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來臨,相信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出現了腳后跟干裂脫皮的情況,常年勞作的父母輩,更是手腳干裂的一大人群。
腳后跟的皮很硬,勾被單、刮襪子,走路還會出現疼痛感,甚至還會滲出血,走路都要很小心,生怕用力過猛腳后跟就“炸裂”了。
為什么腳后跟會開裂?
如果僅僅只是粗糙、開裂,且感覺不痛不癢,一般都考慮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
腳后跟開裂又名手足皸裂癥,在秋冬季節,我們的皮脂腺分泌物及汗液會明顯減少,皮膚就會變得干燥、缺乏彈性,甚至出現開裂。中老年人體內激素水平下降,皮脂分泌減少,更容易出現皸裂。
若還有其他癥狀如出血、疼痛、水泡、脫皮等,這時候就要考慮是一些病理性原因造成的。
皮膚真菌感染:
當足部真菌感染,引發角化過度型足癬,也會出現腳后跟皮膚的干裂脫屑,多伴有皮膚瘙癢等表現。由于本病具有傳染性,除了及時治療外,建議不要與他人共用擦腳布、腳盆,以免出現交叉感染。
糖尿病:
約5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下肢皮膚干燥癥。血糖長期處于較高狀態,自主神經會病變,足部出汗減少,加上周圍血管病變,就會出現足跟皮膚干裂。
維生素A缺乏:
維生素A缺乏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四肢伸面有非炎性的棘刺狀毛囊丘疹,伴以眼部癥狀如眼干燥、角膜軟化或夜盲。
尋常魚鱗病:
這病屬于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病,主要是皮膚干燥,伴有棱形或多角形的鱗屑,外觀如魚鱗狀。
腳后跟開裂,要怎么辦?
很多人在腳后跟感覺到毛毛糙糙后,就開始泡腳、去死皮,足膜、保鮮膜的一通忙活,效果卻維持不了幾天。
足跟裂雖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大多遷延不愈,若出現繼發感染更是難辦,正確應對記住三點:
第一、不要剪、撕裂開的皮,以免形成傷口
第二、對癥進行藥物治療
由于個體差異大,用藥不存在最好、最快、最有效,建議明確病因后,在醫生藥師指導下選擇藥物。
第三、生活中做好護理
做好保濕護理
洗澡少用香皂或沐浴露,時間不要過長,最好在20分鐘以內。洗澡或洗腳后,立即把腳擦干,堅持外涂保濕劑。
多吃含油脂食物
在干燥的秋冬季節宜多吃含油脂食物,如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E的食物,注意飲食多樣化,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保持皮膚的彈性和水分。
少穿純棉襪子
穿上吸濕性良好的純棉襪子,反而會把皮膚內部的水分吸走,加重皮膚干燥的程度,讓足跟裂得更嚴重。有足跟裂的人可以穿尼龍襪子,或在外面套上一雙純棉襪,這樣才會有效地保護皮膚,防止皸裂。
用溫水泡腳
腳底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網以及毛細血管、淋巴細胞,有全身的反射區,常用溫水泡腳是最簡單又有效的護腳方法。
不過,泡腳的時候要注意,水溫在40~45℃即可,不宜太高。糖尿病患者及末梢神經反應慢的人不要用熱水泡腳,以免被燙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秋冬干燥,也關心下自己和家人的腳后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