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曾經有一段話,可謂振聾發聵。
在這時代,有一個很大的欺騙他、或耽誤他、容易讓他誤會、或讓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當志氣。這樣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許他很賣力氣,因為背后存個貪的心,不能不如此。
“不要把欲望當志氣”。這是梁先生一百年前寫下的文字,現在讀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梁先生說的“這時代”,自是一百年前的時代,但是用在這一百年后的今天,竟然毫無違和感。當今時代,如果你問某個孩子有什么志向,估計很多孩子會有“將來掙大錢,當老板,住大房子,開豪車”等等的所謂志向。事實上,很多家長也在用這個來激勵孩子用功讀書學習。
但是,梁老先生早就告訴了我們,這只是欲望,不是志氣,自然也不是孩子的志向,不能算得上是立志。
掙大錢,當老板,住大房子,開豪車,這是滿足個人的私欲,這種私欲也許會讓一個人暫時很努力,但是,卻容易把孩子的人生方向帶偏了。
我們知道,無論是什么樣的目標和夢想,無非是實現和實現不了兩種結果。
如果孩子掙大錢的夢想實現了,那他會怎樣呢?大概率是繼續掙更多的錢,或者,把掙到的這些錢用來滿足自己住大房子開豪車的欲望,還包括其他錢少時滿足不了的各種欲望,包括貪欲。
我們看到了太多這樣的案例,有些功成名就者或者吃喝嫖賭,或者迷茫郁悶,有的心靈空虛,不斷尋找刺激,甚至陷入吸毒犯罪的深淵。前些日子曾經上了熱搜的某些明星的結局就是明證。
第二種結果就是實現不了這種掙大錢的“志向”。那么,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失敗者,或者一蹶不振,或者沉浸在消極情緒里,痛苦煩惱不斷。
所以,把欲望當志氣的結局,看起來好像也是人生的所謂動力,但是卻很難讓一個人找到人生的幸福。
陽明先生曾說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可見,立志對一個人太重要了。
那么,真正的志氣是什么呢?或者什么才是一個孩子應該確立的志向呢?
真正的志氣,是一個人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因為自己的存在而變得更好。
所以,要讓孩子樹立利益他人、利益國家社會的志向,這才是真正有志氣的孩子。
樹立了這樣的志向,無論處在什么樣的位置,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他都可以實現自己利益社會他人的這個志向,隨時隨地都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并且在實現自我價值中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實際上,當我們樹立了這樣的真正的志向,才更容易走向成功。因為,這樣的志向會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問題,會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境界去從事我們所做的工作,還有我們所從事的一切。
這樣一來,我們自然就可以超越更多人。
毋庸置疑,志向遠大的人更容易有大的成就,所謂的志向遠大,就是將來利益他人社會國家的目標和理想。
改變中國命運的兩個偉人——周恩來和毛澤東,一個立下的志向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個是“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他們都是少年立志的典范,都是把救國救民當做自己的志向,所以才有了那么大的成就,才成了共和國的締造者。
我們的國家和社會需要這樣的有大志向的人,其實,一個家庭同樣需要有大志向的人,一個孩子的成長發展同樣需要有大志向。
所以,作為家長,千萬要警惕,不要老是用“將來掙大錢享福”來激勵孩子讀書努力,這種把欲望當志氣的教育很容易會把孩子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