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啊,70年前一窮二白,70年后繁榮昌盛,進步多么大呀!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看過許多電影,而每次看電影不是在電影院。露天電影,給我的少兒時代綴滿了朵朵小紅花。
7歲上學念書,知道學校位于公社附近。一天晚上,公社門前扯起白色銀幕,放映電影《三打白骨精》。我拿著一個草把坐在銀幕前兩米遠,周圍都是小蘿卜頭,嘻嘻哈哈,放映員開始放映時,全場鴉雀無聲,只有銀幕旁的音響傳出電影里的各種聲音。
后來觀看《上甘嶺》、《英雄兒女》、《戰上?!?、《鋼鐵戰士》、《野火春風斗古城》、《南征北戰》、《奇襲》、《青松嶺》、《苦菜花》、《決裂》、《畫皮》、《賣花姑娘》以及8個樣板戲的電影,都是縣、區巡回電影隊來我地放映的影片。方圓5里內有電影,我們小伙伴們一定會踏著土路去觀看一場電影。
1975年我們劃入新公社,公社成立了一支電影隊,其中兩名放映員是退役軍人,每個村每個月有一次電影觀看。
1985年取消了人民公社體制,鎮取代了公社。鎮里興修了一個大禮堂。里面有個舞臺,可以演戲,可以掛銀幕放電影??墒沁@家影院不如城里的電影院,擴音效果不夠好。中小學師生每學期安排兩次看電影活動,鎮文化站實行承包制,看電影必須出錢。
1981年后,城里的電影院每天生意好。甲座每人0.20元,乙座每人0.15元。一次放兩部影片,一部短片,一部長片。《牧馬人》、《追捕》、《廬山戀》、《苗苗》、《雷雨》、《甲午風云》、《建國大業》等影片我是進城在電影院看的。當年書院街的市禮堂、北正街的京劇團、工人俱樂部、東門電影院是我常去看電影的地方。1996年后人民廣場西邊有一家金爵影院,我們學校老師接到通知到這家影院看過一部教師生活的故事片。
我的印象里,電影宣傳黨的政策,弘揚人的真善美,電影主人翁往往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上а?,這么好的一個輿論工具,隨著開放步伐,慢慢在大眾生活里升級了,到了高票房的酒樓。
現在想看電影,在家里有線電視里選電影頻道,在網絡電視里選一部電影。電影的味道怎么沒有電視劇的味道吸引人呢?我看過《芙蓉鎮》,就是覺得編劇在譏諷一個時代??墒莿赢嬈钌钗壹业男『⒆?,就像50年前電影吸引著我一樣。
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提高,為什么人與人的關系沒有原來融洽?為什么刑事案件發生不斷?為什么人們活著覺得各種壓力挺大?是政府的管理出了問題,還是社會體制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