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20年,劉裕逼迫東晉最后一位皇帝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帝位于他,自公元317年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建立東晉政權以來,存續了將近100年的東晉滅亡,代之以“劉宋”政權;之后,北魏也于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地區,結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割據混戰的局面,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即華夏大地上“南朝”和“北朝”的合稱。
這個時期,之所以被稱為“南北朝”,是因為當時南方的漢族勢力和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大致以今天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為界,各有朝代更迭,長期維持對峙(zhì)。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方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領土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它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自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政權始,至公元589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自立為帝,建立隋朝,并滅亡陳朝而終,歷時169年。
“南北朝”時期,建都長安的少數民族政權有兩個,分別由鮮卑族的兩個部族建立:拓跋部建立的西魏和宇文部建立的北周。正是這一支脈傳承,長安孕育了統一全國的“隋王朝”,成為了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主流,從這個意義上講,長安,始終是中華民族發展華章中的主旋律。
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曾統一北方近100年之久。公元386,拓跋珪趁“淝水之戰”后苻堅的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公元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同年七月,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即北魏道武帝。
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聲威顯赫。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北魏在兩個方面的成就:一是漢化改革;二是佛教興起。這成就,使遷都洛陽的少數民族政權移風易俗,極大地促進了北魏的中央集權統治與中華各民族融合?
但到了北魏統治的后期,國內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漸變得十分尖銳,最終釀成了長達八年的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浪潮沖擊下,北魏王朝的統治分崩離析,一些軍事首領和王公貴族紛紛起兵割據一方,并展開了控制和奪取朝政大權的血腥角逐。
最后,北魏大將高歡兵進都城洛陽,完全控制了朝中大權。北魏孝武帝元修不甘心充當高歡的傀儡,遂于公元534年帶領少數親信逃出洛陽,投奔占據關中的宇文泰。在宇文泰的支持下,孝武帝元修宣布遷都長安,重開基業,以示正統。長安,從公元417年后秦滅亡至西魏建立,在沉寂了117年之后,又一次成為王朝都城,天下焦點。
西魏建立后,高歡另行擁立年僅11歲的元善見為傀儡皇帝,將都城從洛陽遷往鄴城(今河南安陽、河北臨漳一帶),在那里建立了東魏政權,至此,統一的“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兩個政權,北方再一次陷入分裂戰亂之中。
不久,西魏的宇文泰與魏孝武帝發生矛盾,魏孝武帝被毒死,其堂弟元寶矩即位為帝,宇文泰則以大丞相、尚書令的身份總攬國家的軍政大權,成為西魏實際上的統治者,為宇文氏篡魏自立埋下了伏筆。
西魏開國之初,形勢頗為艱難,國土僅有凋敝破敗的關中地區,而高歡卻控制著今天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的廣大地區,屢有西征之心;淮河以南又有立國已經30余年的梁朝與之對峙,數興北伐之議;北面還有勢力日強的突厥族盤馬游弋,時存南下之志。
民寡兵弱的西魏,處于強大敵人的四面包圍和夾擊之中,是真正的在夾縫中求生存,是否能存續下去都是未知數,更不敢奢望大的發展。面對生存危機,年輕的宇文泰決心改革內政,振興關中,以圖富民強兵,扭轉不利局勢。
宇文泰的治國方略就是重用“人才”,實現”變革”。他選拔了一批關中漢族士人參與朝政,任用出身于關中名門望族的蘇綽主持推行一系列漢化改革,如精簡官僚機構、整頓選舉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等,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
宇文泰的強軍方略是“府兵制”。他將拓跋鮮卑傳統的部落兵制與漢族通行的等級軍制融通起來,并加以改革,創立了府兵制。這種軍事體制,不但提高了士兵的地位,改善了兵將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形成了以后對中國政局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這個集團在隋、唐時期發揮過重要作用。
經過一番整頓改革,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西魏政權逐漸趨于穩固,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加強。公元537年,即西魏大統三年,十月,東魏高歡統領20萬大軍,經蒲坂渡過黃河,入侵西魏,宇文泰親自指揮軍隊,在“沙苑之戰”中全殲東魏高歡軍,并打過黃河去,“解決”故都洛陽,占領了今天河南及山西的大片地區,一舉扭轉了軍事劣勢,為后來北周武帝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此后,宇文泰又趁南方梁朝發生內亂之機,派軍隊攻取了梁國西南的巴蜀和南方重鎮江陵,使西魏的疆土面積擴展到今天四川、湖北一帶。西魏以長安為中心,東征西討,擁有了今天陜西、甘肅、寧夏、四川及湖北、河南、山西的大片疆域,與建國之初的寒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長安,是西魏的福地!
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除東魏孝靜帝,在鄴城建立了“北齊”王朝。宇文泰病逝后,其子宇文覺也于公元557年廢掉西魏恭帝,自稱周天王,在長安建立了“北周”王朝。北方地區由此進入了北周和北齊并立時期。此時,也離隋朝統一全國之日不遠了。
...............................................
................................................
自然于道,自覺于法,自在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