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總調侃自己,就算一無所有,也不寂寞,因為還有一身病痛。
失眠、抑郁、焦慮,都變成了現代人的標配。
大家交流起近況仿佛遇到了病友,滔滔不絕地分享養生秘籍。就連《脫口秀大會》也開始吐槽“沒關系,我也有病”。 01
“我到醫院接受檢查,看著測試問卷上的問題,發現自己不符合問卷上的情況,還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其實沒有患病,而是在無病呻吟。”
他覺得自己并沒有經歷這么多人生悲劇,似乎并不滿足患上抑郁癥的誘因,甚至懷疑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內心的消極。據估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5億人受到抑郁癥困擾,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為18%。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心理問題在全世界導致了12%的疾病,其中46%的疾病與抑郁癥直接相關。如果保持這一趨勢,在不考慮社會經濟水平、國家、信仰和文化等因素的情況下,到2030年,抑郁癥將成為致殘的第一大誘因。羅克說,抑郁癥給自己帶來最大的困擾,就是失去了行動力。
不是自己懶得動,是真的沒法動。
他習慣了每天唉聲嘆氣,明明什么都不想做。
不管他在做什么,這些聲音都如影隨形。
于是,他逐漸喪失了對生活的興趣,失去了欲望。
消極和悲觀,侵蝕了他的腦袋,取代了他的思考。
但在他被醫生告知患了抑郁癥后,卻松了一口氣。
因為他開始明白,腦海里的負面的東西,不是自己原有的思想,而是因為抑郁癥才產生的。
如果這是一種病,就會有被治愈的可能。
后臺回復 抑郁測評 測測你的抑郁程度有多深。
幫你精準評估情緒狀態,深度解讀情緒困擾。
02
在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脫口秀大會里,羅克吐槽抑郁癥經歷,徐志勝聊容貌焦慮,鳥鳥說自己的社恐瞬間。臺下觀眾笑得捶墻跺腳,但我心里卻有一絲苦澀和心塞。因為在國內,在老舊的觀念里,總覺得吃得飽,有份不錯的工作就挺好。怎么還這么矯情,有這么多這種或那種,從前沒聽說過的疾病。就像大張偉在節目說的,“我爸從不會覺得抑郁癥是個事。”他們總會疑惑,為什么衣食無憂、國泰民安,還能患上抑郁癥。隨著心理健康的普及,人們逐漸知道長期心情不好,對生活沒有興趣,可能是抑郁情緒作祟。卻容易忽視自己的睡眠質量是不是足夠好,是不是會失眠,是不是有早醒的現象。在抑郁癥的診斷標準里指出,睡眠障礙包括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都屬于抑郁癥的癥狀表現之一。因為長期的失眠,睡眠質量低,會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以及情緒穩定性。它們的關系就像一朵雙生花,一方的凋謝,必然會導致另一方的死亡。2018年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身邊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抑郁癥患者,或是焦慮癥患者,與夜間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有關。低質量睡眠,亦或是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導致負面情緒或思維增多,并難以擺脫,甚至無法忽視這些負面信息。這種負面侵入性思維像一個侵略者,不斷侵占他們的思想和大腦,并干擾他們的生活。久而久之,會使得心理問題加重。
03
當情緒得不到調節,心里的問題就會像一顆定時炸彈,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爆炸。悲傷和負面情緒都是一個人的普遍體驗和經驗,如果殫精竭慮地擺脫悲傷,只會讓自己落入抑郁情緒的閉環,一步步被套上抑郁癥的枷鎖。MBCT正念認知治療的創始人之一辛德爾·西格爾表示,抑郁癥是一個偶發性和復發性相結合的病癥,抑郁發作后恢復只是解決了一半的問題,另一半的關鍵在于防止復發及持續健康。想要治愈抑郁癥,就要學會與悲傷共存,而不是去消滅這種悲傷。正念的核心是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對感受到的事物不做刻意評判,而是側重于最直接的感受,關注任何你正在經歷的或注意到的事物以及想法。研究表明,正念冥想能夠緩解消極的情緒,改善失眠,促進心理健康。它能引導我們接納負面情緒,防止過度思慮對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拍攝《妖貓傳》時,他因為焦慮,夜夜失眠,陳凱歌便建議他練習冥想。正念冥想還增強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積極正向情緒的感知激勵功能,能夠讓遭受抑郁癥的人們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精力來照顧自己。正念讓我們能真正做到與悲傷共存,不再將悲傷看作是困境。對正念不了解的人,也許會認為冥想的門檻很高,入門很難,小睡眠APP的《正念生活家》單個音頻約6~8分鐘,特別適合初學者練習。幫助你跳出“困局”,獲得感受生活的“觸角”,面對調整的勇氣,以及與自己相處的耐心。感受靜謐帶來的美好,聆聽內心的聲音,找回自己的狀態~但遇到無法緩解的心理問題,及時去接受專業醫生的檢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