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芳華》之后,心情百味雜陳,有感動,有憤恨,有震撼,有唏噓……但最多的是抑郁、煩悶,幾夜難眠,輾轉感嘆人性怎能如此之惡,現實怎能如此鮮血淋漓,善無善報,不得善終。
這種感覺,上起頭來,似千斤大石重壓心口的悶,似千蟻萬蟲噬骨般的疼,似由內而外血肌至毛孔結冰的寒,是夢魘纏身無法掙脫的無奈與絕望。這一波滿滿負能量,真是不吐不快。
劉峰,在世“雷鋒”,見難處就上,見好處就讓,淡薄名利,不求回報,隨時化身貼心暖男、全能工匠、抗洪斗士、戰斗英雄,過硬的作風面面俱到,人性的光輝處處閃耀,真真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圣人。講真,放到現在,我是抵死不信會有這種人存在的。但在當時那個時代,說不定還真的有,我信。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被當做文工團吉祥物般呆萌的天然存在,默認他的善良是理所應當,通篇被人譏誚、揶揄、輕視、毫不在乎,絕無感恩。
嚴歌苓講,劉峰這是過剩的善良。然而,善良就是善良,本身又不自帶屬性,怎么界定剛剛好,哪一份又是多余的呢?應該說,這是泛濫的善良。
過剩未必有害,泛濫則必定成災。泛濫是一種態度,是無原則無底線的肆意揮霍,它令善良變得廉價、變得有害、變得危險。
有個故事說,每天給一個人一顆糖,突然有一天不給他,這個人會恨你。從來都不給一個人糖,突然某天給他一顆糖,他會感激你。他從不會思考這些糖一直以來都不是他的,他只會習慣這些給予變成了理所應當。
善良從來都不應該是理所應當,別讓善良變成這顆糖,因為接受糖的人是惡,是人性使然;給予糖的人亦是罪,因為你在挑戰人性!
風靡一時的美劇《吸血鬼日記》中有這樣一句對白:“為什么你不讓別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因為如果他們看見了,就會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雖有道理,但未免偏激。選擇善良,毋庸置疑。對誰善,如何善,更是智慧。好好甄別善良,把善良用在對的事情和對的人上,因為唯有善良才配得到善待。
善良一旦失去,將是人性災難洪水的爆發。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影片里的何小萍是用自己的心酸血淚來感悟善良。
我們只是平凡人,沒有更不希望有那些悲苦人生來體味學習,只能靠我們自己的智慧、閱歷來鍛煉實踐。所以,善良的你,在保護好自己的基礎上,珍視內心的善念,謹慎的展示善意,適度的表達善意,合理的回應善意,永遠不會錯。
感謝《芳華》如此真實的展示人性和現實,愿你看完之后依然會選擇善良,愿善良永遠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