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沒有針灸基礎者不可下針。小腸的功能
第7節1:00:00
小腸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是赤腸;
流注的時間是下午1點-3點;
有的人吃完午飯以后,很累,想睡個覺,在這個時間會困,過了3點以后,精神起來了,這不見得是小腸有病,是小腸稍微虛弱一些;按照針灸甲乙經,我們要針小腸經的俞穴或者榮穴都可以;
小腸是陽火,陽火來自心臟的陰火;
小腸消化食物營養后=水+殘渣進入大腸里面,大腸里的水被小腸的熱燒,汽化后穿過腸壁,一路向上回到肺臟,也就是口中唾液的來源;
小便的來源有兩個:
第7節1:04:39
第一種是從腎臟經過輸尿管到進入膀胱里面;
中醫認為,三焦者水道出,三焦就是臟腑之間的油網,三焦也是和膀胱連在一起的,當膀胱和小腸貼在一起的時候,尿液累積在膀胱里的時候,因為小腸很熱,所以這個尿液緊貼著火,水就汽化了,這時候膀胱就會膨脹起來,會有很多小孔,干凈的水會順著小孔出來,回到肝臟,幫助肝臟來清理毒素,所以叫做水生木;
當肺臟受到外面的熱力壓迫到心臟,因為心臟受熱,心主火,兩個火相爭,肺里的汗水就會排掉,如果沒有流汗,肺里的津液慢慢會累積,進入腎臟,再排到膀胱出去,所以金生水。
小腸經一共有19個穴道;
井-金
榮-水
俞-木
經-火
合-土
少澤穴(井穴-金穴-本穴)
第7節1:09:35
在小拇指外側;用來放血的;
前谷穴(榮穴-水穴)
第7節1:10:56
要握著拳頭取,在小拇指外側根部第一個橫紋的地方,直針下去;
治療婦人奶水不夠的時候,用前谷穴;
因為前谷穴普遍比較痛,所以會下到俞穴上,也就是后溪穴;
腕骨穴(原穴)
第7節1:17:20
小天星骨和第5掌骨中間的位置;
流汗是心臟在管,有的人半年不出汗,如果扎了針或者吃藥以后,開始會出汗了,說明心臟恢復了;虛癥實證都可以治療;
陽谷穴(經穴-火穴-本穴)
第7節1:19:28
養老穴透間使穴:治療手不能擰毛巾,同側治療;
支正穴(絡穴)
1:31:50
陽谷穴上5寸,虛癥實證都可以治療;
三個奇穴
1:28:20
手腕骨上3寸叫腸關;
腸關上3寸叫肝關;
肝關上3寸叫心關;
以上三個穴位在骨頭后方的位置;
小海穴(合穴-土穴-子穴)
第7節1:32:50
1寸的針灸可以;
小腸經的實證都可以在這里治療,例如身上長的疣,是小腸經的實證,可以用小海穴來下針;
腦腧穴、肩貞穴
第7節1:35:05
在肩髃穴下面有個骨頭的骨縫位置;
是手太陽和陽維脈,陽蹺脈的會穴;
肩貞穴在腦腧穴下3寸;
如果腦腧穴或者肩貞穴疼痛,根據痛的時間長久選擇小腸經的子穴或者母穴來下針;
這兩個穴道很少用,但是可以幫助辯證;
天宗穴
肩胛骨的正中間位置;
肩胛骨這塊疼痛,都是小腸經的問題;
曲垣穴、秉風穴
1:38:55
先找肩井,肩井是膽經上的,先介紹會比較好找這兩各穴位;
肩井穴下面3寸的位置是曲垣穴;
曲垣穴下2寸的位置;
天窗穴
在耳朵的下方;
一般脖子的針都可以下,但是下針都是5分,如果甲狀腺有腫或者硬塊,統統都可以在這兒附近下針,下針的時候,都用指甲去切它,這樣就不會針到動脈血管;
顴髎穴
1:48:52
眼睛后方凹陷的地方叫做瞳子髎,實際就是太陽穴的位置;
瞳子髎下3寸的位置為顴髎穴,知道位置就好,很少下針,上牙痛的時候會近取穴;
聽宮穴
1:50:00
有三條經從這里經過,三焦經,小腸經,膽經,直接進到耳朵里面;
治療耳朵里面發炎,化膿,耳鳴都可以下聽宮;
下針的時候,病人嘴巴要張開,放個東西在嘴巴里面,留針大概3-5分鐘;
可以下1寸的針,左右捻捻,進退都可以,不會傷到;
如果耳朵里面流膿出來,看到黃色,有腥臭味的,都是實證,用泄的手法;
耳朵聽力很差,有那個火車的聲音,雞叫的聲音...,耳鳴,耳朵痛,流膿都可以在這里下針;
在治療耳朵流膿化膿的時候,常用噴劑,硝石礬石散,硝和礬石都是干燥劑,麝香礬石散,麝香能夠無孔不入,能夠通利五竅;
少澤穴(井穴-金穴-本穴,多用來放血)
前谷穴(榮穴-水穴,握拳取,治療奶水少)
后溪穴(俞穴-木穴-母穴,主督脈,)
腕骨穴(原穴)
陽谷穴(經穴-火穴-本穴)
養老穴(小腸經郄穴,治療眼疾)
支正穴(絡穴)
三個奇穴(腸關、肝關、心關)
小海穴(合穴-土穴-子穴)
腦腧穴,肩貞穴(幫助辯證)
天宗穴、秉風穴、曲垣穴
肩外俞、肩中俞
天窗穴(近取穴)
天容穴(近取穴)
顴髎穴(不常用)
聽宮穴(耳朵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