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帶火”王志文、王陽等實力派,論諜戰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很多人將《叛逆者》的突圍,定義為2015年《偽裝者》之后,國產諜戰劇終于迎來的又一部口碑和熱度兼具的作品。市場之冷、評價之高,可見一斑。
“后勁太足,突然一下子感覺沒了寄托似的”、“劇看完了,胸口悶悶的、好空虛,被科普這叫電子失戀”……6月26日,《叛逆者》在愛奇藝上會員收官,除了HE還是BE的結局引發討論熱潮外,也引發了大量網友的不舍情緒。而從開播至今,這部劇也的確在市場上留下了一條昂揚的上升曲線。收視維度,酷云數據上該劇直播關注度持續攀升、連續破2%,持續引領市場大盤;網絡熱度方面,《叛逆者》拿下20次貓眼熱度日冠,在燈塔、骨朵等數據平臺上同樣數據亮眼;愛奇藝平臺上,收官前夕該劇熱度成功突破9000,成為繼《贅婿》之后平臺熱度最高的電視劇。社交平臺上同樣戰績斐然,豆瓣上將近20萬的人給出了8.3的評分,評論基數和口碑情況成功躋身年度劇集前列;微博上累計話題閱讀量超過150億,與劇情、人物、演員相關的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列。除此之外,該劇還拿下了8.9分的知乎評分,抖音上主話題播放量超過7億。劇集成績亮眼外,在“拽王”、“狐王”、“內卷王”等親切解讀下,演員們同樣迎來了全面出圈。在德塔文連續兩周發布的藝人上升能量榜中,朱一龍以絕對優勢領跑,王志文、童瑤也同時躋身榜單前列;王陽、朱珠等實力派演員同樣憑借著精湛演技在大眾市場再度掀起了關注浪潮。其實近年來的國產劇市場并不缺諜戰題材,只是偶像化等眾多原因市場苦于沒有一部優質諜戰劇同樣久已,去年更是接連出現了多部口碑不及格的電視劇消耗市場熱情。這樣的基本盤之下,《叛逆者》的全面突圍也就愈發值得去探究。“特務處F4”引領出圈潮,
人物塑造成就“非典型”諜戰劇?
“再見,左秋明”、“再見,老顧”、“再見,陳默群”、“再見,老紀”、“再見,藍心潔”……作為林楠笙的扮演者,朱一龍在微博上認真告別著每個人,而這也是刻在觀眾心口的“一刀又一刀”。相比所謂專業人士的“劇作法”和專業劇評,觀眾的追劇輿情或許更能夠窺見一部劇的突圍關鍵,對于《叛逆者》來講正是:人物。人物塑造在諜戰劇中的重要性毋庸贅述,最典型的便是安在天、余則成、明樓等即使時隔多年仍然活躍在觀眾腦海中的經典人物,成為諜戰劇的靈魂傳承。和市面上大多數諜戰劇的“狼人殺”既視感不同,《叛逆者》“全員明牌”的設定下不僅將人物塑造的考驗推向了極致,也將觀眾的目光集結在了人物本身。群像塑造的出彩,是《叛逆者》最大的特色之一。以一個涵蓋了泄密、內奸、抓捕等多元素的強情節鏡頭拉開故事的大幕,青澀稚嫩的林默笙,陰鶩強權陳默群,低調嚴謹的顧慎言,拿著職場劇本的王世安,依次登場,短短幾集間人物性格、身份、形象全都躍然熒屏。從市場維度來看,開篇極致化的人物雖然尚未逃脫出樣本模式,但也迅速戳中了年輕觀眾的追劇爽點,狐王、拽王、內卷王、摸魚王的標簽化解讀,完成了《叛逆者》的第一波出圈。當然這些都離不開王志文、王陽等的精湛演技,尤其是前期陳默群和顧慎言的言語較量,更是該劇在初期口碑快速發酵的重要原因。以林楠笙的成長為牽引,朱怡貞、老紀、藍心潔等先后登場,人物關系開始全面鋪陳,林楠笙隱瞞身份的刻意接近、全面抗戰時局的到來、上海站“職場話語權”的更迭等,高潮迭起,不僅進一步將人物命運和選擇放置在了年代語境下,讓人物群像更加真實鮮活,也為之后與觀眾的情緒共鳴奠定了基礎。這種鋪墊最終在犧牲、叛變等命運抉擇中,在林楠笙、人物和觀眾之間形成了一種穩定而強烈的情感。顧慎言以做實貪污罪來洗脫身份嫌疑,老紀為了讓消息成功傳遞以身作局,陳默群為了保全自我不斷搖擺,如此種種都讓觀眾一面感受主人公的情緒,一面又有著對人物最直接的情感表達,最終強化爆發。從登場、成長到終局,透過林楠笙的成長,看見了眾生百態,每個人都是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渺小存在,也是努力追求理想信念的完整個體,而選擇和轉變更多是無聲息浸透在成長中的。打破無數觀眾猜想的,是“林楠笙如何入黨”的問題,《叛逆者》并沒有將愛情、友情、導師等強行嫁接,也頗讓人眼前一亮。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物塑造上《叛逆者》也摒棄了“主角光環”和“反派降智”等諜戰劇套路,尤其是王世安和陳默群的塑造更是全面牽引著大眾的情感走向;與此同時,劇集在配角的刻畫上同樣鮮明,觀眾的討論從林楠笙、顧慎言輻射向藍心潔、朱怡貞父親、外賣小哥等各色人物,也說明了這一點。以人物塑造和人物關系為牽引,將橫跨十年的歷史注入其中,《叛逆者》的出圈本來就是“非常規道路”。可以用網友的話來為它定調:“可能用諜戰劇來形容這部劇已經太狹隘。大多數諜戰劇可能更聚焦諜的部分,但這部劇描繪了那個動蕩年代的眾生百態,也很好的回答了為何人民與歷史會選擇我黨,這才是最出彩的”。人物的成功離不開演員的塑造,《叛逆者》的出圈是一次市場對實力派演員的認可。上一次諜戰劇這樣的盛況,還要追溯到《偽裝者》靳東、王凱、劉敏濤的走紅。只是近年來偶像化搶占諜戰劇市場,扎堆而來的低分作品也在透支觀眾耐心。《叛逆者》在此時貢獻的演技大賞也就成了一股清流。其實朱一龍主演最初也讓該劇被打上了“諜戰偶像劇”的標簽,不過他仍然交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在他看來,林楠笙是時代熱血青年的縮影,他們有著堅定的信仰和報國的決心,會不斷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去盡自己所能保護人民、保護國家。這也是與他以往詮釋的角色所不同的地方。因為堅信人物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在人物詮釋上他更傾向于讓自己去感受、去沉浸到人物中。“不用刻意去設計或去做什么事情,就是走進人物,真實的去面對他,面對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感受他就好了”,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朱一龍剖白自己表演的心路歷程。不過如何詮釋好林楠笙的成長線,在他看來仍然是具有挑戰性的。初出茅廬如何在上海站生存,這些都需要去鋪墊、讓人物成長更加合理,所以在劇中我們看到了前期高度緊張的林楠笙,也在中間感受到了他的迷茫、堅定、隱忍等多重情緒,尤其是在處理同志犧牲的幾場戲中更是將人物情感詮釋的極其精準,極具感染力。王陽、朱珠等實力派演員的表演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他們都展現出了一個共性:對人物進行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剖析,為人物的動作行為尋找一個合理的落腳點。陳默群的職場性、狠戾和匪氣,藍心潔的女性魅力、為母則剛、時代苦難等皆是如此。以人物塑造和人物關系架構起諜戰劇的靈魂,演員和人物的互相成就無疑是關鍵性的一筆,如此也讓觀眾在追劇的過程中真正的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我平等的歌唱男性和女性”、“我期待著,以同志相稱的那一天”,這些由人物所發出的吶喊也快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致敬英雄緬懷先烈也成為追劇主旋律。人物塑造之外,《叛逆者》在創作和制作上的別具匠心同樣非常重要。從整體故事來看,雖然是“全員明狼”的設定,但也有著諜戰劇的強情節、快節奏和強懸念感,即使是在男女主的情感處理上也沒有喧賓奪主或是注水,而是干凈利落為人物成長和主題服務,夾雜在革命信仰中的幾經波折的愛情也更加動人。另一個值得肯定的,便是諜戰劇中所必須的細節鋪陳、鏡頭語言、服化道,這同樣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點。諸如劇中多次出現的長椅、背影,既是“接頭”的地點,也預示著人物的命運走向、渲染氣氛等,兩次出現在公園長椅的外國家庭亦在反襯著當時國人的境遇,老紀眼神中的羨慕和酸楚同樣動人。“《叛逆者》從導演、編劇到演員,全員都是細節控,一個細節、一句臺詞、一個反應,一個眼神,甚至是一個關門的動作,大家都會重復去摳,希望能給觀眾傳遞更多的信息,有更多更豐富的表達”,朱一龍表示道。市場不會辜負一部用心制作,《叛逆者》的突圍正是如此。回歸市場,《叛逆者》雖然仍面臨著一些質疑和爭議,但它的非典型突圍仍然給到了國產諜戰劇市場諸多可行性借鑒,畢竟下一部口碑與熱度兼具的優質諜戰劇,不能還要等六七年。而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下半年將有7部諜戰題材的劇集上線,2021年會是國產諜戰劇的爆發之年嗎?我們也在期待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