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并不是投資者應該考慮的唯一中國公司,我還看好百度和京東”。
這是CNBC知名財經評論員Jim Cramer首次推薦除阿里巴巴之外的中國股票。事實上,“百度股票仍有巨大的上升潛力”,這早已心照不宣。只是放置在公眾端,人類總偏愛熟悉的東西,而對“未知的未知”缺乏關注。
對于百度,相信時至今日外界絕大多數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上,這個初代互聯網技術公司的標簽太深刻了,以至于已經躍然進入下個世代的百度被嚴重低估。
無論資本市場投資者還是圈里圈外的輿論場,百度被似是而非的印象困擾著,眼見自己的市值被“同儕”甩開,被新銳趕超,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力感。但現實就是如此,修高速路的就是沒有造車的惹眼,更何況百度是研究、設計下個世代高速路的,沒有幾個人能描繪甚至想象那該是什么樣子。
那么問題來了,百度的科技光環消失了嗎?百度離偉大的公司越來越遠了嗎?
不一定。看看突破了萬億美元市值的Alphabet,對不起,是我們看扁了百度。
中國科技股代表?
中國互聯網是造概念的高手,從曾經的BAT,到后來的TMD,無不如此。當然在頻出的“概念”中,BAT最早,覆蓋中國互聯網的時間更長。曾經,百度、阿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的代名詞,三者并駕齊驅,分別占據搜索、電商、社交入口。
而現在,在媒體和坊間的討論中,總有論調說BAT中已沒有了B。阿里、騰訊如今市值一個8000多億美元,一個5.89萬億港幣,而百度卻不到500億美元,后者甚至被美團、京東等一些后來者超越,要知道連最近計劃上市的快手估值已達到500億美元。
為何市場上一直有BAT沒有B的論調?
的確,現在百度的位置有些尷尬,它身上的“標簽”不再鮮明,說搜索,移動互聯時代搜索估值不再;說信息流,信息流的商業與內容還在完善;說人工智能,一度它曾因這一領域代表人物的存在而市值走高,后來這一標簽被模糊,況且外界對它AI成果認知不足。
當阿里與騰訊的股價,被一個又一個新聞與發展小節點刺激的時候,百度卻未見波瀾——雙11預售金額高,阿里股價漲一波,王者榮耀等游戲日活創新高,騰訊股價漲一波,由于缺乏獨特標簽,百度卻沒有這樣被資本市場強感知的外在刺激。
也不能怪資本市場的投機客們沒耐心,天邊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這就是人性。百度干的縱是千年大計,可投資者們做的卻是割肉換酒錢的事,長線投資不過是套牢后的安慰自己的話語術。
從人性而言,即時滿足與延遲滿足,前者往往是大多數人的首選。雖然巴菲特以及他所代表的價值投資為資本市場所推崇,但實際上,市場上只有5%的資金進行的是價值投資(喜馬拉雅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李錄引述數據),與延遲滿足相比,投資者們更多選擇的也是即時滿足。
市場天性如此,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最近,資本市場對百度的態度開始發生偏轉,背后離不開的當然是市場變化與百度自己。
“在今年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的大背景下,百度逆勢成為備受投資機構看好的中國科技股代表,無論從短期、中期還是長期來看,都是最值得入手的股票之一。”CNBC知名財經節目Mad Money主持人Jim Cramer此前一直認為阿里巴巴是唯一值得推薦的中國股票,就在最近他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加入了百度與京東兩個公司。
在他看來,隨著中國從疫情中復蘇,這兩家公司將受益。根據Q2財報,百度營收260.3億元,核心業務營收189 .2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24%;凈利潤營收(Non-GAAP)50.8億元,同比增長40%。可以看出,百度的業績確實正隨著疫情穩定而穩步恢復。
與此同時,海外多家投資機構早已做出反應,今年三季度,Templeton Asset Management Ltd等多家國外知名機構相繼增持了百度股票。
瑞信、巴克萊、高盛等機構上調了百度評級和目標價格,其中瑞信給出“跑贏大盤”評級,目標價156美元;巴克萊將評級從平配上調至超配,目標價從140美元上調至170美元;高盛目標價從144美元上調至162美元。11月6日收盤,百度股價144美元,可見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發生變化的除了經濟與市場環境,還有百度自身。巴克萊之所以上調評級和價格,是因為認為百度的網上營銷服務和AI舉措“在達到拐點”。
財報顯示,一季度百度廣告之外、包括AI新業務在內的其他收入83.02億元,營收占比首次超過30%,達到36.8%;二季度其他收入為83.46億元,占比32.06%,保持穩定。
其實早在今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對外展示最新技術和產品時,巴克萊分析師就表示,百度AI在未來幾年將成為收入增長動力。9月末,百度宣布旗下智能生活事業群組業務(即“小度科技”)完成獨立融資協議的簽署,未來計劃分拆其上市。
“小度本身是一款C端的產品,用戶感知比較明確,大家能想象到說類似像小度這樣的公司是什么樣的,腦海里面相對邊界比較清晰和獨立。”百度副總裁、智能生活事業群(SLG)總經理景鯤有關小度為何分拆時回答道。
百度的AI到底是什么,發展如何,小度何嘗不是在部分地回答這一問題,它的分拆何嘗不是百度在擦亮AI標簽?
系統型公司百度
搞嚴肅技術研究的百度,在資本市場上顯得很無趣,缺乏話題感。
百度實在太龐雜了,阿里、騰訊雖然也龐雜,卻至少在支撐性的電商、游戲市場上稱王稱霸,風生水起得變現,與之相比百度卻似乎顯得平庸。
做搜索,總被那幾個想當老大的“小弟”(比如360)覬覦;做內容、做信息流,總被頭條的風頭蓋過;做智能音箱,總玩不過小米的生態和花活兒;做“阿波羅”,結果蔚來的市值都超過了百度。
百度真的平庸嗎?其實是沒人在意百度做這些事情的背后,正在用一個一個字節,信馬由韁地設計著未來的模樣。
2018年上市的蔚來汽車,在下有ES6、蔚來ES8、蔚來EC6、蔚來EVE、蔚來EP9等多個汽車產品,受益于股市傳奇特斯拉做對標,如今市值已超560億美元。
雖然同樣是智能汽車與無人駕駛概念,但人們只關心“所見即所得”的蔚來汽車,至于裝在車里的那些智慧系統是怎么來的,充其量不過是談資而已。所以,做無人駕駛和平臺底層技術的百度很吃虧。
同很多未雨綢繆的企業一樣,百度很早就開始布局下一時代,即人工智能。但由于它所涉足的是更底層、不容易為投資者所察的領域,導致投資者往往不會以此給予它估值,哪怕它在人工智能上已經十分頂尖。
這是做AI通用行業的企業的“通病”,在AI不同層級中的企業,越是上層的越容易被公眾看到或者說看懂價值,而這些企業往往位于垂直領域,接近產品層。與通用企業相比,它們更容易被看懂,也更容易商業化。
2017年,布局人工智能多年的百度發布了“Apollo(阿波羅)”,計劃借車聯網、汽車智能化的東風為自己找到垂直的AI領域。但百度給自己的定位還是處于通用層,而非產品層,它選擇的是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其他企業開放自己的平臺,幫助它們搭建自動駕駛系統。
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系統,包括車輛平臺、硬件平臺、軟件平臺、云端數據服務等四部分,同時還開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車輛控制、車載操作系統等功能的代碼或能力。
推出三年,阿波羅已經迭代到了Apollo 6.0,搭載Apollo的福特全系新品,上汽通用旗下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全系車型以及豐田、現代起亞全系等品牌車型已經入市。只不過,蔚來能看到,百度和Apollo卻一直隱居幕后。
但也正是這樣的一門心思做通用技術,向多家汽車廠商開放試驗技術,百度在自動駕駛上居于領先。百度的圖像識別LFW測試中6000對人臉識別錯誤率已降低至0.16%,錯誤率低于人類;百度的中文語音識別DeepSpeech系統在安靜環境下普通話識別率97%、車載環境下普通話識別率92%,超越谷歌、蘋果。
技術市場上,贏者通吃,蘋果的案例說明,越是位于上游、技術越過硬的企業,利潤也越高,小米這些公司雖然產品同樣暢銷,但利潤中很大一部分要交給安卓。
評價百度平庸,是產品思維作祟。說到底,百度不是個產品型的公司,而是個系統型的公司,拿終端產品來靈魂拷問百度,就好比你拿個俄羅斯方塊機硬要去跟游戲引擎比。
價值拐點已到
是種樹的賺?還是賣樹的賺?這對于很多人來說,根本不用思索就能回答。
百度是“種樹”的公司,可能若干年你都不知道它在干啥,但當有一天這個世界上出現了各種各樣漂亮的木頭房子的時候,你可能才意識到它的價值。
阿里也好,騰訊也罷,它們是時代的企業,因為這個時代紅利賦予了它們的成長。百度也是,在上一個PC互聯網崛起的時代,它牢牢占據了搜索入口,一度成為了中國互聯網領域最大的流量入口和廣告企業。
但技術出身的百度顯然不滿足于此,在吃盡時代紅利之余,它還想創造時代。2013年,在還可以倚靠搜索入口吃互聯網流量紅利時,百度就組建了AI團隊,最終組建了深度學習平臺百度飛槳、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DuerOS。
這一AI布局不可謂不全面,幾乎涉足了所有大熱的AI方向和領域,雖然整體來看有些“虛”,但也正是這樣的布局讓它幾乎融于即將到來的AI時代。而當真正的AI時代到來時,它不需要每個人都知道它的光輝燦爛于何處,但一定可以在某個角落影響每一個人。
從技術層次來講,阿里和騰訊是應用層的公司,而百度則是底層開發的公司。同電商一樣,阿里云成為了支撐阿里股價高漲的一部分,而它相當靠近應用層,只不過客戶由C端變成了B端。
在新的智聯網時代,百度不再單純是信息入口,而是數據入口,數據在人工智能時代是基礎資源(類比流量對互聯網時代);也是技術入口,為萬千試圖趕上新時代的企業提供底層技術支撐,類似電腦時代的Windows,手機時代的安卓。
電腦、手機分別推動了PC、移動互聯網時代,影響了各個行業,人工智能同樣將會滲透向各行各業,甚至它將帶來更為深刻、更具革命性的變革,在效率提升之外徹底實現勞動形式的變化。在這樣一個時代,處于應用底層的公司擁有著統治地位和話語權。
新的時代并不遙遠,隨著5G應用,新基建的提出,新時代的模樣已清晰可辨。在世代更替之際,百度已做好準備,分拆小度、推進無人駕駛落地,它正在于人工智能上打通從底層到終端的鏈接,以更為健全的AI生態靜待下個時代的到來。
11月2日,百度拿下銀川市首批智能網聯測試牌照,同日,銀川首條自動駕駛汽車路線開通,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輛駛上銀川的公開道路。此前,百度自動駕駛已在北京、長沙等落地,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甚至已正式在北京開放。
從通用技術走向終端產品,可以說,百度在人工智能上投入的拐點已到,外界對百度的認知也需要從內容企業上升到人工智能與數據企業。隨著互聯網之后下一個時代,即智聯網時代越來越近,百度的價值將會被看到,換言之,百度的價值在未來。
結語
現在的百度完美嗎,當然不,或者說市場上很少有完美的公司。但它當前存在的問題都是暫時性的,而非致命的,都可以通過時間與培育來彌補,或者可以說這些問題都是從一條曲線向另一條曲線跨越時所大概率遇到的,商業化變現即可解。
一面對原有的搜索、移動業務進行梳理,完善生態;一面逐漸從底層向上穿透,百度是兩手抓,兩手都在強化變現能力。
同樣在做搜索、技術底層業務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市值1.19萬億美元,營收(2019年)是它的十分之一、營收增速與之相當的百度市值卻不到500億美元。百度是真的沒有價值嗎?只是它處于洼地,沒被看到而已。
時代要變,百度要變,它的價值也亟待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