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我是濤聲依舊。
很多人會很納悶,以前缺吃少穿的,也沒聽說有這么多人抑郁,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越來越好,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抑郁呢?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抑郁患者達3.5億人,到2020年,抑郁癥已經成為人類第二大疾病。
每年因抑郁癥自殺的死亡人數高達100萬。
中國抑郁癥患者已達9000萬。
中國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郁癥。
同時,我國抑郁癥就醫率僅5%。近80%的患者接受治療后可以治愈。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現在,我斗膽來分析一下抑郁產生的原因,準確點說,是原因之一:
先來說一件我自己的久遠的往事。
說久遠,是因為距離現在至少有四十五年以上了吧,那時候我剛上小學不長時間,平時很少回家的父親,在指導我寫作業。我從小就害怕嚴肅的父親,所以,不自覺地就分神了,作業自然也沒做好,應該是很簡單的題目也做錯了。
父親生氣了,說我太笨了。
這個時候,母親在一邊平靜地對父親說:“他不笨,他一定是開小差了,所以才做錯了。”
我內心瞬時涌上了一股暖流。后來發生的事情自是印象模糊了,但是,母親的這句話卻讓我牢牢記在了心間,雖歷經四十五年,卻依然在腦海里不時浮現。
我現在對于這件小得不能再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突然有了新的感悟。
為什么四十五年來,我會經常回想起母親說的這么一句簡單的話?
因為我得到了被理解的感受,尤其是在父親說我笨,我內心沮喪無助時,母親這一句話,就像陰云密布中的一束陽光,照亮了我的心。
“我不笨,我只是開小差了。”這是我因為做錯題被父親錯誤評判,又被母親理解后進行的自我評價。
這個評價讓我從沮喪中很快走了出來,也讓我重新恢復了力量。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這么好的運氣。
我們從小都被父母或他人無數次地評價過,這無數的評價中,有的正確,有的錯誤,也有的評價,我們自己也難辨真假。
有的評價會帶給我們自信,有的會讓我們欣喜;然而,有的評價會讓我們委屈,有的會讓我們惱怒,有的會讓我們郁悶。
這無數的各式各樣的評價,伴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那么,最終是哪些評價讓我們刻骨銘心、印象深刻呢?
一類就是像我小時候那次,被誤解后,又被理解,這種反差后的溫暖會長久留在心間。
另一類是那些讓我們傷心郁悶的負面評價,不管我們是否認可,都會深深刻進腦海,很難抹去。
有些人會天真地以為,我們還得到過那么多正面評價呢,完全可以抵消那些負面評價啊。
很遺憾,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壞的比好的更有力量。
也就是說,好的評價根本抵消不了壞的評價對我們的影響。
想一想,你對朋友一百個好,有時一個不好,可能就會導致朋友翻臉。他用那一百個好,抵消這一個壞了嗎?除非你及時彌補了自己的過錯。就像我,很幸運地被母親理解后,化解了那次負面的自我評價。
根據心理學家的另一個研究成果,還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就是,對有些人來說,很多負面評價會被大腦不自覺地接受,然后在內心得到融合,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
然后,那些生命歷程中一個個負面的評價,會在腦海里一層層積攢下來,變成了自己揮之不去的噩夢。
我很笨
我真沒用
我毫無價值
我真令人討厭
我怎么做都沒用
活著一點意思也沒有
……
這些負面評價會按照某種頻率經常光顧他們的大腦,當他們為了生計不斷勞作,為了吃飽穿暖千方百計地辛勤工作時,它光顧得便不那么頻繁,因為忙碌的大腦沒有多少空間允許它存在。
令人不安的是,雖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但是當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父母焦慮程度大幅提升,孩子被焦慮的父母進行負面評價的機會越來越多。
與此相反,以前的孩子卻很少有這種遭遇,這也許是缺衣少穿的時候抑郁癥較少的原因吧。
一旦衣食無憂,這些負面評價光顧得次數就開始增加,尤其是當我們閑下來的時候,它光顧的頻率會越來越快,陰影越來越大。當籠罩你內心的沒有了陽光,只有陰云密布時,抑郁便發生了。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避免抑郁的有效的方法就顯而易見了。
第一,對孩子或家人多一些理解,多進行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一個人一旦得到理解,就會重新恢復力量。
第二,減少或杜絕對孩子的負面評價,用建設性的語言來代替負面評價。比如,對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盡量不要說他笨或壞,而是告訴他,如果找到努力的正確方向就可以進步。
第三,要承認每個人都是成長中的個體,都可能通過努力獲得更好的發展,缺憾是暫時的。再說,人無完人,不要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就肆意污蔑他人,或者隨意貶低他人,即使這個人是你自己的孩子。
第四,每個人都要盡可能找到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讓自己充實起來,不給抑郁可乘之機。
第五,多了解些心理學的知識,學會進行自我調整,緩解自己過重的壓力。
每個抑郁者背后必定有著某種錯誤的教育和不良的影響,但愿隨著這個世界的變好,有更多的家長、更多的人能夠醒悟,讓每個人能隨著世界的變好也變得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