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控制是治療中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部分,所以吃對飯,就相當于在“治病”,但是很多的糖尿病患者真的能吃對飯嗎?其實有很多的誤區需要我們去糾正。
眾所周知,食物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均會對循環當中的葡萄糖水平產生影響,所以正確吃飯才能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從而可以避免急性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延緩甚至預防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接下來我們就分別從“主食”、“肉菜”、“零食”幾大方面帶大家走出誤區。
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飯了;也有些人認為,主食并不甜,多吃一些可以少吃肉少吃菜,這樣可以降低血糖。這兩種極端的態度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其實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我們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而且它在體內代謝產生葡萄糖,是血糖增高最主要的來源之一,所以我們既要控制主食的量,又不能不吃主食。
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嚴格限制主食量,也就是我們說的生酮飲食,雖然短期可能有利于血糖的管理,但是若長遠觀察,并未發現長期獲益。
粗糧當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且升糖指數低于細糧,飽腹感甚至比細糧更好,若將適當的粗糧與細糧進行搭配食用,可以明顯降低整體的升糖指數,減少餐后血糖的波動。
但是其制作過程不能太過精良,有些患者認為粗糧既然這么好,那么就單吃粗糧,但粗糧口感欠佳,于是就想出了把粗糧研磨成漿或是糊狀,改善口感,殊不知,這樣做之后,粗糧的升糖指數會直線上升,因為研磨的越細,越容易被消化吸收,對血糖影響越大。
將主食和蔬菜、肉類搭配一起吃,除了起到營養均衡的作用之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混合在一起,還可以起到減慢碳水化合物吸收速度、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的作用,從而降低食物的整體升糖指數,減少餐后血糖的波動。
過多的攝入肉類,會導致機體中膽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心腦血管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所以應該多選擇脂肪含量低,蛋白含量高的魚蝦類、家禽類,而畜類通常脂肪含量高,應盡量少食用。
豆類或豆制品當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且不含有膽固醇,豆類與肉類搭配進食的時候,多種蛋白質混合食用,可以進一步增加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且豆類蛋白還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佳品。
不過,對于有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豆類食品不建議過多食用,以免增加腎臟的負擔。
非淀粉類蔬菜的熱量及升糖指數均極低,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且能明顯增加飽腹感,所以這一類的蔬菜應盡量多吃,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主食的攝入量,而不至于感到饑餓。
但對于一些根莖類蔬菜,本身也可以作為主食食用的,如土豆、南瓜、山藥、芋頭、紅薯等等,應盡量少食用。
市場上會有琳瑯滿目的糖尿病專屬無糖零食,很多人以為吃了這些真的不會影響血糖,其實這些都是商家的噱頭。
比如無糖餅干,無糖面包等等,雖然其中的砂糖可能是用其他的甜味劑替代,但是餅干、面包本身就是用糧食做的,升糖指數很高,對血糖影響很大,而且還會攝入大量的油脂。
可以選擇低脂的純牛奶、少量的堅果,以及適量的水果等作為兩頓飯之間的零食。水果當然也是要選擇升糖指數低的。盡量不要在晚餐后或是睡前進食零食,以免影響整個夜間血糖或空腹血糖。
其實,只要學會正確的“吃”,控制血糖絕不是難事。
沈曉華
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