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納斯達克上市,“在線音頻行業第一股”的主播圖鑒
北京時間1月17日晚九點,荔枝在納斯達克掛牌,在線音頻行業第一股正式誕生,股票代碼“LIZI”。荔枝以11.03美元價格開盤,截至當日收盤,股價上漲5.73%,報11.63美元,市值約5.32億美元。與此同時,荔枝也在APP上帶領用戶“直擊現場“,見證荔枝上市敲鐘的直播場景。直播界面書寫著荔枝的七年歷程: 2013年,提出人人都是主播;2016年,上線語音直播功能,3個月后用戶破億;2018年,品牌升級,以荔枝替換原”荔枝FM“;2020年,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在線音頻平臺。這是屬于荔枝的里程碑,也是國內在線音頻行業的高光時刻。自2013年將“人人都是主播”作為Slogan開始,荔枝便將UGC的基因貫徹到底。在打造全球化的聲音處理平臺,收錄、存儲和分享一切聲音的同時,幫助人們展現自己的聲音才華,也因此擁有了自己的獨特主播生態。納斯達克交易所內,創始人賴奕龍談到對未來的期待,“我們充分相信荔枝將能夠進一步通過技術賦能音頻社區,創新音頻產品形態并拓展新的商業模式。我們預想荔枝將成為全球化的音頻社區,使得人人都可以通過音頻來創造、分享并連結在一起。”打開荔枝App,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于操作區中心的醒目標識:文稿和音樂已為你備好,快來試試超簡單的錄音方式。在主打音頻創作工具和分享的荔枝產品內,被簡化的錄音形式,打破了傳統錄音需要專業處理硬件及操作的壁壘,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戶上傳錄音的門檻,也使得平臺上活躍了以各類形式創作的播客及內容。擁有28.4萬粉絲的北京話事人,是活躍在荔枝上的獨立電臺。電臺以搖滾樂隊扭曲機器貝斯手老道為首,幾個老北京和一個四川人在這里扯星座、聊電影、靈異故事、侃新金屬流派的“進階歷史”、講關于年味兒的那些事兒。“扛著”京味播客的特色招牌,幾個大漢在4年里完成了9次搬遷的跌宕歷程與堅持守候。在荔枝平臺上,這樣不為客觀原因所桎梏、堅持傳遞特色文化、發揮自身閃光點的獨立電臺還有很多。漸凍人飛叔自2017年開始在荔枝直播,來自廣東的飛叔,平時用粵語朗讀通俗小說、唱粵語老歌、為聽眾們傳遞粵語文化的魅力。生理條件上的困境,并不能阻礙飛叔將作品反復錄制幾十次,直到達到完美的狀態。在這樣的自我價值認同中,聽眾與飛叔都將身體帶來的不便拋之腦后。也有主播在此傳遞“大自然的聲音”。聲谷是一位專注行走在大自然里的詩人,為了記錄大自然的聲音,他已經堅持了6年。追逐雨水,聆聽溪水,腳踏雪地,帶著設備只身一人在空蕩蕩的山上露營過夜,也曾經為了記錄一場雷雨聲,不惜驅車50公里,這樣的經歷通過平臺也轉換為“雨落在水池里”、“雨后溪水,飛機從頭頂飛過”、“大雪過后,踩在厚厚的雪地里”的聲音及播單,“原汁原味”的傳遞到聽眾的耳朵。無論是記錄自然界純粹聲音的聲谷,還是極具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京味播客的北京話事人,亦或是克服身體困難, 弘揚粵語文化的飛叔,不同形式、類型和題材的音頻內容,都在荔枝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在聽眾需求分眾化時代,各類垂直題材也都在此擁有了自己的受眾群體。在這背后,是荔枝平臺為主播提供的機會與為聽眾帶來的多元“聲音體驗”。早在去年8月,荔枝便推出了自己的內容扶持計劃——“回聲計劃”,面向全網所有內容創作者,以“現金+流量”雙億資源的扶持方式,為其打通語音行業內容變現新路徑。一方面,這類面向非垂直領域創作者的扶持計劃,降低了播客創作門檻,各類創作者們得以在此創作各類形式的音頻,另一方面,多樣化的播客內容能夠同時反哺平臺,吸引更加多元化的聽眾群體,產生裂變效應。在重視普通人主播的荔枝平臺上,擁不同故事背景的播客們能夠以普通人的身份在平臺實現自我價值,荔枝也因此逐漸成為了播客們的情感寄托。開播已滿5周年的嘉寶媽媽,是在荔枝傳遞親子故事的獨立電臺。5年時間,母女倆共同上傳了288個故事,小嘉寶也從5歲的稚嫩娃娃音出落到日趨清亮的郎朗童聲。從《中華成語故事》到《小熊布迪》,從《老鷹捉小雞》到《盤古開天地》,媽媽負責旁白,嘉寶負責故事里所有角色的說話部分,不僅寓教于樂,成為與聽眾間的互動方式,將兒童故事同步給更多注重孩子成長期教育的父母們,也成為了嘉寶與媽媽之間一份珍貴的“聲音檔案”。而主播薔薇初語,曾是中度抑郁癥患者,覺得沒有辦法跟這個世界說話的她,在2017年遇到了荔枝。她將荔枝當做心靈樹洞,不停地講述自己當時內心的故事。她說這里除了是情感宣泄口之外,還是自我價值實現的地方。從與世界“脫節“到通過荔枝找到與世界溝通的辦法,如今的薔薇初語已經痊愈,并且實現了在第一期節目中提到的教師夢。而2017年在荔枝開播的西序,也是從臺前到屏幕背后的典型。從駐唱歌手到在荔枝做聲音主播,西序在自己的個人介紹寫到:我不想迅速地變成那種投入社會之后很無聊的、被社會催熟的比較圓滑的大人,我還是希望自己保佑小孩子的心,只不過比小孩子要成熟一些。自2017年開始直播,西序來的初衷是想找到愿意聽自己唱歌的人。而今,西序已經在荔枝擁有一萬粉絲,在直播中也能頻繁收到來自粉絲的問候,并在2019年荔枝聲音idol音樂區男主播十強等獎項。無論是從臺前到“幕后”、追求純粹歌聲的西序,講述寶寶睡前故事聲音檔案的嘉寶媽媽、還是自我療愈同時治愈了更多聽眾的薔薇初語。因為UGC社區中的社群效應,他們在此吸引了相應的受眾,并實現了自我價值。情感類別的播客在UGC社群中能夠很好的產生集群效應。親子播客能夠成為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連結,情感播客能夠實現“雙向治愈”,而追尋純粹、拒絕圓滑也成為主播與聽眾彼此欣賞的理想連結。這些主播故事是平臺UGC模式下的成功案例,而事實上,荔枝一直在圍繞主播這一核心群體,嘗試建立一種更長效的共生機制。例如遵循價值共生原則,逐年提高的主播分成比例:2017年主播分成占荔枝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8.06%,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這個比例升至70.49%。再比如通過AI技術的深度應用,降低普通人變身播客的門檻,打造聲音社群文化,使平臺具備了更高的用戶粘性。此外,根據艾瑞咨詢數據,截至2019年11月30日,平臺已積累了超過1.7億音頻內容。2019年10-11月期間,平臺月均活躍用戶數超5100萬,約590萬月均活躍內容創作者,超過月均活躍用戶總數的11.4%,用戶平均月度互動次數約27億次。截至2019年9月30日,荔枝是中國最大的在線UGC音頻社區。同時,就截至2019年前9個月的平均MAU而言,荔枝同樣是中國最大的音頻互動娛樂平臺和第二大在線音頻平臺,分別占有的市場份額為70.7%和18.4%。這也是荔枝所打造的UGC社區的既定優勢。而在主播故事背后,音頻內容與原創播客內容構成了荔枝的內容護城河,語音直播及互動模式的設定也成為荔枝打通UGC變現模式的關鍵所在。將視線拉到泛娛樂領域,一直以來,播客行業在泛娛樂領域所得到的關注并不突出。隨著5G時代的到來,各家都在重新審視在線音頻的形式。國際市場,除了Apple播客和Apple TV取代了itunes之外,Spotify于去年也開始嘗試將播客廣告業務作為一種業務擴張方式,在去年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總部位于紐約的廣播網絡公司Gimlet Media,以及56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音頻內容創作技術公司Parcast。國內市場上,國內流媒體平臺也正在加強對播客的布局。如在去年年末TME旗下流媒體的系列音頻計劃。如酷我音樂以百億資源加持長音頻內容創作的“百億聲機”計劃、酷狗音樂向全網用戶發出入駐邀請的“電臺主播入駐激勵計劃“等。在此背景下,荔枝率先上市的行業意義不言而喻。在平臺層面,荔枝、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平臺逐步在競爭中顯現優勢, 從創立之初便自帶UGC基因的荔枝,不同于另外兩家面向明星KOL、領域大咖的PGC屬性,一方面,UGC基因使得荔枝的平臺內容形式更加多樣化,種類豐富且不斷裂變,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和原創內容,從而形成一個較為活躍的社區。另一方面,UGC基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版權焦慮。區別于其他兩家,荔枝的商業模式更清晰,平臺差異化競爭逐步顯現。 荔枝在招股書中透露,此次赴美上市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創新產品研發、AI研發投入和海外市場拓展等。未來荔枝將聚焦于AI賦能音頻社區,抓住5G時代的歷史性機遇,充分發揮荔枝在音頻互動領域的優勢,并將繼續探索商業模式上的突破創新。如今,作為中國最大的UGC音頻社區和音頻互動平臺,在荔枝率先完成了“資本進駐”之后,對于國內在線音頻市場而言,無疑證實了UGC模式的價值,國內的在線音頻行業也會因此加速進程。而在音頻第一股正式闖入資本市場之際,行業也能夠更多關注到這一領域的技術革新、用戶習慣變遷,音頻市場從而迎來“重新審視”。平臺們也能夠在更多目光注視之下,在更好的環境下完成“自我技術革新”與“盈利點探尋”。而在這之前,夯實護城河重視主播生態和商業化,也將會成為荔枝越來越重要的任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