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連梅說在前面的話:據說公眾號改版后,不加星標就不好找到這里了,因此做了上面圖示告訴大家按照小手的提示進行三步操作設置星標,以防今后咱們失聯。
上周五我們推送了《電子煙安全無害嗎?》的文章后,評論區有網友留言求科普IQOS,主要關心它是否致癌。
檢索后我們發現,從嚴格意義上來說,IQOS不屬于電子煙定義的范疇,它本質上還是煙草,它通過烤煙器的加熱片來加熱煙彈,而煙彈就是真煙。
相對于傳統煙草來說,它的優勢是不用明火點燃。焦油含量雖少,但也不像它廣告宣傳的那樣一點不含焦油,其余成分和真煙沒有區別。真煙致癌已經是大家的共識,所以IQOS也可能致癌。
2003年,電子煙首先在中國被生產出來,隨后迅速在全球風靡。盡管中國已經是電子煙制造的一個大的集散地(包括設備和煙油,國外很多煙店的電子煙產品是中國制造),但這個行業在國內暫時還沒有準入門檻,沒有統一的質控標準,導致假冒偽劣泛濫。
不少電子煙廠家對其產品的宣傳中用到了“戒煙神器”等字眼,也有不少朋友想通過電子煙達到戒煙的目的,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電子煙戒煙作用的循證檢索
《2015年版中國臨床戒煙指南》、《心血管患者戒煙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13年)》與《2015 USPSTF建議聲明:成人包括孕婦戒煙的行為和藥物干預》所推薦的一線戒煙措施中,均不包括電子煙。
《NCCN臨床實踐指南:戒煙(2018.V1)》明確表明“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在戒煙過程中使用電子煙,無論是單獨使用還是與其它戒煙方法結合”。《2014美國心臟協會戒煙總統建議》中提到了電子煙,對其描述也僅僅是“電子煙對于戒煙的作用仍需要進一步的闡明”。
所以目前看來,各大戒煙指南均沒有明確確定電子煙在戒煙治療中的地位。另外,電子煙目前也并不是美國FDA批準的戒煙裝置。
事實上,目前關于電子煙戒煙有效性的研究不是很多,而且仍然存在爭議。
一項對1836名最近有過戒煙經歷的成年人調查顯示,38%的人嘗試過電子煙,但電子煙與戒煙成功與否沒有直接關聯;另一個在新西蘭進行的657名患者參與的對照試驗結論為:電子煙沒有顯示出比尼古丁貼片或安慰劑的優越性;一項納入2028名患者的實驗則證實長期使用電子煙可能會有較高的戒煙成功率。
此外,一些系統綜述也得到了不同的結果:科克倫的結論是與安慰劑相比,電子煙能幫助吸煙者長期停止吸煙;Regina El Dib等人的研究結論則是電子煙影響戒煙作用有限。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薈萃分析的證據級別都比較低。
結論:電子煙的戒煙作用目前還沒有被科學的證據證實,仍然需要做更多科學研究。
那應該如何戒煙呢?
在談如何戒煙之前,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煙草依賴”,也就是俗稱的“煙癮”,它其實是一種慢性疾病。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專家們展開了一項關于吸煙者戒煙次數的研究發現,吸煙者平均需要嘗試戒煙30次才有可能戒煙成功,所以和糖尿病、高血壓等其它慢性病一樣,煙草依賴的治療也就是戒煙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意志力,更需要科學的方法。
目前被證明有效的戒煙方式有且只有兩種:行為療法和藥物治療。兩者結合的效果最好。
行為療法也叫行為矯正法,它是建立在行為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心理咨詢方法。其基本認識是:異常行為(抽煙)和正常行為一樣,是通過學習、訓練后天培養而獲得的,自然也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改變或消除。通過行為療法,吸煙者可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技能、支持和鼓勵。
如果有朋友想嘗試行為療法的治療,建議可以選擇正規醫院的戒煙門診或撥打全國戒煙熱線400-888-5531、400-808-5531去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幫助。
可選的戒煙藥物
根據《NCCN臨床實踐指南:戒煙(2018 V1)》、《中國臨床戒煙指南(2015版)》等指南來看,目前推薦的一線戒煙藥物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關于藥物治療需要注意的幾點:
在缺乏行為療法或咨詢支持的情況下,藥物治療可能并不會發揮太好的效果。
并不是所有吸煙者都需要使用戒煙藥物才能夠戒煙成功。
對于存在藥物禁忌或使用戒煙藥物后療效尚不明確的人群(如少量吸煙者、孕婦、哺乳期女性以及未成年人等),目前都不推薦使用戒煙藥物。
尼古丁貼片和尼古丁咀嚼膠是非處方藥(OTC),國外常見,國內有網售產品。安非他酮緩釋片與伐尼克蘭則都是處方藥,需要就診專科醫生,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使用。
作者:李俊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藥事科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在[問藥師科普]公眾號里,今晚的蕁麻疹主題義診繼續,有需求的朋友請移步到那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