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我們都是獨立個體,
婚姻充當不了萬能的粘合劑。
愛人之前,請先愛己。
文/婉兮 圖/網絡
1
無事重溫《知否知否》,猛然發現,其實它是一本婚姻教科書。
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盛明蘭,為人通透、行事機敏,以庶女身份為自己謀來了圓滿的人生。
她的婚姻思路和模式,至今仍具備參考性。
先從擇偶說起吧。
盛明蘭的初戀是小公爺齊衡。
那時候,齊衡幾乎是所有京城少女的夢想。
他出身顯赫、玉樹臨風,且好學上進彬彬有禮。這樣的青年才俊,試問誰會不愛?
墨蘭蠢蠢欲動、如蘭躍躍欲試,榮飛燕和嘉成縣主爭得你死我活。還有無數的豪門望族在暗中較勁,都想讓齊衡成為自家的乘龍快婿。
可他卻獨獨鐘情于盛明蘭——這個五品小官家的庶女。
就像是古代版的偶像劇,王子對灰姑娘(相對而言的)情根深種,鐵了心要娶她為妻。甚至為此與父母抗爭,一副不達心愿不罷休的姿態。
對齊衡,盛明蘭心里也有悸動,但卻一再拒絕。
自始至終,她都清楚自己的處境和地位。對那些身份之外的東西,從來都不產生覬覦之心。
后來被對方打動,明蘭也曾心生期許,愿意為之一搏。但在他訂婚后,她迅速調整心態,開始和祖母中意的賀弘文“相親”。
她要嫁的,并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她追求的,也不是什么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傳奇人生。
愛情不是婚姻的全部,婚姻亦不是人生的全部。
或許在盛明蘭心中,這只是獲取幸福的途徑之一,而非幸福本身。
這一點領悟極其可貴。
因為女人大多感性,包括千百年后的你我在內。
她們容易被感情所累,把愛情看得太大。
對求而不得的人和愛,輕的輾轉反側、重則多思多慮,甚至把自己折磨出一身的病來,最后只落個“癡情”的評價。
但那有什么好的?
過日子嘛,要的終究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情啊愛啊,可以追求,但不必沉迷。
盡人事聽天命而已,“眼睛是長在前面的,本就應該向前看的;來這世上一遭,本來就是要好好過日子的。”
2
至于賀弘文,盛明蘭當然也不會用情至深。
只看賀家表妹出現那一段便知。
那位表妹名叫曹錦繡,與表哥青梅竹馬,曾經相互傾慕。兩家大人,也暗藏了結親的意思。
但后來,曹家獲罪被流放,萌芽狀態的感情就此被扼殺。直到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曹錦繡才重新回到京城,并懇求表哥收留,做小也好、丫鬟也罷,橫豎給個容身之所。
賀弘文心軟,憐惜疊加著舊情,難免有點搖擺不定。盛老太太很生氣,但盛明蘭很淡定,甚至還能悠然點香,臉上不見一絲波瀾。
當時一聽,我覺得盛明蘭好扯淡。
這樣的婚姻有什么意思?
從一開始就奔著過日子而去,愛情被忽略了、真心也被省去。
好聽點說,這是相敬如賓;難聽些講,不就是湊合著過一過嗎?
就好比今天的相親。
家世背景能匹配、長輩親友能放心,也就心平氣和地嫁了,何必把愛情放在第一位?
這種觀念乍看很理智,細思卻極悲涼,難怪盛老太太都要責備:“你小小年紀,就心同槁木,可不能這樣!”
但明蘭笑了笑,又把自己的打算講了一番。
“咱們活這一輩子,總不能只在院子里頭繞彎打轉吧?”
細細一想,似乎也不無道理。
人活一世,能永遠陪伴在身邊的,也無非是自己而已。枕邊人的那顆心,終究不是永恒不變的東西。
拿今天的話來講,這叫“單身力”,是21世紀女性的必備素質之一。
3
這種思維,被盛明蘭切切實實帶進了婚姻中。
嫁給顧廷燁,并不是因為她有多么愛他。
此外,兩人前前后后曾有過一系列接觸,她已經大致了解了顧廷燁的人品、能力與性情。
綜合而言,的確是個不錯的結婚對象。
那就嫁吧,反正對那個時代的女人而言,成親是逃不開也躲不過的宿命。不如干干脆脆地順勢接過,把它視為人生的一部分,用心經營,努力過好每一天。
所以,即使丈夫呵護有加,盛明蘭也不恃寵而驕,沒有把一顆心全部撲在他身上,很少會拈酸吃醋。
旁人給丈夫送小妾來,她淡定接收,然后心平氣和地安排住處,并不因此而哭泣煩憂,不擔心自己得來的疼惜會被分去一部分。
當然,這是因為她還沒那么愛他。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這得益于盛明蘭智慧通透,她懂得向內尋找力量,而不把人生希望和樂趣寄托于婚姻。
她甚至不苛求丈夫寵愛自己。
丫鬟不解,她微微一笑,邊卸妝邊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他是個好人,又顧惜著我,這就很好了。不過凡事,最好也不要太指望人,大家各有各的難處。實在要指望,也不要太多太深……總是指望他,他也會有一天嫌擔子重的。“
說實話,這一番言論略冰冷。
它剔除了夫妻之間的深情厚愛,用一種公事公辦的態度來行事,未免會讓自己的伴侶心寒。
太冷靜太理智的人,終究是不大可愛的。
但我們一分為二,且將這段話篩選過濾,提煉出一種能適用于任何時代的夫妻之道。
別對婚姻和伴侶抱有太高期待,否則,你會失望至極。
比如從前的我。
我總怕老公愛我不夠多,所以會刻意糾纏,逼著他做這做那,恨不能將男人的一顆心掏出來看看。有時也迷信心靈雞湯,忍不住用它們去對照他的一言一行,稍有差池便心下黯然,只覺得“他不愛我了”……
這大概也是許多女人的通病。
女人對情感的需求,總會高于男人。我們甚至會把安全感與幸福感都寄托給婚姻,而一旦投入太多,也必然會期待更多。
這就應了盛明蘭的話:失望一多,就生怨懟;怨懟一生,仇恨就起。
從這方面來講,盛明蘭活得比誰都通透。有了這樣的指導思想做明燈,便永遠不會淪為怨婦。
而事實也證明,期待越小,幸福度會越高。
后來的盛明蘭,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
但我相信,哪怕真的愛上顧廷燁,也不會癡纏糾結,更不會為了爭寵而把自己變成個瘋婆子。
說到底,我們都是獨立個體,婚姻充當不了萬能的粘合劑。
愛人之前,請先愛己。
-作者-
婉兮,90后寫手,不偏激不毒舌,有溫度有力量。微博 @婉兮的文字鋪,個人公眾號:婉兮清揚(ID:zmwx322),已出版《那些打不敗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新書《愿所有姑娘,都嫁給夢想》火熱銷售中!
▼點擊圖片查看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