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心理 第1846天 】
文 | 實用菌
01
最近幾天,民政部發布了第一季度的最新數據,一季度全國離婚登記人數為29.6萬對。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去年四季度單季度離婚登記人數是106.3萬對,今年一季度離婚登記人數環比下降了72.15%。
有專家分析,離婚人數的大幅下降,受多種原因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離婚冷靜期制度的實施。
離婚冷靜期,到底是為了讓因一時沖動產生離婚念頭的夫妻有一個緩沖的機會,還是將人們又鎖進了婚姻的牢籠呢?
離婚冷靜期產生的影響,讓很多人討論、思考當代人的婚戀觀。
02
當代婚戀觀
朋友小Q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姑娘,不喜與人交流,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
在遇到同在一個公司上班的H之后,H的幽默深深地吸引了她。
在H的熱烈追求下,小Q與H結了婚。
婚后的日子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快樂。
H雖然風趣幽默,卻從不管家事,喜歡跟朋友出去喝兩盅,一喝就到半夜才回家。
小Q不愛出門,加上工作任務繁重,壓力大,下了班她就只想在家休息。
婚前看好的互補優勢,在婚后卻讓兩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我性格內向,要找一個開朗的人”。
性格互補、事業互補,很多人在擇偶的時候,習慣于把這些“互補”看作是兩個人合適的標準。
但“互補”是什么意思呢?
在某個程度上,是說“我需要你的這個特性”。
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在分析中國當代年輕人的婚戀觀時表示,當下年輕人在愛情問題上有很多誤區,其中一個就是希望能解決自己的人生問題。
“生活中有很多困難,就想找一個人能夠彌補、幫助自己,兩個人在一起好像就能讓自己獲得一種寬慰。”
愛情有很多種模式,是陪伴、是溫暖、是相互需要,但一定不是填補和救贖。
畢竟,在生活面前,愛情的產生不是結局,而只是開始。
03
愛情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
傅首爾曾經在節目中說過,“結婚是因為相互需要,沒離是因為不停地相互需要。”
愛情讓兩個人決定結合,但決定兩個人能走多遠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濃情蜜意的兩個人在進入婚姻以后,要面對事業與家庭的沖突、孩子的教育、婆媳矛盾等困難和矛盾。
當問題接踵而至,如何逐個擊破、妥善解決是兩個人在婚姻旅途中需要學習的。
而在這些問題當中暴露出的關系矛盾,又如何化解,更是兩個人必修課。
心理講師盧悅認為,重要的不是讓人們待在婚姻里,而是要讓人們在結婚前能夠完成基礎的情感教育、戀愛溝通技巧,提高婚姻的質量。
很多人在選擇走入婚姻殿堂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但面對雞零狗碎的問題時,卻缺乏解決的能力。
如開頭提到的小Q,面對婚后暴露出的許多矛盾,她選擇在家里制定各種規矩,強勢地與丈夫抗衡。
而丈夫表面大大咧咧,實際內心只覺得,忍讓她就好,沒必要計較。
一個強勢對抗,一個消極應對,沒有人去正向解決問題,最終關系出現裂痕,婚姻也進退兩難。
就如梁永安教授所說:
“其實我們現在不會有任何一段愛情,是足以支撐你一生一世,愛情最大的規律是要再創造的。”
很多人希望通過找到另一半來解決人生問題。
但愛情和婚姻是無法解決人生問題的,任何事情都不能。
04
越來越多的成年人相信有奧特曼
我們為什么會希望愛情和婚姻能夠解決人生問題呢?
從小到大,我們總是經歷這樣的循環:上學的時候,父母說,畢業了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畢業以后,父母說,就業了一切就順了;就業以后,父母又說,安居樂業一樣都不耽誤。
仿佛實現了某一個階段的目標,那個階段的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但其實,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只要活著,就沒有永恒的句點。
一直前進奔忙的路上,要不停地選擇、過關,再選擇、再過關,無休無止。
在一期《聽姐說》中,李雪琴說,很多成年人到現在都還在相信有奧特曼。
是因為大家都想找回童年那個什么都敢信的自己。
而童年的自己之所以什么都敢信,是因為無論發生什么,都有一個人會像奧特曼一樣兜底。
成年以后,無人兜底,但時間的巨浪在推搡著我們向前。
在這個階段相信奧特曼,與其說是童心未泯,不如說是一種悲觀。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內心都越來越悲觀?”
有一個回答就是,悲觀是面對現實的無能為力。
社會在飛速發展,人們追逐的步伐就要越來越快。
上一輩人過高的期待,自我成長能力的不足,社會發展的現實因素……讓很多人喘不過氣。
大家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舉步維艱卻依舊要向前。
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又都希望在某一個瞬間,奧特曼突然出現,打敗了怪獸,帶著我們越過那個荊棘叢。
成年人越來越渴望奧特曼出現,可現實是,這個世界沒有奧特曼。
05
建立自己的可創造性
《聽姐說》這個節目當中還有一個人非常受關注,那就是王子文。
從承認未婚卻有一個7歲的孩子,到與節目中的男嘉賓談戀愛。
從挑戰不同類型的角色,到參加跨界的其他節目,王子文在自己的世界里運籌帷幄。
有人說她很酷,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現實生活中,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往往都是懂得建立自己的可創造性的人。
對外懂得審時度勢、穩妥取舍,對內懂得自我察覺,有效發揮內在的力量。
獲得事業、獲得愛情、獲得婚姻,都是他們人生路途當中摘取的果實,而并非他們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培養這些果實的時間里,他們從自身內部獲得成長,豐富且自由。
心理咨詢師叢非從說,要懂得順應本能和規律,自我接納然后自我拓寬。
首先要通過接納自己,愿意活在“自己”里,不排斥自己,不跟自己較勁,最大化地降低內耗,讓對外的精力最大化。
其次要從各種社會關系中,進行自我反思,找到自己從原生家庭中帶來的創傷和痛苦,從與同事、伴侶的相處中內省,發現更真實的自己。
然后學會自我關懷,照顧自己內在的情緒,接受并消化負面情緒,客觀感受外部世界,將內外的聯結轉化為力量,不斷地創造出生命力。
大冰說,“成長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到死之前我們都是需要發育的孩子。”
世事變遷,如果你有屬于自己的奧特曼,固然是最美好、最幸運。
但現實卻是怪獸居多,所以,你也可以是自己的奧特曼,在一路打怪中不斷升級,讓自己無可取代。
就如那句話所說,“與其說你美好,不如說你不可重復。”
實用tips:
如何在關系中做自己?
1、把彼此雙方都當成是相互獨立的人,尤其是女孩子,不要一有問題就總想著去依賴對方。
2、要么就心甘情愿付出,不計較不抱怨,要么在關系中自私一點也不錯。
3、不要動不動就用自己的三觀去綁架對方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