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俗氣嗎?沒錯,錢是這個世上最俗氣的字眼。它絕對不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但是當人缺錢的時候,錢就會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事情。就像饑餓的人,唯一想的一定是先填飽肚子。 其實,錢可以成為生活中令人愉快的力量。而善于與錢打交道的能力,人們給取了個名字叫“財商”。 春節近在眼前了,是大人們難免花錢的時候,也是我們的孩子最“有錢”的時候。所以,專門分享一些和“錢”有關的早教吧。 首先推薦五本適合培養孩子理財的書。這五本書,我大部分讀過。有些文字很多但是內容不錯的,適合父母先讀,其次再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孩子聽。等到孩子長大,即可獨立閱讀或者親子共讀。 《我的第一套財富管理圖畫書》 這是來自韓國的一套書。畫面比較簡單,大人乍一看覺得沒啥內容,可是我身邊認識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發現,小孩兒還挺喜歡的。主要是書里的內容和日常生活結合的很緊密,孩子也能很好地去理解。六冊內容,有告訴孩子認識錢幣、買東西要有節制、儲蓄和節約的重要、商品和貿易的意思等。 這類題材的書本來就少,所以就教育價值而言,還是值得一買,適合2-6歲的寶寶。 《兒童財商培養圖書故事書》 還是一套來自韓國的書。這套書我手里沒有。通過評論以及身邊人的口碑判斷還不錯,所以也一起推薦了。 這套書主要通過書中主人公——小紅帽、白雪公主、三劍客——發生的一系列理財故事,將銀行、信用卡、消費等等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學概念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地呈現在父母和孩子面前。財商教育不僅僅是孩子如何理財,還包含如果獲取“自由”,特別是“財務自由”的意義。 適合3-6歲的寶寶。 《小狗錢錢》漫畫版:明確目標,然后自信地去完成 確切說,這是一套書,作者舍費爾,很經典,值得好好看。如果家長沒有理財觀念,可以讀讀。對于孩子絕對有必要閱讀。推薦的這套是韓國人將原著改成的繪本。嗯?又是韓國。 錢錢是一只會說話的狗,也是一只會理財的小狗,錢錢告訴書中的主角——小姑娘吉婭很多忠告,以及成為富翁的方法。童話大王鄭淵潔為這本書作序說:“如果1983年我能看到《小狗錢錢》這樣的書,《童話大王》不會遲到1985年才創刊。現在好了,你不會有這樣的遺憾了。” 在這三本書當中,前面兩本是為孩子準備的,標明的是適合7到11歲的孩子,但是若父母先閱讀和消化,再通過故事的方式講給孩子,3-6歲的寶寶同樣適用,比如可以把里面講到的一些情節游戲化。第三本則是給粑粑麻麻準備的。 確切說,整套書里面更多要傳達的是一種找到自信、設定目標的方法。 《我是小小CEO》 這是國內的一套主題為孩子理財的書。物以稀為貴,所以,有它自己獨特的價值。 書中通過簡短有趣的小故事,告訴孩子一些理財方面的小常識和道理。故事后面有童謠,還有關于錢的游戲,方便家長和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互動,加深印象和理解。適合3-6歲的孩子讀,最好是親子共讀。 《百萬寶貝計劃》 這是一本寫給0~12對兒童父母的親子理財書。純文字,適合6歲以上的大孩子看。 用案列、小貼士、小工具的形式,向父母們解釋如何合理規劃育兒基金,什么時候開展財商教育比較好,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等等。在這個養育成本節節上升的時代,這本書的內容應該能給予我們不少幫助。 說實話,關于孩子財商的培養,國外這一點做得很好。比如美國兒童的理財教育目標是: 3歲: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無法把商品買光,因此,必須作出選擇。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么來的。 6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能夠數大量硬幣。 7歲:能看價格標簽。 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 9歲:能夠制訂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事實。 12歲:能夠制訂并執行兩周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業務中的術語。 13歲至高中畢業: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嘗試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但是,中國父母在孩子的財商培養方面,很多時候都屬空白。所以,不可能指著幾本書就能養出一個懂得理財的高財商寶寶,日常生活中涉及到“錢”時,也需要動用起父母們的智慧。 問題一:你為什么要去上班?不能不上班嗎? (寶寶3歲)不要對孩子說:“要是媽媽不上班,你就得餓肚子。”或者說:“媽媽也想跟寶寶整天在一起,但不上班就掙不到錢,就養不活你。”這樣的說法聽上去仿佛在說:工作是一件令人挺不愉快的事,而為了孩子你才去接受它——都是孩子的錯。 不如告訴孩子,你工作掙錢是為了提高全家的生活水平,比如下個月帶孩子去香港迪斯尼樂園或為了買一輛新車。你一定要強調工作給你帶來的收獲:眼界開闊,有朋友,處理事物的能力強,敏捷。告訴你的孩子,你需要同事就像孩子需要幼兒園伙伴一樣。家長負責地跟孩子談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這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你的職業,理解有工作的好處不只是帶來買很多好東西的錢。你還可以讓孩子分享這種自豪感,在假日加班時她一塊兒去你的辦公室,讓她用你辦公室里的飲水機并用廢棄的廣告紙疊紙飛機。能在加班時與孩子在一起,將大大減輕你和孩子分離的愧疚感,也能讓你在孩子面前充分展示你的平衡技巧:你能照料好她,也能干好工作,這將為孩子做出榜樣。 問題二:為什么你總是讓我們隨手關燈? (寶寶3歲半) 沒錯,如果你和孩子的爸爸沒有合伙開電力公司,你總得付電費的。許多小孩子對家中隱性的開支,如電費、煤氣費、供暖費、物業費、電話費、有線電視費等一無所知,他們只對在超市里花錢買東西有概念。因此,這正好是一個對你的寶貝解釋這些隱型費用的一個好時機,要不然你的孩子總認為你不滿足他的某些消費要求是“吝嗇”的表現。下次交電費時帶他一起去,并幫他把這個月的電費換算成他最喜歡的冰激凌,看看能買多少個。你看吧,下次不用你提醒,孩子出門時就會把空調和電燈都關了。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超過5歲,隨手關燈的問題就不僅僅是一個合理開支的問題,你可以對他解釋電是怎么來的,解釋少用電少燒煤氣可以為預防環境惡化,節約能源做貢獻。 問題三:我的儲蓄罐里有35元錢,我能把它都花了買一個娃娃嗎? (寶寶4歲) 如果父母曾經跟孩子約定,他們有權支配自己攢下的錢,那就不要制止她,盡管你可能認為那個娃娃值不了那么多錢。如果孩子是經過一番自我約束才攢下這筆錢的,那他們就應該得到回報。 你用不著對她說,“你看,你一個月只有10元零用錢,35元錢你攢了三個多月呢,我本指望你能買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比如一本圖畫書或一頂絨線帽……”孩子可能認為就自己而言,沒有什么比那個娃娃更有意義了,你為什么不能讓孩子揮霍一次呢?只要這東西不是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就可以購買。看到滿滿的儲蓄罐一下子就空了,這本身就是一個教訓,敏感的孩子下次動用“老本”時,自然會考慮值不值的問題。 問題四:為什么你總愛買便宜貨?咱們家是不是很窮? (寶寶4歲半) 要是你經常在家里討論某超市的海報商品很便宜,是不是周末開車去淘貨;或者你喜歡的靴子現在太貴了,到春天快到的時候趕上減價,你再去買;或者,你們是不是應該去家具特價區買一對床頭柜;要是碰巧你們在飯桌上還議論過經濟危機、裁員、減薪等話題,半懂不懂的孩子就會擔心家里很窮。 這事兒怎樣對孩子解釋呢?首先,我們要對孩子灌輸的概念是:買便宜貨與貧窮無關。只是為了花更少的錢買到同樣多的好東西,這樣,節省下來的錢可以干更有意義的事,比如看一場電影或資助災區的小朋友上學。 要告訴孩子買便宜貨的幾條原則:一不買不需要的東西,二不買質量沒有保障的東西,三如果限時搶購的場面容易失控,不要去湊熱鬧,畢竟安全第一。 假若你的孩子超過5歲,可以教他如何尋找買便宜貨的信息,比如報紙中的超市特價海報,把路上散發的洋快餐優惠券帶回來;再比如收集周刊類雜志中的打折剪角,甚至從網上的休閑街區下載電子打折券……這樣可以慢慢把孩子培養成精明消費的高手。 問題五:你究竟掙多少錢?” (寶寶5歲) 父母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什么時候成了包打聽?我要據實給他一個數字,他會不會跳出來說,那你還不給我買某某玩具什么樣的新衣服之類?要是縮水一半報給他,他到幼兒園里與同學一攀比,會不會覺得很自卑?” 基于這些顧慮,父母會生硬地擋開孩子:“這不關你的事。”這讓孩子覺得他是這個家庭無關緊要的小角色,你們一定有很多秘密瞞著他,這可不好。 父母完全可以選擇模棱兩可,但又親切婉轉的回答:“雖然不很多,但支付你的興趣班學費是沒有問題的。”“比有些家庭收入多,但比另一些少,所以節約一點我們才能去海南度假。” 年齡小的孩子對這樣的回答會很滿意的:他們并不理解4萬與10萬有什么區別,只要你向他保證衣食無憂,他就是輕松很多。 當然,如果孩子超過7歲,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釋得更多一點,比如,你實際拿到手的錢要比你掙到的少一點,因為要扣稅;比如你不能什么都買的理由是家里要還貸款,你還要交汽車保險。你也要為家中的意外情況準備一點錢,比如有人生很嚴重的病的話,醫療保險不能支付所有的費用,很多藥費是自付的,因此你需要為家人留一點“救命錢”....。.這就解釋了你為何掙得不少,也不能當“月光族”的原因,放心,孩子會支持你的。 問題六:“我想要那輛遙控汽車,我可以提前得到零用錢嗎?” (寶寶6歲) 一般孩子開始上小學就能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了。如果父母遇到上面這個問題,大多數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答應。 之所以鼓勵父母定時定額地給孩子發放零用錢,是為了讓孩子做一個小小的財務規劃,讓他可以有錢去滿足自己的小心愿,與同學AA制購買一些小零食,也包括可以享受到父母不大贊成的一些消費項目。零用錢幫助孩子學會“未雨綢繆”,學會為了一個較大的計劃克制自己的一些零星花費,并且學會延遲滿足感。如果你已經講明了你不贊成他再買遙控汽車,卻提前預支了兩個月的零用錢,以滿足孩子的心愿,這就前后矛盾,與我們給孩子零花錢的本意沖突了。 這個時候,一個巧妙的辦法是引入“借錢”的概念。即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這么說,你要是貸款,貸款是要支付一定的利息的。我可以在兩個月內給你免息——如果你還清的話;要是四個月歸還就得付2%的利息,六個月則要付3%。你愿意嗎?”孩子會仔細考慮,他也許說:“這樣啊?那我還是攢夠了錢再買吧!”也許他愿意支付利息,那么坐下來跟他簽一個合約,把他借的錢小心翼翼記下來。你甚至還可以和銀行一樣,在免息期快到時,給他發一個“友情提醒”。這樣“苛求”你的孩子,看上去挺不近人情,但卻是孩子終身免于卷入貸款危機和信用卡透支危機的一劑“疫苗”。 問題七:“錢花完了嗎?到提款機上取就行了。” (寶寶5歲) 不要氣哼哼地說:“錢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果你的孩子親眼看到ATM機嘩嘩地吐出錢來,你這樣的解釋只能讓他們更糊涂。 不如告訴孩子,銀行的提款機實際上并不印鈔票,它就像一個大存錢罐一樣,為了安全,你把工作掙來的錢存在里面。你在提款機上取的錢,實際上就是你從自己存進去的錢里取一部分出來,如果錢取完了,你就不能再讓它吐鈔票了,就像小孩子的存錢罐空了一樣。 如果這樣的解釋還是太抽象,你可以準備一張金額不足的卡,帶孩子去ATM機上操作,當孩子發現確實取不出錢來時,他就不會覺得你的卡是一個聚寶盆,無論怎樣使勁用,里面都是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