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化的進程中,豐田給人的感覺總是慢人一步,其首款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動車型,廣汽豐田C-HR EV今日才正式上市,補貼后售價22.58萬-24.98萬元。
C-HR EV搭載一臺功率150kW(204Ps),最大扭矩300Nm的電動機,匹配54.3kWh的三元鋰電池,NEDC續航400km,快充50分鐘電量可從0%充至75%。新車相比燃油版車型在外觀細節方面有所調整,前臉進氣格柵采用了封閉式設計,并配備了EV專屬標識,尾部取消排氣管設計,輪轂采用全新樣式的低風阻雙色輪圈。此外由于底部有電池包的原因,車身高度相比燃油版增加了10mm,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405mm/1795mm/1575mm,軸距2640mm。從價格來看,C-HR EV的直接競爭對手應該是廣本VE-1、奧迪Q2L等合資純電小型SUV,以及威馬EX5、小鵬G3等自主緊湊型SUV。但是從續航和能耗來看,C-HR EV并沒有明顯優勢,除了奧迪Q2L外,同樣是50kWh左右的電池包,其他幾款車型的NEDC續航也都達到了400km。而好成績應該是什么水平呢?特斯拉Model 3標準續航后驅升級版電池容量52kWh,工信部續航445km。所以C-HR EV的能耗成績只能說是主流水平,沒有做到豐田在燃油車領域的極致低能耗表現。而能耗的背后,是BMS電控水平的反映,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技術實力。要知道,目前豐田是全球唯一擁有包含HEV、PHEV、FCEV、EV技術在內的電動化產品開發的汽車企業,而且前三個領域都做得非常出色。難道豐田在純電方面已經無法延續其在燃油技術領域的神話了?當然不是,C-HR EV雖然性能參數不是最出色的,但不可否認它在其他方面的優勢。我認為C-HR EV的最大優勢有兩點:基于TNGA架構下的安全和駕駛樂趣。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安全問題,電動車連特斯拉都不可避免的出現過電池自燃事故,那么豐田能做到更好嗎?豐田在技術領域一直是很保守的,如果不是非常成熟,是不會應用于市場的。例如當年的如渦輪增壓發動機,大眾、寶馬、奔馳等車企量產5年后,豐田才推出首款8AR-FTS發動機。而如今豐田敢于在全球推出純電車型,想必安全性穩定性都是經過驗證的。C-HR EV敢提供8年或20萬公里三電系統保修也說明了這一點。另外可以再給大家一個參考,豐田E進擎(EV)技術是基于其在HEV領域多年經驗開發的,而豐田HEV車型至今累計售出1500多萬輛,也沒有過自燃事故報道,其電池安全性可見一斑。據我所知,豐田C-HR EV在電池包設計上與其他車型也有一些不同,主要有3點:1.高壓保護。通過將高電壓回路設置在電池包中央,并用冷風管把電池包內部包圍起來的構造形成緩沖區來保護電池單體和高壓回路;2.防銹防水防塵。電池包用膠條密封,兼顧防水和防塵作用。同時,電池包底部采用鋼托盤并做了2倍于常規厚度的涂層,提高了防銹性能;3.多重監控,對于電池包內的各種零件,配置了能夠對必要部分進行多重檢測的感應器,在有異常發生時,可以適時進行提醒或控制。另外C-HR車型的安全配置向來是高于同級車型的,例如10安全氣囊、輔助駕駛系統、TPWS胎壓監測系統、PKSA全方位泊車雷達(共8個探頭)等,這些也是它溢價的根源之一。C-HR自研發之初就是以滿足消費者駕駛樂趣為目的的,從市場反映來看燃油版C-HR的駕控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而C-HR電動版的駕駛樂趣可能更高,原因在于車身上的兩大升級:一是將電池包設計成車身骨架的一部分,整車剛性提升20%;二是電池包設計在車身底部,整車重心降低14%。加上在懸架方面也做了針對性調校,所以C-HR EV的操控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會進一步提升。所以綜合來看,豐田C-HR EV對比自主或合資競品依然有一定的優勢,懂車的人自然知道它的好。但是說實話,花20多萬元買這么一款小型SUV,很多人應該是不愿意的,因為再加幾萬塊錢就可以買特斯拉model 3了,你覺得呢?謝謝那么好看的你讀完了全文,再給辛苦寫作的小編點個“在看”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