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流傳逾千年之久,三國演義一紙風行四百余年,把三囯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成為中國人心中最熟悉歷史人物形象!甚至忘記了《三國演義》本來只一部供說書人講評的章回體評書,演義者,傳奇故事也。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不是歷史記錄,他的母本——晉人陳壽著的《三國志》才是!然今人只知三國演義,少有知三囯志者。三國演義是一部搶著當皇帝的戲,哪些人有機會當皇帝?又有哪些人最終當了皇帝呢?且聽小孟一一道來。
第一個想當皇帝的應該是黃巾起義的張角兄弟,甘冒滅族大罪,聚眾數十萬,其自封"天公將軍",舉兵造反,攪得大漢天下一片大亂,無數次混戰,尸橫遍野,黃巾起義最后被大漢朝的各路勤王之師聯手剿滅,可是這搶大漢龍椅位置的種子已經埋下,而且開始生根發芽了。
之后的漢室十常侍專權秉國,囯舅何進病急亂投醫,招西涼刺史董卓率兵進京,事泄反遭誅殺!董卓殺十常侍后,已有稱帝之心,只慮時機尚未成熟,暫且隱忍,且廢靈帝位,立獻帝,自封太師,把持朝政,權傾朝野,一言九鼎,成了未稱帝的帝苑主人。可惜好景不長,董卓本一介武夫,個性兇猛,殘暴成性,胸量狹小,天下人并不服氣,挑戰者一個接一個,司徒王允設連環計,獻美女貂禪,離間董卓父子,并最終由呂布將其挑落馬下,碎尸鬧市,聲敗名裂!袁紹袁術兄弟是帝位有力的挑戰者,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人脈廣泛,財力雄厚。袁紹盛名在外,兵多將廣,被推為十七路勤王之師的總盟主,把董卓拉下馬之后,自己開始想坐龍椅了。曹操與袁紹同朝當差,一同起事,也是另一個實力派競爭者。官渡一戰,曹操大勝,袁紹敗北,實力一夕反轉,袁紹集團從此衰敗,曹操則廣納英才,收益良多,成為帝位最有力的爭奪者。
袁術是袁紹之弟,出身名門望族,好大喜功卻目光淺薄,公侯將相,多有交集,見天下大亂,有機可乘,率部加入大混戰,占得數郡城池,兵精糧足,又偶得孫堅傳國玉璽,野心勃勃,風雨飄搖之中,匆匆稱帝,總算是過了一把帝王癮,轉瞬之間即陷入楚歌之中,腹肌覓食蜜水,侍從曰:哪有蜜水,止有血水耳,逐亡,典型的過把癮就死。
孫堅乃東吳名將,勇冠三軍,破黃巾,討區星,平江夏,封烏程侯,擊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宮中,奪得傳國玉璽,欣喜若狂,自認天命當歸,這個皇帝,舍我其誰?又豈知天機難測,禍福無門,在襄陽與劉表的交戰中遭亂箭射死。孫堅死,長子孫策繼父業,招兵買馬,招納賢士,守住江東數郡,一片繁華安寧,孫策意外中毒箭亡,其弟孫權繼續經營江東霸業,亦占得天下三分之其一,與曹操劉備形成犄角之勢。
建安二十五年(620年)曹操死,子曹丕在許昌稱帝,廢獻帝,改漢為魏,追封其父曹操為魏武帝。劉備隨后亦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封諸葛亮為丞相,孫權亦順勢稱帝,國號吳,終于圓了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的帝王夢。三國人物的核心是劉關張與諸葛亮,劉備關羽皆出身貧寒,劉備編草鞋賣,關羽賣豆腐紅棗,所謂販夫走卒是也。但劉備有一個本朝皇帝先祖親戚--備乃中山靖王之后,所以亦算得是皇家一脈!三人中張飛是屠戶出身,最有錢,家有莊園,廣植桃樹,一日之內,劉關張在涿郡偶遇,感覺甚是投緣,次日便在張飛家的桃園里結義為生死之交,這當然是戲碼的高潮—— 一見傾心,終生不負!比男女間的一見鐘情厲害多了!
劉備得了關張二員猛將為忠誠助手,后來又三顧茅廬,請來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人稱"臥龍"的諸葛亮當軍師,文有孔明排兵布陣施奇計,武有關張加后期加入的趙子龍馬超姜維,實力大增,與曹操及孫權多番對壘,亦不占下風,地盤一點一點擴大,最終三分天下占其一,在曹丕廢漢獻帝自立,改漢為魏后不久,劉備稱帝的障礙已清,在成都榮登大寶,國號為蜀,立子劉禪(阿斗)為太子,名正言順的當了蜀漢皇帝,封賞部下,大宴群臣,好不開心也!曹操一輩子想當皇帝,因為顧忌一個“亂臣賊子”的惡名,始終不敢逾越,郁郁而終!而劉備自稱皇叔,打著"匡扶漢室,誅除囯賊"的旗號,招兵買馬,八方征戰,最后還是換來一頂真皇冠,怎不叫人欣喜若狂?可惜因為關羽輕敵,敗走麥城,丟了荊州及自家姓命。劉備不聽諸葛丞相苦勸,御駕親征東吳,最終落得損兵折將顏面盡失,白帝城托孤,抱恨終天!由此亦反證:這大仗若沒有諸葛亮做高參,是萬萬打不得的,劉備的地盤和帝位,其實是靠諸葛亮的一路奇謀得來的!難怪劉備托孤謂諸葛亮曰:阿斗不可輔,亮可取而代之。只是諸葛亮不想當皇帝,做一個萬人稱頌的丞相,已經夠了,龍椅坐上去未必舒服,竊以為:諸葛亮,三國第一智人也!
曹操是三國人物中最為豐富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尊劉貶曹"默認劉備是漢室江山正統繼承人。描述曹操出身普通人家,本姓夏候,過繼給朝臣曹騰做養子,以只身刺殺董卓始,其足智多謀,勇武過人,求賢若渴,廣納天下英才,卻又生性多疑,善使謀略,滅袁紹,破袁術,降劉表,一路攻城掠寨,一家獨大。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力足可以稱帝,卻又忌于天下人的非議,曹丞相成為又一個不稱帝的準皇帝,在其死后,長子曹丕稱帝,并尊他為魏武帝,曹操死后終于得到一個皇帝的名號。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黃雀之下,亦有弓彈,曹丕篡奪皇位四十五年之后(665年),司馬懿之子司馬昭依葫蘆畫瓢,又篡之,改魏為晉,并發兵攻蜀,大勝之,把劉禪從帝位上趕了下來,封為安樂公,遷徙到許昌,問其曰,思蜀否?阿斗回:樂不思蜀。善哉!司馬昭滅蜀之后,再接再厲,又攻吳,勝,把孫權兒子孫皓也從皇帝龍椅上拉下來了,吳亡。自此魏蜀吳三國盡歸于晉,天下一統,重回一家一姓時代。孟懷球
12月7日晚
田家湖畔
【版權申明】以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我們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