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作為一個肝病大國,中國慢性肝病患者數量驚人。先看一組數據。
《2019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肝癌新發病例約36.5萬,占全球新發病例的50%。肝癌是中國第2大腫瘤致死病因。
2018年《柳葉刀》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乙肝傳染率高達5.1%-10%,約有8000萬的病毒攜帶者,其中2000萬為確診病人。約有1000萬丙肝感染者。脂肪肝人數更是超過2億。
2020年數據統計,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內,中國慢性肝病患者人數可能超過4.47億。
為何幾乎三分之一的中國人肝臟都有程度不同的問題,這其中原因主要為以下幾方面:
肝炎病毒主要包括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中國作為肝炎大國,病毒攜帶者及肝炎確診患者如果不治療,大概會有20%左右進展為肝硬化,進展為肝硬化的那部分肝炎患者中,又有25%左右可能會進展為肝癌。其中,乙肝病毒感染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首要原因。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肪、高熱量類食物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占據相當大的份量。這些不良飲食習慣造成了肥胖問題,中國成年人肥胖率超過16%,不僅僅成人,很多孩子從小體重指數就嚴重超標。過多的脂肪無法被代謝,于是沉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而中重度脂肪肝幾乎無法逆轉,會進一步發展成肝硬化。
飲酒傷肝,眾所周知的事情。酒精需要在肝臟中代謝,酒精(主要成分乙醇)90%以上在肝臟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等。乙醛可與多種蛋白質結合形成乙醛-蛋白加合物,不但對肝細胞有直接損傷,還可導致肝細胞受免疫反應的攻擊,使肝細胞出現脂肪變性。
運動量過少,也是現代人的通病。生活節奏快,工作之余只能躺平,長期的久坐不動,大量脂肪堆積在腰部及內臟,尤其是肝臟會容易出現程度不同的脂肪堆積。韓國一項醫學研究發現,每天久坐超過10小時的人群,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要比久坐少于5小時的人群高出9%以上。
肝臟是人體的解毒器官,絕大多數藥物需要通過肝臟代謝。肝毒性的西藥相當多,包括解熱鎮痛藥、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郁藥物、抗癲癇藥、鎮靜藥、抗甲亢藥、抗腫瘤藥、降糖藥和心血管藥、一些抗生素等等,是藥三分毒才是真理,所以,亂吃藥很可能會把肝吃壞,任何藥物必須遵醫囑服用。此外,千萬不要亂吃所謂的補藥、民間偏方秘方、保健品。
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糖尿病不僅會造成代謝相關性脂肪性肝病,還與肝腫瘤的發生相關。
隨著飲用水條件改善,寄生蟲感染發生率總體下降。以前長江沿岸較常見的血吸蟲肝現在非常罕見。不過,中華分支睪吸蟲(肝吸蟲)的感染有所增加。食用被污染的生魚等有可能引起肝吸蟲。
熬夜似乎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中醫認為,肝臟在晚上是排毒的。現代醫學也發現,經常熬夜的人,很容易出現脂肪肝。睡不好,會導致肝血供應不足,對肝臟造成傷害。
胡洋
上海市肺科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簡介:中國康復學會呼吸病分會科普協作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抗疫科普戰之隊專家組成員,頭條防疫專家團專家,字節跳動專家顧問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