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財富,有兩類角色,一類是分配財富的人,比如政府公務員;一類是創造財富的人,比如你我這樣千千萬萬的納稅人。創造財富最突出的,莫過于企業家群體。
我們從企業家群體的畫像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的企業家分為這么幾代:
1、改革開放之后,敢為人先的鄉鎮企業家和農民企業家;
2、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后,從體制內下海,有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的第二代企業家;
3、2000年左右,從歐美留學歸來,具有互聯網背景和國際視野的第三代企業家。
今天虎哥想說的是,一個新的群體——有科學家背景的企業家,正在中國冉冉升起。這個群體的出現,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即從資本家賺錢的時代,走向科學家賺錢的時代。
下面,虎哥就跟你講講科學家賺錢時代到來的背景,以及原因。
虎哥在前面的節目中多次講過“經濟發展的四階段論”。所有發達國家,荷蘭、英國、美國、德國、日本都經歷過相同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紡織為主的輕工業,第二階段是以鋼鐵為主的重工業,第三階段是高科技產業。
高科技產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的方式有所不同:17世紀的荷蘭表現為流程化造木船;19世紀的英國表現為鐵路和輪船;20世紀的美國表現為汽車、飛機、航天科技等等。第四階段是金融業,也叫現代服務業,所有的世界霸主都曾經是世界金融中心,如阿姆斯特丹、倫敦、紐約,無一例外。今天的中國正處于第三個階段,即補高科技短板的這個階段,而高科技最需要科學家。
我們想一想,以前出門,至少要帶身份證、鑰匙和錢包,而現在呢,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暢通無阻,安然無憂。悄然之間,我們的生活已經被科學家們完全掌控。比如小偷這個存在幾千年的傳統行業,因為支付方式的進步已經變成了黑暗產業。
從2020年《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名單上看,中國大陸企業上榜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但這都是表象,虎哥看到的是,沃爾瑪已經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公司的地位,2019年更是憑借5144億美元的銷售額碾壓全球一切對手,利潤也達到了148億美元,超過了中石化和國家電網的總和。
圖:2020年世界500強榜首
大家普遍以為沃爾瑪就是一個開超市的傳統行業,是靠品牌、規模、價格構建的護城河,其實沃爾瑪早已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企業。
沃爾瑪于1962年成立,70年代就開始使用計算機辦公,1985年建成了電子信息系統,實現了無紙化。1983年沃爾瑪首次發射物流通訊衛星,1987年建成了衛星系統,總部可以實時掌控它全球的零售狀況。1個小時內就可以把每種商品的庫存、上架、銷量盤點一遍。90年代,沃爾瑪所有的卡車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隨時調度全美的運力,對貨物的運輸,時間上可以精確到小時。2005年沃爾瑪開始使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實時追蹤每一筆貨物的動向,而國內直到2017年才開始討論這個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圖:沃爾瑪的信息流
2017年以來,沃爾瑪已經在區塊鏈領域申請了至少4項專利,在硅谷還設置了一個名為“8號商店”的技術孵化中心,用于孵化、投資、開發自主機器人、虛擬和增強現實技術、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等等。在谷歌、亞馬遜這些科技巨頭中,首席技術官的跳槽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沃爾瑪現任的首席技術官就是谷歌的前任副總裁。
圖:各國區塊鏈PCT國際專利申請情況(單位:件)
為什么沃爾瑪的技術很少被外界所關注?因為務實。和純粹的互聯網公司不同,沃爾瑪有龐大的實體,以及由此帶動的貨物流、現金流、信息流。
沃爾瑪的技術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實踐的檢驗,不會陷入“為了技術而技術”的歧途,這是互聯網公司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比如,阿里巴巴在2017年就開設了無人便利店“淘寶會員店”,這里面涉及到很多先進技術??墒呛髞砦覀冎溃珖桓C蜂地上了很多,最后所有投資人都虧的一塌糊涂。因為無人便利店運營成本太高,遠不如雇傭一個收銀員來的便宜和實在。沃爾瑪其實也有相關的技術,但是它并沒有用來開無人店,而是做出了貨架掃描機器人,用來掃描貨品、控制庫存、調整庫存,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這就是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和沃爾瑪的差距。同樣是一個應用型技術,阿里巴巴獲得了大量的媒體關注,沃爾瑪獲得了大量的利潤。正是因為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沃爾瑪的商品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例被壓縮到驚人的1.3%。美國的另外兩大零售巨頭,希爾斯是占5%,凱馬特是占8.75%。而中國呢?中國超市的物流成本,占銷售額的比重約在15%。
沃爾瑪在全球取得的成功再次告訴我們,只有技術能構建商業的護城河。當然,沃爾瑪為什么沒有能在中國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我們有機會再討論,這里面既有美國企業的傲慢、又有本土化不足、商業模式僵化等,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傳統行業如果不去改良自己,擁抱技術,百年老店只是一個口號,只有技術能成為真正的護城河!只有以技術為基礎,搭建的生態系統才能獲得真正的長久生命力,而技術的獲得必須要依靠科學家。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商業環境對科學家越來越友好
早年很多科學家創業,被市場打的是鼻青臉腫。記得2003年中國有一個科學家叫彭朝暉,他是全世界第一個研制出基因治療藥物“重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的,用于治療和預防惡性腫瘤,這個藥今天還在用。在當時,彭的影響力很大,美國的商業周刊、時代雜志都進行了報道。他的公司在引入投資者之后關系惡化,最后彭朝暉被迫離開公司,雙方還打了很久官司,研發也基本停止了,很可惜。
人類技術的進步從未有停止,為什么今天科學家的作用更凸顯了呢?虎哥認為,除了科學家的研究外,其它環節已經越來越標準化、職業化。科學家創業就好比讓領路的人去干修路的活兒,修路的過程需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干很多力氣活兒。過去科學家會無所適從,隨著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大家干的活越來越專業,每個領域都有越來越多的專業的人士。修路架橋只需要交給一個包工隊,或者招聘一個包工頭就可以了。這給科學家賺錢提供了更好的商業環境。
科學家賺錢的時代來了,那對我們投資人有哪些啟示?
1、不要執著于自己的認識
我們看到A股的科創板,有些公司幾乎沒有盈利,可是估值高的嚇死人。截至到8月底,科創板165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為95倍,而同期的上交所主板,平均市盈率是15倍,深交所主板,平均市盈率是21倍。很多人都驚呼太貴了,其實這種驚訝一點也不奇怪。
一百多年前,資本家賺錢的時代,一個企業可以按利潤的10倍PE來估值,人們一樣很驚訝。在當時做實業的人眼中,這都是難以接受的。而今天,因為你不知道科學家賺錢的時代到來了,你還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已經逐漸被科學家完全掌握,你還在從金融的眼光看估值,當然難以理解。
2、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獄
科學家賺錢的時代到來,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也必須要正視的現實。同樣我們也要明白,科創板以及注冊制的推出,是國家戰略,是補高科技短板的具體措施,同時也預示著中國將迎來歷史上最大的科技泡沫時代。
面對這個泡沫,是回避還是前進?虎哥認為,既然泡沫已經成為市場運行中的常態化現象,與其回避泡沫、敵視泡沫,不如正視泡沫,分析認識泡沫的運行規律。
從宏觀來看,這種泡沫對于社會的長遠發展是極其有意義的。雖然大多數科技公司都將在泡沫中消失,就像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連蘋果、微軟、亞馬遜這些公司,都有一段極其黑暗的時光。亞馬遜的市值在當時一度跌去了90%,但存活下來的公司,都深刻地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氣質。
3、龍頭龍頭還是龍頭
今天納斯達克市場市值前十名的公司:蘋果、微軟、亞馬遜、FACEBOOK、谷歌、英特爾、英偉達、ADOBE、PAYPAL、特斯拉,大約占了總市場市值的40%,這些企業也成為改變全人類生活方式的偉大企業。
20年后,中國的科創板也會產生一批巨頭,也會出現中國的蘋果、微軟,和這種能夠影響世界的企業。對我們個人投資者來說,我們沒有能力去深刻的理解這些高科技新技術的真諦,也沒有辦法去辨別某項技術在行業中的競爭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選定幾只龍頭,長期跟蹤,敢于在每次市場最低迷、價格最被低估的時候,勇敢的買進并長期持有。就像在2020年4月,中國某個金融巨頭,在特斯拉的股價跌至400美元的時候,買進了超過10億美金。這就是我們能夠承擔一定風險的個人投資者,在科學家賺錢的時代,最好的資產配置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