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好媳婦”,
比做一個“好姑娘”難太多了。
“妻子”的標簽,
太沉太重。
文/婉兮 圖/千圖網
1
女友感慨做男人真好。
我以為她指的是生育和哺乳,可她搖頭:“我的意思是,好男人的判定標準比女人低多了!”
她說的是她的丈夫。
他們是三線城市中最常見的中產夫妻。雙方都受過高等教育,有一份體面職業,收入也過得去,養房養車養孩子都不存在大問題。
丈夫更是公認的好老公。
他工作很勤奮,整天風里來雨里去地忙活,給小家建設添磚加瓦。為了讓娃上優質輔導班,還主動把抽慣的煙降了檔次。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完了外面的工作應酬,到家便癱在沙發上玩手機等開飯。當然,有時也會幫著剝蒜洗菜,給孩子輔導作業。
可大部分時候,接送孩子、洗衣做飯和輔導功課都是妻子的分內之事。
丈夫把自己定義為家庭的“頂梁柱”,價值是用金錢來直接估量計算的。
而作為職業婦女的妻子,需要在承擔繁重工作的同時,兢兢業業地處理繁瑣家務,一時一刻也松懈不得。
“也不是說他不好,我只是覺得做女人太累。”女友感慨,“男人只要努力掙錢,偶爾做點家務就人人夸贊了,可女人忙成個陀螺,也被視為理所應當。”
那怎樣才能緩解女人的勞累?
辭職做全職主婦?不不,那樣會被瞧不起的。沒有收入,就意味著沒有尊嚴和安全感。
拼命賺錢沖鋒陷陣?如果那樣,又會有人罵你不配做媽媽,不像個女人!
無論怎么選,都不會是個“好妻子”。
2
類似的吐槽,我的讀者也發過。
那時她在孕期,反應很大,非常需要人照顧。但老公在外地上班,一周只能回家一趟。
婆婆聲稱自己身體不好,整天躺在床上玩手機。她被逼無奈,只得挺著肚子買菜做飯洗衣服,向男人抱怨,他卻認為她沒事找事。
“他覺得工資給我就不錯了,一周來看我一天、買一次菜、拖一次地,他已經是好男人了。”
至于妻子孕中的辛苦和脆弱,他簡單粗暴地歸為了“矯情”,滿以為自己在外打拼掙錢,就盡到了做丈夫的所有責任和義務。
這應該是大部分男人的心聲,也是世俗對“好丈夫”的最重要評定標準。
也正是因為如此,“喪偶式育兒”才比比皆是。
記得郭濤曾經說過,他第一次沖奶粉,是在錄制《爸爸去哪兒》時,給林志穎的兒子kimi沖的。他很坦率地承認,自己之前從來不曾沖牛奶換尿布。
真不敢相信,這是個擁有一兒一女的資深爸比。
當然,一棍子不能打翻一船人,也不能因為一句話,就把郭濤老師移出好男人行列。
但這至少能夠說明,在大部分中國男人的家庭觀里,賺錢即代表著為人夫為人父的所有職責。
我不否認金錢的重要,也清楚物質決定上層建筑的道理。
可作為女性和妻子,我覺得只忙著賺錢的男人,還不夠格稱為真正的好男人、好丈夫、好爸爸。
不如倒過來想想好了,一個整天忙于事業而疏忽家庭的女人,能不能算個好女人。
我就這個問題采訪了離我最近的男同胞高先生。
3
“假如一個男的工作很辛苦,家務做得不多,那他是不是好男人?”
“當然是啊!”
“反過來呢?女人忙于工作只偶爾照看家里呢?”
“額……”他尷尬一笑,“那當然不太好。”
諸位請看:男女的價值評判標準是截然不同的,現實中的大部分人,也都在有意無意地實行這個雙重標準。
不由想起作家李然寫過的一段話:
“對于男女交往中的任何事情,?將其中的性別互換后,?大部分人的認知不會出現錯位,?那就是正確的。?如果只是要求女人做得,?而男人做不得的事情,?或者只是要求男人做得,?而女人做不得的事情,?那就是特權主義和霸權主義。”
近來大火的電影《找到你》,正好生動地演繹了這段話。
電影里的律政佳人李捷與全職3太太朱敏,就像一枚硬幣的兩個面。
朱敏畢業于重點大學,婚后做了全職太太,在家相夫教子,漸漸放棄了職場和事業。后來男人出軌,為了爭奪撫養權,她不得不和丈夫對簿公堂。
不料對方的律師以“賺錢能力”為攻擊點,一個經濟條件不達標的女人,是沒資格當媽媽的。
律師李捷呢,為了不把自己陷入被動地位,她拼了命地征戰四方,陪伴女兒的時間和精力,都被工作擠去一大半。
可到頭來,女兒卻管保姆叫媽媽,殫精竭慮的李捷反而被斥責,因為她沒有盡到母親的職責。
真的太揪心了。
4
社會對女人的要求太高了!
這句話,幾乎所有已婚婦女都能感同身受:你得能賺錢,還得在賺錢之外生兒育女、照顧家庭,做營養美味的三餐、地板擦得錚亮、房間收拾得一塵不染。
所以大部分已婚婦女都奔波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把自己活成一個永不停歇的陀螺。
當然,新時代老公的思想覺悟已經提高不少。
假如老婆命令著吼叫著,他們還是會拖著懶散的身體,慢悠悠地刷碗拖地。
但如果沒人指揮,下班回家的他們通常無所事事,很少會把家務和自己主動聯系在一起。
畢竟過去的幾千年里,中國男人都是這么過日子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依然深入骨髓。
時代發展和女權運動將女性推入職場,收入就是赤裸裸的個人價值證明。
但由生理原因和文化背景共同決定的評價體系,依然在用對家庭的付出程度來考核女性。
早些年我做記者,在采寫典型的女性人物報道時,有個問題常常被提及:你是怎么平衡家庭和事業的?
每當這時,大部分受訪對象都會露出一絲苦笑,然后把自己的艱苦時光講述一遍。聽上去像是奮斗與追夢的證明,可細細一想,卻不由悲從中來。
因為很少會有人,拿同樣的問題去采訪她的丈夫。
大眾將家庭默認為女性的義務,無意中提高了對“好媳婦”的要求與期待值。
可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5
當然,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因為造物主把生兒育女的神圣功能賦予了女性,十月懷胎連接著哺乳期、幼兒期,當媽的自然要比當爹的多操一份心——這是生理功能決定的客觀現實,也是母愛偉大的最直接證明。
問題是,這種價值難以被量化,無法換算成可直接交易流通的財富。神圣功能搖身一變,反而將女性置于尷尬與失落的境地。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愿結婚生孩子,其實這也是原因之一。
做一個“好媳婦”,比做一個“好姑娘”難太多了。“妻子”的標簽,太沉太重。
還能說什么呢?
如果生理上的客觀的無法更改,希望我們可以從人為的主觀的方面來努力。
比如,對職場媽媽多一份寬容,對全職媽媽多一份理解;再比如,丈夫多主動一點,多承擔一點。
事實上,男女都不易。而我們結合的目的,不就是把各自的不容易都變得容易一些嗎?
道阻且長,與諸君共勉。
-作者-
婉兮,十點讀書簽約作者。90后,不偏激不毒舌,有溫度有力量。 微博 @婉兮的文字鋪,個人公眾號:婉兮清揚(ID:zmwx322)。已出版《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新書《愿所有姑娘,都嫁給夢想》火熱銷售中!
新書上市
情感勵志
紅樓夢系列
小說故事
人物解讀
微信又改版了!為了不和婉兮走散,歡迎大家星標“婉兮清揚”,具體操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