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制日報記者 蔡長春
1986年1月10日,廣州市公安局在全國建成并開通第一個110報警臺,統一受理公民報警求助。
1月10日是110的第31個生日,多年來,110在推動平安中國建設、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戰果累累。
傲人成績是強大實力的結晶。公安110的強大實力源自何處?
曬曬成績單:
2016年出警1.81億人次
出警1.81億人次,受理公民求助2674.1萬余起,救助群眾292.7萬人次……這只是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公安110成績單的驚鴻一瞥。
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構建符合實戰化特點的110工作機制,是增強110反應處置能力、提高110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公安機關打防管控能力,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各級公安110準確把握社會治安形勢規律特點,著力加強110指揮機制建設,指揮調度立足實戰、應急處置貼近實戰、信息資源服務實戰,有效提升了引領實戰、服務民生的能力水平。
說說新秘訣:
信息深度分析精確調度
據介紹,各級公安110牢固樹立“警情引領警務”理念,有效整合公安信息資源,在信息深度分析的基礎上實行精確指揮調度,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在警力調度、警情處置等方面的先導性和引領性作用,將警情研判分析更快更好地轉化為實戰成果。
通過縱向減少指揮層級、橫向增加指揮幅度,布警打破屬地行政管轄權限,變層級指揮為直接指揮、多頭指揮為統一高效指揮的“縱短橫寬”的指揮鏈條,110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提升。
為加強110對社會面治安情況的實時掌控,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搭建并運用多功能信息化指揮平臺,對重點區域、易發案場所等地進行視頻檢查跟蹤,第一時間發現街面違法犯罪、發出處警指令,實時觀察報警現場情況跟進指揮調度,變“被動觸碰”為“主動先發”。
為主動應對復雜治安形勢,各地110充分運用“互聯網+”新思維,利用網絡社交軟件社會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輻射人群多等特點,積極聚合民力,構建起警民互動新平臺和社會立體化防控新集群,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的開展。
看看新補充:
設服務站與社區警務室對接
各地公安機關著力警力下沉、屯警街面、動中處警,在重點部位、繁華地帶等區域建設了綜合警務服務站,與社區警務室互為補充、無縫對接。各地110積極依托聯動機制破解警情溢出難題,通過推動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整合水、電、煤等社會管理服務單位基礎數據資源等方式,實現了公共安全資源一張圖展示、風險數據統一化分析、突出問題一體化治理 ,提高了響應速度,處置手段更加專業。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各地公安110充分利用網絡科技成果,持續推進工作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有力提升了核心戰斗力。
據介紹,信息化建設拓寬了報警渠道,簡化了報警流程,如12110短信報警平臺在全國的開通,大大方便了聾啞人等特殊群體以及在特殊情境下的報警求助;各地110著力加強信息化指揮手段和警情預警能力建設,積極搭建多功能信息化指揮平臺,實現了群眾報警快速預判、警情警力實時顯示等功能,進一步集合了社會治安要素,探索創新公安管理方式,推動管理服務工作前期前端開展,實現工作減量增質。
新聞多看點
什么情況可以撥打110?隨意撥打110會有什么后果?除了打電話,還有其他辦法快速報警嗎?報警電話簡單、免費,但長安君也奉勸小伙伴們一句:“且打且珍惜!”寶貴的警力資源,請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圖片提供 濟寧公安(微信ID:jn110ga)
(編輯席鋒宇 見習編輯 莊?。?/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