭頭是道,別人信不信無所謂,至少我們是信了。所以,有人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成文成書;有些人不斷發表言論,強調自我。
不,我不會說這些做法是錯的。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理解和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反而是自己學習和審視自己的好機會。就算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爭論時,也可以理解別人想取得別人認可的想法。
但,合而不同,才是最為客觀的選擇。
在此,我覺得批判性思維是必要的,但這個批判不是針對別人,而是針對自己:承認自己時時具有主觀性,但時時要看到自己不足,時時警惕,時時修正。
觀察別人的不同,如果是缺點,那么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觀察別人的不同,如果是優點,那么先行效仿,對自己的行動及學習進行一番調整,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