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寫稿時間,2021年春節檔累計票房超過68億,超過2019年的春節檔票房紀錄(58.4億),創下了華語影史新高。而不管春節檔多么熱鬧,世界的悲喜總是不相通的,電影市場上有關于勝利者們的領先或逆襲的故事,也會有失意者在邊緣地帶苦苦掙扎。
今年春節檔的失意者們,或許是光線傳媒與華誼兄弟。在《唐人街探案3》(以下簡稱《唐探3》)、《你好,李煥英》(以下簡稱《李煥英》)票房節節攀升之時,#人潮洶涌導演發聲求排片#這個與熱鬧氛圍相比稍顯凄慘的話題空降微博熱搜。
導演饒曉志發布微博表示,“各方面原因造成了院線這樣的選擇,沒能吸引到大量的第一波觀眾,這個怪片方和我沒有做到位,無需另外指責誰。所以我是在理解院線立場的基礎上為自己電影‘求’一些空間,也期待最后能相互成全。”
而這時,《人潮洶涌》上映三天,盡管電影豆瓣評分在春節檔7部電影僅次于《李煥英》,但是累計票房僅7840萬,排片占比僅占3%,被《熊出沒·狂野大陸》(以下簡稱《狂野大陸》)、《新神榜:哪吒重生》(以下簡稱《哪吒重生》)兩部動畫電影反超,成為春節檔的墊底電影。這個局面,不可謂不慘烈。
實際上,這并不是《人潮洶涌》一部電影的困境。今年春節檔《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涌》三部第三梯隊電影,除了《刺殺小說家》維持著9%左右的排片,保持著中游位置,《侍神令》與《人潮洶涌》票房熱度逐漸走低,排片也下滑至3%-4%左右。而與《人潮洶涌》與《侍神令》在票房市場上的失利,也讓背后的光線傳媒與華誼兄弟顯得有些黯淡。
這個春節檔7部電影,前期排片就極為懸殊,到了目前,《唐探3》《李煥英》開啟“爭霸賽”,而《侍神令》《人潮洶涌》則離頭部隊伍越來越遠,而困局中無可奈何的“失意者們”,除了卑微“求片”,似乎也無路可走。
今天(2月16日)票房市場已經出現了第二輪更迭。《唐探3》口碑持續崩壞,票房增速放緩,單日票房與排片占比被《李煥英》全面反超,僅保持著總票房領先優勢。截至寫稿時間,《唐探3》排片從初一、二40%以上的排片,下滑至31%。
反觀《李煥英》,因為成為了春節檔最佳口碑電影,拿到了逆襲劇本,不僅票房勢頭持續高漲,排片從20%上漲至40%,一舉逆襲了《唐探3》。兩部電影的位置對調,堪稱春節檔目前的最大意外。
頭部梯隊的內部競爭,對于邊緣地帶的“失意者們”而言有著微妙的影響。《唐探3》與《李煥英》占據了超過70%的排片,剩下部電影分食不足30%的排片,“饑餓站臺”般的層層遞減,位于最底端的《人潮洶涌》與《侍神令》處境就更加艱難。
而失意者們的困境,在春節檔前期的排片戰,就有跡可循。今年春節檔因為《唐探3》開局紅火的預售成績與熱度,導致院線排片傾斜極大。雖然余下6部電影都紛紛爭取排片,加大電影發行投放成本,“今年投放費用相對往年,翻了一倍”。但是除了《李煥英》保存了相對較多的排片量,《刺殺小說家》《侍神令》《人潮洶涌》三部電影排片最高只在10%左右。
這意味著,其實影片們的“起跑線”從來不在一處。而隨著影片票房與口碑走勢的不同,影片之間的差距也將越來越大。
公眾最初對于中腰部三部電影的期待,是希望其中出現一匹口碑黑馬。不少人將最大的期待給予了《人潮洶涌》,預設它將拿到逆襲劇本。因為這部電影背后的“硬件”并不弱,出品方是近兩年占據“電影江湖中心”的光線傳媒,導演則是2018年執導出現象級黑馬之作《無名之輩》的饒曉志,而電影主演陣容集合了劉德華、肖央與“乘風破浪”的萬茜。
但是事情發展總是有諸多分支。正月初一7部影片口碑溢出,《人潮洶涌》貓眼超過9.0分,淘票票8.9分,而豆瓣評分達到7.3分,評價并不差,但是春節檔的最佳口碑之作卻是《李煥英》。第二梯隊的《李煥英》本身就因為喜劇題材與賈玲、沈騰的主演陣容頗具市場好感度,有了口碑加持之后更是錦上添花,一舉追上了《唐探3》。
于是《人潮洶涌》的整體表現就顯得十分“中庸”了。電影排片不具優勢,電影口碑雖然不差,但是又沒有達到逆襲整體局面的程度,而票房熱度更是一路走低,市場上排片向著《唐探3》與《李煥英》集中,院線能為《人潮洶涌》釋放出的成長空間極其有限。況且在寸土寸金的春節檔,影院排片與影院收入息息相關,與其讓渡一部分排片給一部前途不明的中庸選手,不如將“雞蛋”押在頭部電影上。這或許是《人潮洶涌》排片越來越低的原因之一。
饒曉志導演在微博上表示,“我們預售不好所以排片不好,這是事實!我們努力了,可能方向不一定對,但確實努力了、盡力了!但我也想加入到這個呼吁排片的隊伍里,我希望院線方能再給一些些的機會,在現有的場次上擠一兩場黃金場給我們,或者不要完全砍掉我們的場次,就像當初的《無名之輩》一樣,我們一點一點的來,說不定我們可以有一些給院線的回饋!”但是顯然時不我待,春節檔轉縱即逝,院線能《人潮洶涌》“回饋”的空間并不多。
電影市場上,與《人潮洶涌》同處一個梯隊的《侍神令》情況也并不樂觀。但相比市場上還有人為《人潮洶涌》憤憤不平,感嘆電影選錯了檔期、映不逢時,《侍神令》的滑鐵盧就顯得理所應當,“這是打著陳坤和周迅的名頭捧屈楚和沈月?”該片豆瓣評分從開分6.5分下滑至6.0分。
電影在票房市場的表現,從來都不單單是票房收入,與電影背后的出品公司也密切相關。按照目前春節檔的情勢,春節檔開盤之后影視股的變動或許可以預料。
今年春節檔參與的影視公司超過了150家,7部種子電影背后都有著頭部電影公司的投資。《唐探3》與萬達電影完全綁定,電影收益與公司的資本利益直接掛鉤。春節檔開始前,萬達電影就因為《唐探3》的預售與熱度股價高走,媒體報道,2021年年初以來,萬達電影股價累計上漲達到25%,2月10日鼠年最后一個交易日,萬達電影上漲4.44%。
而從2020年至今,即便萬達電影由于疫情沖擊依舊處在虧損狀態,即便全球院線公司發展依舊風雨票房,即便萬達2020年參與出品的電影票房不如預期,但有《唐探3》這根“定海神針”在,資本市場與輿論市場依舊對萬達有著相當的信心。
到目前,《唐探3》累計票房達到30億,依舊完成領跑,但是《李煥英》以單日5億票房實現逆襲,而未來兩天《李煥英》預售票房依舊超過了《唐探3》這無疑對《唐探3》的60億票房之路產生沖擊。貓眼專業版對《唐探3》總票房的預測從62.94億下調至45.82億。
而根據此前消息,《唐探3》兩輪宣發與電影延期導致成本達到13億,電影票房達到40億才能收回成本。現在在《唐探3》口碑下滑、《李煥英》兇猛追擊的情況下,萬達與《唐探3》的勝利者之路出現了變數。
現在發展勢頭最好的《李煥英》背后則是北京文化。電影行業不得不承認,即便北京文化2020年在資本市場上頻頻爆雷,但是電影市場上“爆款制造機”的名號并沒有消失。從去年國慶檔的《我和我的家鄉》到今年春節檔的《李煥英》,北京文化的表現并不差。
北京文化此前發布業績預告,2020年公司預計虧損6.4億-7.9億,但是股價在春節檔前期依舊保持著上漲態勢。《李煥英》在春節檔的出色表現,顯然讓北京文化在影視資本場上多一張護身符。
需要憂慮的是光線傳媒與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因為《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爆款動畫電影安然渡過了疫情帶來的影視寒冬,在影視公司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保持了盈利,但是顯然“存糧”也快吃完了。2020年IP動畫電影《姜子牙》票房超過16億,但是電影口碑與票房仍舊不如預期,而2020年的《蕎麥瘋長》《如果聲音不記得》等中小成本青春片反響平平。
光線傳媒并非《人潮洶涌》的第一出品方,但卻是光線傳媒對春節檔的進擊。有媒體報道,為了爭取排片,光線傳媒在《姜子牙》的投放費用上再追加了4000元。顯然光線傳媒對《人潮洶涌》有著相當的重視,只是今年春節檔排片競爭太過兇猛。而《人潮洶涌》的失利對于光線傳媒的2021年而言,不是一個好開頭。
華誼兄弟的狀態有些“一鼓作氣、再而衰”意味。華誼兄弟前來年已經遠離了春節檔,2021年終于再度進入戰場,但是《侍神令》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對于華誼而言,公司稅務風波、資金緊缺等“舊患”并未完全消除,《八佰》的成功為華誼換來了一線生機,但是并不華誼完全脫離了危險區。2020年華誼兄弟預告虧損7.85億-9.82億。
現在春節檔已經進行過半,電影市場上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變化,而后三天或許還將出現更多的變數與迭代。宏觀而言,行業在意的是2021年的春節檔票房能否再創新高,至于是哪部電影、哪家公司創造了新高,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對于電影與影視公司們而言,春節檔取得什么樣的成果至關重要,因為2021年依舊不是一個寬裕的年代,提前備好糧草才能走得更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