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間拉回到1998年,那時周迅24歲,然而其出道已經7年了。
這一年她憑借《蘇州河》獲得第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兩年后《蘇州河》正式在香港上映,同年還獲得了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和第15屆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并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佳電影。
不管是對于導演婁燁還是主演周迅來說,這一部影片對其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但是該片未送審即參加國外電影節,而被禁止在內陸公映,因為這樣的原因婁燁后來的《頤和園》再次被禁,這一次禁的不僅僅是影片還有其個人導演生涯。
婁燁這個異類導演,不僅對于影片有著獨特的思考,對于演員當然更是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在《蘇州河》中啟用周迅這個還略顯稚嫩的年輕演員,但是在他的調教下,周迅在影片中一人分飾兩角,讓這個僅僅25歲的女孩將牡丹和美美這兩個角色演繹地爐火純青。
《蘇州河》除了其手持攝像、凄美的鏡頭語言,最為關鍵的當然是周迅所塑造的兩個角色。
牡丹,這個少女,或許對這個社會還不曾了解,但是對于愛情卻是堅定的。
美美,這個女孩,飽經社會的洗禮,但是對于愛情依然有著自己的追求。
馬達,這個他鄉的流浪者,起初根本不相信什么愛情,甚至還去利用愛情謀利,但是這也是無奈的,他對牡丹或許也動過真心,不然也不會去苦苦尋找牡丹。
當得知被騙的牡丹跳下蘇州河的那一刻,愛情似乎到頭了,可是這也才只是開始。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找我嗎?”
美美這樣說道,不也是對愛情的一種渴望嗎?
馬達苦苦尋找,尋找的是牡丹,尋找的也是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
而出現的美美,馬達也并沒有過多考慮,而是一次次的等待,又一次次地尋找,美美是歷經坎坷之后的牡丹,還是就是美美,他依然在等待著尋找著,因為這一次他不想再錯過!
牡丹被找到了,他們重新喝上了沃特加,重新騎上摩托飛馳,迎接他們的不是曾經的那份美好之戀,而是意外的災禍,愛情再一次到頭了,對于他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永恒!
當美美從攝影師口中沒有得到那份馬達對愛的執著后,而離開了,而攝影師呢,“可是我寧愿一個人閉上眼睛,等待下一次的愛情”。
他們或許也沒有弄明白什么是愛情,愛情對于他們來說依然是模糊朦朧的,但是從馬達和牡丹身上,他們或許看到了愛情的樣子。
這里的愛情是沒有終點的,因為一直都在尋找,一直都在渴望,但是又是遙不可及的,只存在于童話故事,只有美人魚那樣的才會遇到!
長
按
關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