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懷疑,
最容易變成仇人的,
其實正是枕邊人。
文/婉兮 圖/網絡
1
當年那場婚,賈靜雯離得不太體面。
至少,我們都看到了她面容憔悴地召開發布會向前夫喊話,在公眾面前泣不成聲。
當時,離婚大戰正趨于白熱化,夫妻雙方勢如水火,圍繞女兒撫養權爭得你死我活。最嚴重時,賈靜雯甚至4個月沒見到自己的女兒。
家丑揚到了盡人皆知,說是撕破臉也不為過吧。
賈靜雯嫁的是高門大戶,男人改不了花花公子習氣。據說女方臨產前一天,他還被拍到酒后駕車送辣妹回家。
和長輩相處也不太愉快,婆婆要求賈靜雯息影回家不再拋頭露面,可她放不下自己苦心經營的事業。
雙方僵持不下,關系一天天惡化,后來甚至發展到家暴,最后為了離婚對簿公堂。前夫以自己沒有財產為由,要求分割賈靜雯的拍戲所得……
好在最終還是離掉了。
為此,賈靜雯豁出臉面、還賠了2600萬臺幣。
前夫是否渣男咱們暫且不論,只說站在賈靜雯的角度,只怕會把前夫恨得咬牙切齒,要決絕地說一句“死生不復相見!”
從枕邊人到陌路人,中間的曲折蜿蜒最令人絕望——它打破了你對愛情的幻想、也磨滅了對人性的希望,傷害是雙重加倍的。
可誰曾想,我們還會看到賈靜雯和前夫同框的一天。
兩人出席女兒的畢業典禮,拍了一張頗為和諧的照片并因此而上了熱搜——
畢竟他們的離婚轟動眾人,情分被毀得一干二凈,見面尚且老大不愿,更遑論同框?
2
離婚后水火不容、老死不相往來是中國大部分前夫前妻的常態。
其實也容易理解。
他們在那場失敗的婚姻中相看兩厭,彼此都往對方心口插了一把刀。好容易掙脫而出,自然不愿再與對方有任何牽連。
這樣的故事,我也親眼見過。
有個小學同學,5歲時父母離異,她被判給了母親,開始相依為命的日子。
后來那些年,母親始終拒絕父親探視女兒。她偶爾提起,換來的也只是惡言惡語:“你爸就是個王八蛋,我瞎了眼才會嫁給他!”
接著便是一番血淚控訴,把陳芝麻爛谷子再宣揚一遍,仿佛要把恨意一同植入女兒心中。
她理解母親心中的怨,可到底是血脈相連割舍不得。對那個偷著摸著到學校去看自己的父親總也恨不起來,還懷有深切的眷戀和依賴。
有一個暑假,她忍不住跟著爸爸去旅游,父女倆開開心心地相處了十幾天。
可等她意猶未盡回到家,母親用冷言冷語迎接她。她私下里哭了無數回,心中滿是不解:“他們可以不做夫妻,但為什么不讓我們做父女呢?”
那個沒把“丈夫”做好的人,也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做“父親”啊。
這種情況持續到了她結婚。
新郎租了高檔酒店、請來本地最負盛名的婚慶團隊,打算圓了新娘的公主夢。
父母本答應同臺,可卻在見面那一刻冷場,媽媽不情不愿地上了臺,從頭到尾都沒露出一絲笑容。現場的熱烈氛圍降到了冰點,精心策劃的婚禮也因此而打了折扣。
那幾乎成為女兒的終身遺憾。
3
很久前看過一個漫畫,名叫《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
作者是印尼小男孩Azka,他用畫筆講述了父母離婚后的生活。
這個小男孩說,父母只是不住在一起而已,他們還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不再爭吵的兩個大人反而可以重新做朋友,而Azka依舊能得到他們滿滿的愛。
很讓人感動,也很發人深省,尤其是那句,“當你依然能享受父母的愛時,這個家就不是破碎的。”
而許多中國式夫妻卻往往走在兩個極端:要么為了孩子一忍再忍、在形同雞肋的婚姻中茍且余生;要么就恩斷義絕老死不相往來。
似乎愛一散去,剩下的就是咬牙切齒的恨,勢必要把對方當作仇人來提防著、怨恨著。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寧愿在矛盾重重的婚姻里無限耗損,也不敢打破這種似是而非的“完整”。
但這對印尼夫妻提供了一種新參考,也踐行了一種新思路:
夫妻關系的終結,并不意味著親子關系的毀滅。
對一個孩子來說,家庭完整的意思并不是表面上的一家人齊齊整整,而是父愛母愛都未曾缺席成長。
你不再把ta當愛人,但也不必視其為仇敵。
這其實也是對孩子的負責。
離婚會使孩子得不到完整的愛?那無非是潛意識在作祟,你默默地替孩子做了不認對方的決定。
離異的夫妻,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正是這種理念:婚姻關系與親子關系并不矛盾,家庭解體,但愛永不散場。
4
前夫。
這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詞匯?
或許會有一絲溫柔,畢竟曾經愛過,風花雪月耳鬢廝磨,多少會在心底留下些痕跡。
但更多的可能是恨。
不要懷疑,最容易變成仇人的,其實正是枕邊人。
被婚姻連接的這一男一女,在一個鍋里吃飯一張床上睡覺,恨意極容易順著雞毛蒜皮的縫隙暗自滋生。
而另一方面,婚姻關系著錢財利益。但凡撕破臉,就可能站到了彼此的對立面,反目成仇的概率極高。
對早前看過的一條新聞印象深刻:
一對夫妻,因性格不合而離婚。
7年后,男的覓得良人重入圍城,在朋友圈喜滋滋發了一組婚紗照。女的一看就炸了,立馬下載了花圈、骨灰盒之類的圖片發給前夫。
前夫氣急,三天后截住前妻大打出手。
結果,女的住院、男的被拘留,真真兩敗俱傷貽笑大方。
這樣的兩個人,只怕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離婚證領了,卻沒辦法將往事一筆勾銷、更難迎來新生和幸福。
他們意識不到,前夫/妻已經是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所有的糾纏,都在離婚那一刻塵埃落定。接下來是適應與尋找,適應沒有對方的生活、尋找下一站美好。
其實,賈靜雯就是最好的例證。
有人感慨母愛偉大,將與前夫同框視作賈靜雯的“犧牲與隱忍”,我卻覺得,她眼里的笑意真誠而明媚,并不存在一絲一毫的委屈和妥協。
在她眼中,前夫僅僅是女兒的爸爸,就像人群中的甲乙丙丁,無愛無痕亦無懼,僅此而已。
因為,現在的她過得很好很好。
當然,世間的婚姻故事千差萬別,沒有誰的態度可以成為唯一標準。
但請至少放下仇恨吧,可以不原諒不靠近,但也用不著去恨,千萬別讓從前的那攤爛事堵住通往幸福的路。
最后,讓愛情的歸愛情、親情的歸親情,ta不再是你的老公/婆,但依然是孩子的爸爸/媽媽。
-作者-
婉兮,十點讀書簽約作者。90后,不偏激不毒舌,有溫度有力量。微博 @婉兮的文字鋪,個人公眾號:婉兮清揚(ID:zmwx322)。已出版《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新書《愿所有姑娘,都能嫁給夢想》火熱銷售中!
▼點擊圖片閱讀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