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社會名流都流行穿一種寬大、輕薄并且很舊的衣服。他們整天飲酒作詩,風流倜儻。但是身上其實挺臟的,衣服幾個月都沒有洗過。身上長虱子也是常事。但這些名流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們認為一邊掐虱子,一邊高談闊論是非常榮耀的事情。捫虱而談被傳為美談。
十六國時,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壽光東南)人。他學識廣博,愛讀兵書,為人謹慎,嚴峻剛毅,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公元354年,東晉大將桓溫出兵北伐。進入關中以后,王猛披著老百姓的衣服去見桓溫。一見面他就談論當時的天下大事,并把手插進衣服里摸虱子,好象身邊再沒有別人一樣。桓溫見王猛談吐舉止不同一般,便和他親切地交談起來,還賜給他車輛和馬匹。當時,前秦皇帝符堅有志爭奪天下,聽說王猛很有才干,便請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終于幫助符堅統一了北方。王猛于公元375年病死,終年50歲,據史書記載,他死后,“朝野蒼哭三日”。捫虱而談在古代屬于比較雅致的一件事。然而我們現在還是要講究個人衛生的。勤洗手,勤洗澡,保健康。那洗手,洗澡會用到什么呢?肥皂!肥皂的起源竟是這般的早:
傳說:一說古羅馬的高盧人,每遇節日便將羊油和山毛櫸樹灰溶液攪成稠狀,涂在頭發上,梳成各種發型。一次,節日突遇大雨,發型淋壞了,人們卻意外發現頭發變干凈了。又傳說,羅馬人在祭神時,燒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 “油脂球”。婦女們洗衣時發現,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凈。這都說明了人們用動物脂肪與草木灰(堿)皂已用千年歷史。
在香皂肥皂盛行的今天,再“捫虱而談”就有點羞羞咯~如今我們不僅可以買各種漂亮的香皂,更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手工皂呢。下面一起跟著阮經天學學怎么做手工皂吧:
是不是工藝簡單又心意十足,,那就快點兒報名,來小六家認識文物,了解魏晉名士的奇聞趣事,跟著小六家志愿者陳老師一起動手做一塊獨一無二的蓮紋肥皂!
蓮紋瓦當變身蓮紋肥皂
巧手皂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