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也稱“東晉十六國”時期,在長安建都的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少數民族(羌族)政權,就是后秦,其建國者是羌族首領姚萇(cháng),發展者是其長子姚興。姚興因國天災頻繁,便自降帝號,是“十六國”中少有的大有作為的仁德皇帝。后秦滅亡于姚興之子姚泓,共傳三世,享國34年。
魏晉以前,羌族主要活動在今天甘肅、青海兩省的草原地帶,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西晉時,羌族已經遍布關中各個郡縣,主要集中在馮翊(今天陜西大荔)、北地(今陜西耀州)、新平(今天陜西彬縣)等地,人數多達幾十萬人,接近關中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早在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羌族首領姚弋(yì)仲率領數萬羌族人遷徙到榆眉(今陜西千陽),自封為“雍州刺史”、“扶風公”。別人自封個頂天的名號,而這位羌族酋長,卻給自己封個官,不知這官會被哪一家帝王認可?!他曾先后歸降前趙(劉曜)、后趙(石勒)、東晉(司馬睿)。
姚萇(cháng)是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自幼便隨父親南征北戰,在實戰中成長。因為關中優良的自然條件,羌族人便把這里認為他們的故鄉。姚弋仲死后,其第五子姚襄統領其眾,欲東歸關中故地,后被前秦苻堅擊敗,姚襄被殺,姚萇遂率領部眾投降前秦。
大秦天王苻堅是有雄心壯志之人,對人才有種天然的喜愛。姚萇受到賞識,多次委以重任,并封他為“龍驤將軍”。苻堅勉勵他說:“我本以‘龍驤將軍’之號起家立業,這一稱號從來沒有給予別人,今特以相授,山南之事就委托愛卿了。”把原始尊號相授,冥冥之中,暗合了姚萇的后秦代替苻堅的前秦!
苻堅兵敗淝水,前秦土崩瓦解,鮮卑慕容氏亂秦,昔日的臣下慕容泓在今天陜西華陰一帶建立西燕國,與慕容垂在關東建立的前燕國相呼應,直接威脅前秦的存亡。苻堅把平定慕容泓叛亂的重任交給了太子苻睿和他非常賞識的姚萇。
在圍攻慕容泓的“華陰之戰”中,太子苻睿不聽姚萇的勸阻,輕率出戰,敗死陣前。如此結局,姚萇始料未及,趕緊派人向苻堅謝罪,不料,派去的使者被盛怒的苻堅斬殺。姚萇恐懼不安,遂率眾叛走渭北(北地郡,今天富平、耀縣一帶)。
后來,姚萇得到北地郡豪強的支持,加之前來依附的羌胡甚眾,實力大增。公元384年,姚萇變逃難為起義,公開舉起反對前秦氐族政權的旗幟,自稱“萬年秦王”,這里的“萬年”,即與“長安萬年”中的“萬年”同意,指的是都城長安。
公元385年,在曾經的男寵慕容沖(前燕皇帝慕容暐的弟弟、寵妾清河公主的弟弟)的大軍圍逼下,大秦天王苻堅放棄都城長安西逃,當逃到五將山(今陜西岐山縣東北)時,被姚萇軍所獲。姚萇在要求其交出傳國玉璽和禪讓王位未果的情況下,同年八月,將其絞死于新平佛寺(今陜西彬縣靜光寺),年僅48歲。
公元386年,四月,姚萇在長安自稱皇帝,國號大秦,歷史上稱為后秦。客觀上講,姚萇重用人才,興建太學,整頓刑獄,刻除苛法,懲治貪官,改善了前秦末年以來關中地區的混亂局面。然而,因為驟然稱帝,前秦的殘余勢力尚存,姚萇不得不與之連年廝殺,直到去世,都沒能享受到太平皇帝的待遇。
姚萇稱帝時,苻堅有個族孫苻登,擁兵十余萬眾,在關隴之地四處出擊,攪和得后秦政權不得安寧。公元393年,姚萇稱帝已經七年,仍然征討不已,噩夢不斷,終于,在隴西的征戰中,身染重病,不久即病死長安。姚萇死后,長子姚興繼位,繼續東征西討。
公元394年,姚興先后平定了安南及鎮遠豪族叛亂和鮮卑、雜胡及氐人叛亂,特別是在與苻登的戰斗中,多次取得勝利,使后秦得以獨霸關隴,變得無人能敵,終于走出了父親的噩夢。完成了“武功”之后,姚興將注意力轉向了“文治”。
姚興勤于政事,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皇帝。他崇儒禮佛,善治國家,人有一言之善,他即授予官職,以開諫路。他曾下令大量解遣奴婢,鼓勵農耕,這對國家的生產發展和關中地區百姓的生活安定,起到了積極作用。遇上這樣的皇帝,也是亂世中蒼生之福。
為了避免地方官吏濫施刑法,草菅人命,他在都城長安設立了律學,調令各個郡縣掌管刑獄的官吏入學,這有點象今天“組織部門”不遺余力地“干部培訓”。姚興還經常親自聽決疑獄,國中“號無冤滯”,這是很高的治國成就。
姚興崇尚儒學,在長安興建官學,充分利用關中儒學發達的傳統優勢,積極召請關中名儒入學講經,更加促進了關中儒風的盛行,長安一時成為北方的文化中心,前來求學者有一萬多人。亂世之中,能夠有一方凈土,可以讓儒學傳承,難能可貴。
姚興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即大力推崇佛教。公元399年,姚興討伐后涼(今甘肅武威),迎請西域著名的高僧鳩摩羅什來長安講經說法,并給予國師禮遇。同年,派法顯經西域至天竺(今印度)取經,“一迎一取”,佛教盛行。姚興不僅親率群臣恭聽鳩摩羅什講經,而且親自參與譯經,使關中地區僧侶云集,尋常百姓十室之中,九家信佛,長安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中心。
姚興在位23年,在他統治期間,后秦攻滅后涼,降服西秦,控制了西達河西走廊,東至徐、兗(yǎn)二州的廣大地區,成為“五胡十六國”后期最強盛的國家。此時的長安,與其他各國的都城相比,有著獨特的優勢,至少是當世華夏大地的“文化中心”和“佛教中心”。
公元416年,60歲的姚興一死,其子姚泓繼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喪發兵。同年八月,東晉太尉劉裕親率大軍分四路北伐,克許昌,陷洛陽。后秦宗室皇弟也為奪位反叛,雖被姚泓消滅,但牽制了后秦全力對付東晉北伐。第二年,劉裕大軍攻破潼關,圍攻長安,姚泓舉國投降,后秦滅亡。
...............................................
................................................
自然于道,自覺于法,自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