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變好,這些疾病是越來越常見
十個人里面,總有那么幾個
不是高血壓就是脂肪肝的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這些疾病幾乎都指向了同一個地方,
那就是代謝!
中國有超過2.7億人有高血壓,
1.2億糖尿病病人
5億成年人存在血脂異常
情況不容樂觀呀
三高一胖
代謝綜合征沒跑了
代謝綜合征,是肥胖、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多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在一個個體中同時存在的臨床癥候群。
以下5項代謝異常,如果符合3個或以上的就可確診為代謝綜合征。
高血壓:>140/90mmHg,或是已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
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7.8mmol/L,或是已開始治療的糖尿病患者
空腹甘油三酯≥1.7mmol/L
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4mmol/L(女)、<0.9mmol/L(男)
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
代謝綜合征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主要機制可能與胰島素抵抗和機體炎癥反應相關。遺傳、肥胖、吸煙等因素可能是引發疾病的危險因素。
胰島素抵抗貫穿在代謝綜合征的的發展全過程。從普通意義上來說,胰島素抵抗即葡萄糖利用減少引起血糖水平升高,繼而胰島素代償性增多,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癥。
胰腺是胰島素抵抗受累的主要器官。為了代償對胰島素需求增加,胰島素分泌也相應增加。在這種應激狀態下,非常容易出現高血糖,發展為臨床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還通過對內皮功能的損害,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通過引起凝血和纖溶狀態的失衡,出現高凝狀態,患者不能正常啟動纖溶過程,極易造成血栓的形成。
代謝綜合征患者
心血管發病風險超100%
代謝綜合征一旦出現,已經預示著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
最早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就是動脈粥樣硬化,一旦形成血栓,則會導致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上就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揭示了代謝綜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關系。[1]
本次研究結果是采用了河北開灤約40000名參與者,每兩年一次查體收集的數據分析得出的。
開灤研究的參與者,是當地開灤集團的在職及離退休職工,從年齡分布來看,有2700多例三高患者是45歲前發病的,占到全部患者的大約13.5%。
這些患者的生活習慣相對不好,存在吸煙飲酒、高鹽高糖、高BMI等情況,病情相對控制較差。
在平均為期6.5年的隨訪期內,總共有2008名研究參與者去世,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超過80%。
也就是說,代謝綜合征在45歲前就上身,那么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對比健康的同齡人,就會分別上升126%和159%。
保護心血管
遠離代謝綜合征
01
改變飲食習慣
控制總脂肪攝入量。將每天的膳食脂肪攝入量控制在總卡路里2000左右,避免攝入反式脂肪。
攝取有利于心臟健康的脂肪。如不飽和脂肪酸,已經被證實能夠幫助減少內臟脂肪。橄欖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鱷梨、堅果和瓜子都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
減糖。攝取過多的糖份,例如喝含蔗糖、含高果糖漿的飲料,會導致身體內自制的類固醇濃度上升,在一系列的的機能改變下,會讓內臟脂肪量上升。
每天食用充足的膳食纖維。比如除了谷物類食物外,也要多水果、蔬菜等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延長空腹時間,從而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內臟脂肪。
02
運動鍛煉
肌力練習和有氧運動都能改善脂肪狀況。有氧運動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騎單車和遠足。如果你每周的運動時間多于150分鐘,可以更快實現減脂目標。
03
維持適當體重
一般而言,蘋果身材的人比梨型身材的人患上代謝綜合征的風險大。
如果你經常性減肥、復胖,再減肥、復胖,會增加內臟脂肪的存量。所以千萬不要惡性減肥,反而會讓身體亂了套。
最好是每周在相同時間稱重1-2次,并且每周體重減重在0.5-1kg最為安全,以免過度減肥造成機體紊亂。參考文獻:[1]Huang Z, et al. Association of Age of Metabolic Syndrome Onset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