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懂規矩、守規則。所謂家規,就是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它是家風的一種表現形式。每個家庭都有“家規”,它是“家庭文化”中的一部分。沒規沒矩的家庭,家長隨心所欲,孩子也無所適從。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缺乏責任心,都是沒有規則意識的表現。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有多大的自由就有多大的責任。約束來自于規矩,制定家規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小張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老師常常夸他比其他同學懂事。這其實與其父母對他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在小張五歲的時候,父母就給他定了簡單的家規:自己洗澡,九點睡覺,尊重師長,愛護同學,遵守公共秩序等,而且執行得很堅決,在兒子面前從不表現出心軟。幾年堅特下來,小張就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每天自己起床,自己吃早飯,自己去上學,晚上做完作業后看一會兒電視,然后自己洗澡睡覺,從不用父母操心,對老師也很尊重,而且善于幫助別人,學習成績也很優秀。
事實證明,為孩子制定適當的家規,可以規范孩子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家風,將孩子墑養成為有用的人才。毋庸諱言,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誘惑。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細胞,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家規,來作為家庭成員生活的底線,這對家庭的幸福生活無疑是有利的。同時.由于有了“家規‘,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對孩子起了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制定家規是進行家規教育的前提條件。遺憾的是,現在一些年輕的家長,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缺少家規意識,在家庭生活中,明顯的缺少規矩的約束,這不但對家庭建設不利,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所以,作為一個文明家庭都應該有一個既能約束家庭成員的言行,又符合社會一般公共道德準則的家規。在具體制定家規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讓孩子理解家規的目的和意義。 2 .制定家規制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特點。3 .有落實家規的措施。4.家長與孩子共同遵守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