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了讓我們抓狂的事情,當孩子做錯了什么而讓人憤怒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就會大喊大叫。
我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然后希望讓孩子開始改正錯誤或者改變自己。
當然,有時候是因為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通過大喊大叫來緩解我們的憤怒和傷心。
但是,對孩子大喊大叫帶來的后果我們可能估計不足,或者,不同的孩子對大喊大叫的反應是不同的,并非如我們所愿。
我想結合《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加上自己的理解,來給家長們提個醒。
作為家長,想一想,你有沒有被別人,比如你的上司或者老板大喊大叫過?你的反應如何?
大喊大叫,可能會讓人因為恐懼在當時終止某個行為。但是,長期來看,不會帶來孩子良好的自覺行為。
叛逆的孩子會用具體的思維來想問題:大人對我大喊大叫,我也可以對其他人大喊大叫。甚至,有的孩子當時就會以牙還牙地對家長大喊大叫。
接下來很有可能發生的是:你對孩子大喊大叫的次數越多,孩子就越不會聽你的。因為,你的大喊大叫并沒有讓孩子真正明白如何去做,他只是當時感到了你的憤怒和不良情緒。
這種感受讓他很難去思考自己到底哪里錯了,而是導致他在內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尋求牽強的理由和借口。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大喊大叫都在傳遞這樣的信息:你不值得我心平氣和地去說話。
這個信息會直接導致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不可否認,這是一種低劣的交流方式,這樣會讓孩子以為大人在用家長的權威壓制自己。
有些家長會奇怪,為什么孩子不和大人敞開心扉地交談,為什么遇到困難孩子會自己解決,盡管他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其實,這與家長的大喊大叫不無關系。孩子害怕因為和你說了他的錯誤,家長會大喊大叫、暴跳如雷。
一旦信任感消失,孩子成長中遇到的難以解決的事情,就不再向你征求意見。于是,因為缺乏大人的指導和經驗,他的錯誤可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引起你的大喊大叫,形成了惡性循環。
但是,很多家長會說,我知道大喊大叫不好,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
現在我特別想問一個問題,一個控制不住自己不良情緒的家長,你能期望孩子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嗎?
接納每個孩子都會犯錯這個現實,就像接納自己也會控制不住地大喊大叫一樣,你就能開始平靜地面對孩子的錯誤。
家長必須強烈意識到,孩子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就像他學習走路時經常會跌倒一樣;就像他學說話的時候,經常會鬧出令人捧腹的錯誤詞語一樣。
我們沒有因為他學走路時的跌倒而憤怒地對孩子大喊大叫,我們認為學走路跌倒很正常;我們曾經也坦然接受了孩子學說話時犯的錯,還曾為此覺得孩子有趣而可愛。
只是,在孩子漸漸長大后,我們想當然地以為,他不該再犯錯了,所以我們接受不了了。但是,想一想,我們作為成年人,不也是經常會犯錯誤嗎?有時還是低級錯誤,為什么就不能原諒孩子的錯誤呢?
不去大喊大叫,開始平靜面對,這是走出了教育孩子的關鍵一步,接下來怎么走,那不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內容了,大家可以看看杰弗里.伯恩斯坦博士寫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