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星標,不錯過每一次推送
食品安全是大眾老百姓最為關注的話題,之前我們的一篇有關激素蝦的文章,深受各位的關注,因此關于激素的問題,我們今天老生常談,再來談談“激素肉”是怎么回事兒?
一提起“激素肉”大家可能就會聯想到超市里便宜、個大的速凍雞腿雞翅,某外國品牌的炸雞、炸翅什么的。
網上也風言風語說,這些雞是無良商家用激素快速喂大的,吃了不僅會讓小孩早熟,還會致癌!當真如此嗎?
關于激素雞的問題,大家的疑問估計都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老一輩人在鄉下養過雞鴨鵝的都有經驗,正常的“土雞”, 不養個三四個月,都賣不出好價錢。而超市里那些個大的雞腿,怎么就這么便宜呢?
其實超市里賣的壓根不是“土雞”,而是經過多年培育的進口“白羽雞”,因為基因改良,它們吃料少、長得快,但相應的飼養要求也稍微高一點,42天就可以出欄。
這種速生雞,就其本身的生長速度,即便注射激素也不快到哪兒去,同時還會增加養殖戶的成本,激素使用還會增加肉雞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旦被發現,還會被判非法經營罪,得不償失。
很多人要問,當代兒童早熟是眾所周知的,怎么可能和激素沒有關系?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激素本身說起。
促生長的激素,其本身是氨基酸組成肽類分子,不耐酸也不耐熱,口服無效,腸道不吸收,基本只能靠注射才能發揮作用。
至于兒童早熟,癌癥高發,和是否吃了激素肉關系不大,問題出在了烹飪方式上!比如煎、烤、炸等,好好的雞肉成了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這才是催熟兒童,催胖兒童,催生癌癥的最大誘因。
你要說速成的白羽雞口感不如土雞,或許有點道理,畢竟長的快,肌間脂肪和風味物質沉淀較少,比起土雞,煮起來鮮美程度是要稍微差點。但要說白羽雞肉質營養差,那太冤枉它了!
從蛋白質含量來看,土雞和白羽雞都在17%-18%左右,必須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也都差不多,反而是土雞因為長勢慢,脂肪含量反而更高一點。
夠買肉雞、蛋雞,更應該注意的是抗生素問題,養殖過程中,使用抗生素是不可避免,小商小販為了獲取最大的利益,就可能不按法規使用抗生素,或者不等到休藥期結束就著急出售。
而這些殘留抗生素會通過食物鏈,回到人類的身體中,長期使用抗生素殘余超標的肉,肝腎功能都會受損。
針對這個問題,國家早就出臺了“禁抗令”,每年的抽檢合格率也達到98%以上。所以,建議要是從正規渠道購買的,就可以避免藥物殘留問題。
不管是白羽雞,還是土雞,溜達雞,雞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盤菜,愛吃的同時也要會吃才有健康意義。
雞爪:熱量很高,5只雞爪=2碗飯。其蛋白質是質量不高的膠原蛋白,除了口感好,幾乎沒什么優勢,過多攝入對心血管健康不利。
雞翅:肉質較為肥厚,蛋白質含量也不錯,但其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并不低。
總之,吃雞不僅要美味,也要健康安全,比起烤雞、炸雞,我們更推薦蒸、煮、燉的烹飪方式,更不要去買來歷不明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