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宏波
2016年底最受期待的大片之一《長城》即將進入上映的倒計時,《長城》五軍發布會也于今日下午舉行,也正式揭開了樂視影業最大“賭注”的面紗。
《長城》講述了古代一支精英部隊為保衛人類,在舉世聞名的長城上演生死決戰的故事。作為今年賀歲檔備受期待的影片,看《長城》對于張藝謀影迷來說是一次新奇的體驗,而拍《長城》對于張藝謀來說也無疑是一次冒險和挑戰,但他對于用全球大片的形式傳遞中國人的形象和價值觀充滿激情。這部影片目前在貓眼專業版的想看指數超過了15萬,微博話題閱讀量也是一直暴漲。對于這樣一部電影,業內人士大多做出了8到10億之間的票房預測。
對于張藝謀來說,《長城》將是他繼《歸來》之后重新證明自己依然有高票房號召力,而對于樂視影業,《長城》是深陷資金鏈風波和輿論危機的樂視網“翻盤”的最大機會。
1《爵跡》“撲街”后,樂視影業拿什么實現5.2億業績承諾?
樂視網于11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由于2016年國內電影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樂視網擬購買樂視影業100%股權的資產重組計劃預計在2016年無法按時完成。
今年數次傳出樂視影業無法順利并入樂視網的消息,如今傳言變成了事實。而樂視影業選擇2017年、2018年、2019年三年作為樂視影業業績承諾期。只不過從今年的實際執行效果來看,想要完成承諾絕非易事。
在公告中,樂視網提到了2016年國內電影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這樣的背后含義或許也是指明,今年影市的“冰冷”和市場歡迎類型“顛倒”是主要的原因。
據之前媒體報道,受樂視發展模式及資金鏈相關傳言的影響,樂視網股價在5個月內跌幅超過1/3,最近短短六個交易日的時間,市值蒸發更是超過百億元。
今年樂視影業公布了40部大電影的計劃,渴望形成一個涵蓋各個觀眾全體的“霸幕”局勢。而根據預案,樂視影業做出了5.2億的業績承諾。
據悉,樂視影業2015年才實現收入11億,當年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更是虧損1.02億,2014年的虧損額更是高達8.9億。在眾多國產影片中《盜墓筆記》雖然單片成績最好,但樂視影業因參與度的影響,所分得利潤不會太多。
作為今年業績“押寶”的《爵跡》發揮有些讓人失望,盡管前期被廣泛看好,但僅僅取得了3.83億的票房成績。如此一來,5.2億業績承諾的壓力就交給了《長城》。且不論之后兩年,樂視業績承諾一度飆升至10.4億有多大實現的可能,單就今年來說,《長城》或許真成為了樂視的“救命草”。
2中國特色“全球化”,《長城》將改變中美合拍?
據悉,張藝謀拍攝《英雄》時,是被投資“推著走”。他本來是希望拍攝一部小制作的電影,“無奈”投資人把李連杰、張曼玉、梁朝偉眾多明星塞給了張藝謀,于是這部影片才有了之后的模樣。
十幾年過去,張藝謀在商業大片里摸爬滾打,但似乎始終夠不到《英雄》的高度。而十幾年的時間里,電影票房翻了50倍。如今動輒上億的投資已經不稀奇,曾經全年10億的票房也只能勉強作為如今商業大片合格的標準線。但是,全球票房1.77億美元的《英雄》仍然是國產電影難以企及的高度。
目前許多合拍片進入國內影市,憑借隨意拍攝的幾個中國大景,加入幾個中國明星就可以取得一個非常可觀的票房成績。即便都沒有,一個中國特供版3D也能讓很多中國觀眾心生好感。但中國電影想要走出去就變得異常困難,美國人可以告訴你一萬個不想看中國電影的理由,例如文化差異、厭倦讀字幕、千篇一律的空中亂戰等等。而中國商業電影也的確難以找到能夠走出去的理由,因為從自身實力上來說確實夠不著。
僅有的幾部影片“出門”也是打著美國人樂于接受的噱頭,例如《英雄》的海報上“一個人挑戰一個帝國”符合美國的價值觀,《一代宗師》則是以李小龍師傅的名義“打天下”,但即便如此,華語電影海外票房鮮有突破。雖然影片票房有高有低,質量有好有壞,但這是中美合拍片的“主旋律”。
如今張藝謀的《英雄》無疑是想改變這樣的游戲規則,導演是中國人,編劇是美國人,演員中美明星齊聚,故事則是原原本本的中國故事,制作初衷是拍攝一部符合中國國情,極具東方特色但全球接受的商業標準片。這樣的制片理念在華語電影中本身就很少見,更別提有多少人敢于實驗。
去年雙十一,樂視宣布了與好萊塢合作的十大項目,但這些項目目前似乎并未聽到什么風聲,而《長城》作為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對于這一計劃顯得更加重要。未來究竟這一合作模式能否可行,無形中將壓力強加給《長城》,而這部影片能否讓樂視強勢扭轉中美合拍片的游戲規則也成為一大看點。
3從《長城》到VR創業,張藝謀的真正野心?
今日,由張藝謀聯合創辦的VR公司當紅齊天獲得了聯想創投的戰略投資,據悉,2012年就有新聞報道,張藝謀在上海成立了規模20億的“張藝謀文化產業基金”,除此之外還持有諸多公司的股份。張藝謀不斷渴望“跟上時代”去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情,而商業和藝術之間的自由切換或許才是他真正的野心。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