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馬士
HUD:不知道你就low了
要讓你列出5個目前酷得最洶涌的汽車新玩意兒,如果沒提到HUD(抬頭顯示儀),那你真是相當跟不上汽車科技進化的節奏。
HUD相當于給汽車裝載的一副GoogleGlass,可以把手機上的內容投射到前車窗上,效果出來就像在前窗糊了一層未來。除了能華麗地掀翻朋友圈之外,HUD更實在的意義在于,能消滅行駛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要實現安全駕駛,是需要司機同志們精神高度集中的。但是現代人類基本都罹患沒有導航就不知道往哪里開的絕癥,分分鐘還想著刷刷微信看有沒有人@我,總之開車的時候,根本沒辦法斷掉和手機的情愫。
除了諸如蘋果CarPlay或者谷歌AndroidAuto等車機手機的連接方案外,最簡單粗暴低成本的解決辦法就是支個綁手機的架子,然后邊開車邊斜眼瞟一眼、瞟一眼的……這不僅顯得你一直在鄙視手機,而且由于視線經常離開前方道路,容易發生事故。
HUD就能讓你在保持直視的條件下,查看地圖導航、簡訊消息等,濃濃的科幻效果閃暈了近兩年的消費電子展,越來越多公司都跟風干HUD,因為這不僅解決痛點,有需求市場,更是被資本看好。
便秘的Navdy概念
這股科技潮源自一家叫Navdy的創業公司,2014年它僅憑一段概念視頻就擼到了650萬美刀的天使輪,1.7萬筆訂單,今年4月又圈到了2000萬美刀的融資。雖然受到投資人和粉絲的肯定,但是原定于今年初發貨的產品并沒有兌現,上市時間推遲到9月,直到現在還是卵也沒有。
產品呢?
據業內人士分析,Navdy由于團隊不穩定等因素,目前可能還在完善核心技術,之前融到的錢也是用來擴充工程師團隊。HUD涉及一項叫做DLP數字光學處理技術,技術本身發展得挺成熟、應用也很廣泛,但是它對工作溫度要求挺挑剔,而汽車場景下的溫度跨區非常大,因此DLP的熱管理解決方案就變得十分復雜棘手,對研發團隊是不小的挑戰。
現在在中國,有一家公司卻反超世界領跑的Navdy,搶先實現了自家HUD產品的量產,而就在今天,他們的第一代產品已經騰空出世準備首發交付了,那就是樂駕車蘿卜。據稱,車蘿卜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解決了基本的技術難點,今年5月底就生產出了第一批產品,7月中旬已在京東網站做了產品眾籌。
▲中國本土團隊完爆世界領跑的Navdy
車蘿卜是個什么鬼?
車蘿卜公司核心員工只有40人,基本上都是來自小米、華為、騰訊、索尼、聯想手機等一線技術卦的8090后工程師,這在一般硬件廠商中算是非常華麗的配置。
領導人CEO馬斌斌有17年互聯網和移動端的從業經驗,先后就職于雅虎、騰訊、高德,曾經是高德產品的設計副總裁,而且還是電商創業的老兵,因此在產品的規劃與把控方面,比起純純的技術流,更能考慮到消費市場的真實需求。
這非常能體現在產品細節的設置上。
比方說,與Navdy將影像投射在前窗不同,車蘿卜的HUD主機自帶透明成像顯示屏,能感應白天夜晚光線變化自動調節屏幕亮度。
再比方說,Navdy主要是依賴手勢控制,而車蘿卜除此以外,還可以用語音做交互(也有),通過語音,司機能在導航過程中直接更改目的地,還能收發微信,進行信息處理等,一切都可以用說話解決,比起其他交互模式更能解決駕駛場景的痛點。
使用語音交互,從研發層面而言,其實對產品體驗有更深刻的要求,不僅需要機器能識別清楚,而且還要在“理解”指令的基礎上,給出正確的交互反饋。
車蘿卜在語音方面的合作伙伴是思必馳,也是語音界的大牛,據稱合作的語音操控系統實現了最高的語音識別率,并且在噪音環境系統上也處于領先水平。經過數據對比發現,在噪音環境下,除了科大訊飛,業內幾乎沒有其他可以拿來相提并論的產品,比方說百度的語音產品幾乎就完全不可用。
當然,如果要從極致技術的角度去挑刺,車蘿卜的產品肯定還存在很多改進空間,這是車蘿卜互聯網化的商業思維,希望能用產品的快速迭代來糾正錯誤。這感覺就像HUD界的蘋果,盡管一代iPhone可能有這般那般的bug,但是你總不會因此,固執地錯過好玩的部分,抱死諾基亞或者摩托羅拉。
車蘿卜馬不停蹄地已經開始籌備二代機器的研發,并在京東上開展眾籌,除了錢,他們還在眾籌二代機器的構思,希望能盡量把用戶的直接體驗和建議融入到二代設計中,越來越貼近市場需求。
你不妨可以開始試試這種Sci-Fi體驗,會是很cool的超現實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