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國產(chǎn)青春片異軍突起,正逐漸擺脫以往的套路、俗套等等,而是另辟蹊徑走出了一條獨特新穎的類型之路,從《七月與安生》到《嘉年華》,《狗十三》,《快把我哥帶走》,再到如今的《過春天》,越來越多的青春片聚焦在了女性的身上,去展現(xiàn)少女內(nèi)心以及周遭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從而去展現(xiàn)另類的青春片。
《過春天》豆瓣上上5.7萬人打出了7.9的評分,該片更是獲得了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兩個重要獎項,更是入圍了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新生代單元,第43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新發(fā)現(xiàn)單元。足以可見,這部影片的質(zhì)量,而《過春天》這部青春片到底講述了什么呢?
過去的是春天,過不去的便成了寒冬。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成為水客,過春天,對于她來說,還不知過春天意味著犯罪,意味著青春的一次錯誤嘗試。
不管是教室里的賣手機(jī)殼,還是飯店打工,還是過春天,她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夢想的一次嘗試,青春的躁動與狂熱,因為有了去日本看雪的愿望而變得日益肆意瘋狂。
作為水客來說,過去了海關(guān),那叫春天,作為少男少女來說,經(jīng)歷的青春就是他們在過的春天!兩個地區(qū)兩個世界,有著迷茫有著希望與夢想!
春天生機(jī)盎然,一片欣欣向榮,萬物生長,那是一個充滿希望與躁動的季節(jié),那是滿懷夢想與生機(jī)的季節(jié),而這也就是青春期,有著對夢想的追逐,有著對現(xiàn)實的叛逆,有著對愛情友情的向往,更有著背叛與反抗!
單親和窮人家的孩子或許更能早早地體會到人生與生活的不易。
十六歲的佩佩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父親忙于工作,母親忙于玩樂,雖然口頭上表達(dá)著對佩佩的愛,但是并未真正的走進(jìn)佩佩的內(nèi)心世界,去傾聽佩佩的真正訴求。
而閨蜜好友Jo雖然有著不錯的家世,但是弟弟卻奪走了父母的寵愛,雖然口頭上表達(dá)著各種關(guān)愛與寵愛,但是卻鮮有真正落實的,因為他們都把心思放在了弟弟身上。而Jo只能自我放縱與墮落。
阿豪作為開著大排檔家的孩子,顯然生計勝過了一切,自己對于金錢的向往遠(yuǎn)遠(yuǎn)超過其他人,也讓他能夠過早地混跡于街頭,想要依靠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這些少男少女,各自性格的塑造顯然都離不開原生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而在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出的家庭環(huán)境,也并不是表面的那么美好,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不管是寵愛還是無視,他們似乎都過早地脫離了家庭,融入到了社會,體驗著人生不一樣的五味雜陳。
佩佩和Jo這對好閨蜜,性格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因為夢想的一致性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家庭環(huán)境也是大不相同的,但是疏于管教的家庭讓她們從彼此身上看到了自我,她們無話不談,她們情同手足。
青春期的友情是什么,就是遇到了另一個自己,擁有了彼此就擁有了整個世界,不關(guān)乎金錢、地位,而是單純的希望、夢想和最為純真的友誼。
在佩佩和Jo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青春期友誼的美好,但是也能看到青春期友誼的殘酷性,那就是在愛情上,每個人又都是自私的,佩佩和Jo可以共享家庭、可以共享衣服鞋子食物,唯獨不能共享的就是愛情!
對于十六歲的花季少女來說,愛情對于她們還是朦朧模糊的。
但是躁動的青春又讓他們蠢蠢欲動,渴望擁有自己的愛情,但是對于一切還未準(zhǔn)備好的她們來說,尺寸難以把握,無疑又是一種莫大的傷害,不僅對自己,而且對周邊的親人、友人!
此時愛情不過是友情的另一個層次,同樣是無比純凈而又美好,令人期待向往的,但是不管什么時候,深陷愛情的人都是自私的,對于愛情的占有欲遠(yuǎn)遠(yuǎn)大過一切,為此爭吵、大打出手都會為此發(fā)生!
《過春天》并沒有展示所有成功的過春天,因為過春天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同樣青春并不都是充滿歡聲笑語的,有著其殘酷,有著其不幸,不管是家庭、友情、愛情,都充滿著各自的不易與難堪,當(dāng)然這也才是真正的青春,不僅僅有迷茫,甚至還有血與淚,苦與痛,但是這并不能否定青春如春天般絢爛的一面,并不能決定未來我們的一切,我們一樣要努力向上生長,不管有風(fēng)還是無風(fēng),唯有努力生存!
·END·
微博/頭條號/一點號/百家號/企鵝號:電和影
每一次的觀影
都是一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