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課程當中,我們整體分析了一下公司所處的行業,也就是賽道。接下來,我們進入分析公司的具體環節,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到底是一輛什么樣的車,奔跑在賽道上。
使用整套的分析框架,分析一家公司所處的行業,可以幫助我們勾勒出,它在理論上能夠拿到多少蛋糕。
接下來,就要分析它是如何拿到手的,以及它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可以確保自己的成功。換而言之,就是分析一下商業模式和可行性。
“商業模式”這個詞,大家討論的很多,真正理解的卻很少。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商業模式千差萬別,很難做一個簡單的分類。
回到最基礎的那個問題:它提供什么樣的產品,解決了什么問題。從這個問題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公司所創造的價值,最終會以數字的形式,體現在公司的收入上,可以嘗試寫出公司的收入公式,這樣就能找到商業模式的核心驅動指標。
公司的收入,往往是幾個指標的乘積,一個公司的成長,可以拆解為幾個關鍵指標的增長。
可以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找到這些關鍵指標,比如說:快遞公司的包裹數目、平均單價;電商公司的交易額、傭金率等等。
非上市公司或者那些財報不太友好的公司,可能會在報表里說一些很沒有營養的話。比如說:收入增長了多少,是因為業務增長所致。
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是沒有辦法,此時就需要結合更多第三方資料,或者根據行業水平進行估算、根據上下游客戶推算等方式,盡可能地靠近各項指標的真相。
對大部分處在增長中的公司而言,多數指標相對靜止,只有一個核心驅動指標在帶動公司成長。
一家優秀的公司,會預估每一個指標的天花板,在動力衰減之前,尋找新的增長接力指標。如果在現有的收入乘法當中,每一個指標都在面臨突破的瓶頸,那就必須去尋找新的業務。
好多世界五百強公司,它們的業務矩陣已經復雜到難以形容。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搞懂一家公司,可能需要研究幾個不同的行業,寫出幾個不同的乘法算式,再把它們加起來。有加法,也有減法。
減法,就是把自己從多元經營的位置,拉回到更聚焦的位置上。大家傾向于認為,多就是好,做減法更加難能可貴。
如果多元化經營已經造成了效率降低,就有必要砍掉那些效率低下的業務,把有限的資源,運用到更高性價比的地方上去。做減法,并不意味著收入的下降。
能寫出公司的收入公式,也就知道了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做到這一點還不夠。
如果分析一下直播行業、或者共享單車行業里的某一家公司,你就會發現一個疑問:這家公司,如何能在同質化競爭當中脫穎而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僅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顯然是不夠的。
摩拜單車是一款非常有創造性的好產品,擁有穩定的商業模式。投資人在精打細算之后,得出一個結論:這個模型可持續發展并且賺錢。
正因為這個模式太好了,大量的資本,在短時間之內瘋狂地涌入這個行業。直接把供給放大了10倍,結果漫山遍野都是自行車。
公司被拖入惡性競爭,被迫投入遠超計劃的車輛,原有模式大打折扣,只是因為選擇實在是太多了。
摩拜的例子告訴我們:單純的產品或者商業模式的好壞,并不體現競爭力的強弱,越好的產品反而會招致越多的競爭。
在大部分行業,大部分同質化競爭的環境里,靠的是比拼運營、執行、資本和一點點運氣。沒必要把某一家公司的成功,歸結于商業模式上的勝利。
看似同質化的競爭,看似同樣的商業模式,不同公司的戰略定位可能會有所不同,而且會在以后的戰略執行中,放大這種不同,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方面。
攜程曾經一家獨大,卻眼睜睜地看著去哪兒在這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成長起來,被迫進入價格戰的泥潭。
按照常理推斷,以攜程當年的優勢,應該不會發生這種情況。攜程把在線旅游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這個市場,是一個每年增長五成的快速變化市場,因為不穩定,所以會有很多競爭者。
去哪兒,把目標市場定義在一個相對恒定的東西上面。航空運量、酒店數目是有限的,不會每年快速地增長。
從一開始,去哪兒就做了可以在線比較機票和酒店價格的搜索引擎。在這個恒定的目標市場里面,做了老大那就是老大。去哪兒之所以能夠后來者居上,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他們從剛開始,就采取了更加先進的打法。
在網絡綜藝節目《創造101》里異軍突起的王菊,是一個引入新商業模式的典型。少女選秀節目的常見套路:一群清純可愛的小姐姐,比舞蹈、比聲樂、比顏值。
王菊是一個看起來有點成熟、略胖、皮膚有點黑、唱跳基本功相對欠缺的女孩。不太符合傳統少女選秀的路徑,她幾乎每次都站在被淘汰的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她重新定義了女團的口號。把競爭的要素,拉倒自信、勇氣和個性上面來,激發了觀眾的熱情支持。
后發制人的玩家,很可能會在商業模式上產生巨大的進化。看起來提供著相同的產品,不同的公司會有不同的定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戰略定位。
想要更好地洞悉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它對自己的定位,你需要做的,就是要在理解一家公司的過程中,不會被行業領導者的思路帶著走。
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解決了什么問題,不要使用現成的答案。如果你提供的,是某種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對產品更加深入的體驗,也能幫助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把公司收入公式寫出來,看清楚增長的核心驅動因素,關注它是在新增業務還是在縮減業務。
其次,在一個同質化競爭的行業里,單純的產品好,是一個很脆弱的優勢,因為競爭對手會很快模仿跟進。看似同質化競爭的公司,可能會有不同的定義,在商業模式上完成進化,進而實現后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