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以上感慨,是源于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從微信上與我進行的交流。在交流中,我突然意識到,每個有良知的老師都應該在新一屆學生入學后,考慮清楚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在三年之后,讓學生帶走什么。盡管,高考成績是衡量教師付出的重要籌碼,但是二者似乎也并不矛盾。
我不太能準確地描述自己得知高考成績之后的心情。
首先,我必須接受現實,去消化掉內心的種種情緒。
確實,很明顯我并不開心,可是,也并沒有很難過,只是有點麻木,腦子里一片空白的感覺。我并不知道這種感覺會持續多久,不過我并不排斥,而是全然接納它的存在。
接下來,我做了一件自己都感覺意外的事情。
在睡前,我拿起一本散文集。毫無疑問,此刻,我閱讀時的心情是不平靜的,但也并不失落,有點難以形容。
當我讀到一半的時候,突然起身去拿了本子和筆,我坐下來,認真構想了未來5年的計劃。這個過程是很愉悅的,以至于我結束之后,有種做夢的感覺,因為這個舉動與往常的自己大有不同。
真的沒想到,這個高考成績揭曉后的夜晚,我睡了一個好覺。
在那個做夢一樣規劃未來的過程中,我好像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方向。
高考后在家的這段時光,有空就繼續看書,從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引導你智力的思想遠遠比你擁有多少智商重要得多。” 而我缺乏的就是引導智力的思想。
引導智力的思想讓我們的選擇會變得不同,比如面對高考失利,可以不吃不喝、抑郁不振,也可以準備行囊再次出發;面對夸獎,我可以驕傲停滯,也可以當做進取的動力等等。
最近我也在提醒自己:“我的態度遠遠重于我的智商。”消極負面的態度可能會將一位成功的人士變成一個無所事事的平庸者。
現在談成功,可能有點早,有點膚淺,但我很喜歡周國平老師的一句話:“將優秀作為第一目標,成功作為第二目標。”成功也許是優秀的副產品,優秀了,有成功的果實會更好,沒有時也不覺得有多么失落。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也許(或一直)以變得更為優秀作為目標,而不再以結果為重,我相信追夢路途中的風景也會很漂亮。
以上是這個學生寫給我、與我交流的自己的想法,我很高興孩子能夠以這樣的方式與老師繼續溝通。從這些文字中,我可以感覺到孩子內心在發生向好的改變,這種改變也許是剎那間的事情,但絕不是突如其來,而是長期的浸潤與滲透。
祝福孩子!祝福每一個從高中走出的孩子能夠盡早找到自己的方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