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客“搬(遷)家(移)”完成啦!
之前的星標會消失哦,小筑提醒大家需要再次“設為星標”動作~這樣就不會錯過每日的分享的家居干貨啦!
特拉維夫以無所不在的包豪斯風格的建筑而聞名,這些建筑是在二戰時期由逃離的德國猶太建筑師設計的。
如今,特拉維夫擁有超過4000座包豪斯建筑,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當年因為住宅緊缺而設計的功能性住宅因其簡潔的設計語言大受歡迎,也因為這一批亮眼的白色建筑,特拉維夫市中心獲稱“白城”(White City)。
這些建筑遺產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由于建筑存量年代久遠,內部布局往往偏狹,這也提出了保護和現代化的問題。這座位于特拉維夫市中心的20世紀30年代的公寓經過深思熟慮的改造,正面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該公寓最初的布局包括兩個大小相同的房間,由一個公共陽臺連接,一個小而無窗的廚房,以及一個小而發霉的浴室和一個獨立的廁所。
在工作室創始人Efrat Weinreb的帶領下,團隊對空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新配置。
通過整合入口走廊和部分前陽臺,創造了一個開放式的起居、用餐和廚房區域,通過使用建筑后部的小陽臺擴大了浴室,并將昏暗的廚房變成了一個書房,通過窗戶引入了自然光。
改造前vs改造后
在當代簡約主義美學和注重功能性的基礎上,不加修飾的室內設計使公寓充滿了寬敞和舒適感。清爽的糖果色又為整個空間增添了生氣。
在開放式的生活空間中,一個時尚的廚房島可以變成一張餐桌,從概念上將空間分為兩個區域。
大刀闊斧的開窗為室內引入了更多的陽光。打通了原本的陽臺,設計師在原來的廚房島臺邊放上了一張餐桌,并且預留了嬰兒椅的位置。
私密空間的臥室也延伸到了原本的陽臺空間。原本臥室的窗戶被衣柜擋住,所以建筑師在其中設計了一個壁龕,讓自然光進入,創造了綠意盎然的小角落。
同樣注重細節和人體工學設計的還有浴室,設計師設計了一個雙向儲物方案,一端是洗衣機、滾筒式烘干機、電熱水箱、洗衣和清潔用品的櫥柜。
另一端則在馬桶旁邊設置了開放式的架子,可以放置功能性和裝飾性等物品。
衛生間曾是一個半開放式的陽臺, 以前的弧形陽臺現在容納了一個寬敞的淋浴房,大面積的凹槽玻璃窗讓自然光充斥其中。
無窗的書房也采用了凹槽玻璃,讓日光從客廳照射進來。正如建筑師所解釋的那樣,正是這些細節體現了在不影響其現代主義感性和包豪斯懷舊風格魅力的前提下,將客戶的實際需求與建筑師的大膽設計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