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賢;戲彩娛親,老萊子之孝。
【拓展】
和丸一句:唐朝的時候有個人叫柳仲郢,他的母親為了讓他晚上認真學(xué)習(xí),就用苦參、黃連和熊膽等做成小藥丸給他吃,讓他提神。
戲彩娛親:古代有個老萊子,在七十三歲時為了逗父母開心,穿上五彩斑斕的花衣服,學(xué)嬰兒的啼哭,還假裝摔倒在地。大家都認為他是孝子。這個故事也被收入了《二十四孝》。
【譯文】
用苦參黃連等苦藥做成藥丸教育兒子,這是講柳仲郢的母親很賢良;穿著彩色的衣服逗父母開心,這是說老萊子的孝順。
毛義捧檄,為親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拓展】
毛義捧檄:毛義是漢代的一個孝子。他本來不想做官,但為了養(yǎng)活母親,就接受了朝廷的檄書(古代用來征召人去做官的文書)去做官。等母親一去世,他就辭官回家了。
伯俞泣仗:漢代人韓伯俞是個孝子。有一次他犯了錯,母親用棍子打他,沒想到他卻哭了起來。他母親問為什么以前不哭現(xiàn)在哭了。他說以前打得很痛,說明母親力氣很大,身體健康,所以不哭。這次打得不痛,是母親沒有力氣,估計身體不好了,所以很傷心,就哭了。
【譯文】
毛義接受朝廷的征召做官,是為了母親的生存(養(yǎng)活母親);韓伯俞受了母親的杖打而哭泣,是因為他覺得母親老了。
慈母望子,倚門倚閭;游子思親,陟岵陟屺zhì hù zhì qǐ。
【拓展】
倚門倚閭:倚著門在巷子口等待。指母親盼望著孩子歸來的殷切心情。閭:古代巷子的門。
陟岵陟屺: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無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出自《詩經(jīng)·魏風(fēng)·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譯文】
慈母盼望著兒子歸來,稱為倚門倚閭。游子思念親人,叫做陟岵陟屺。
愛無差等,曰兄子如鄰子;分有相同,曰吾翁即若翁。
【拓展】
兄子如鄰子:愛鄰居的孩子就像愛自己的侄子。兄子就是兄弟的兒子,侄子。
吾翁即若翁: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找去做人質(zhì),對劉邦說你要是不投降的話就把你的父親放在鍋里煮了(烹刑)。劉邦說當年咱們一起起兵反秦,結(jié)為兄弟,所以,我父親就是你父親(吾翁即若翁)。等你煮熟了,別忘了分給我一杯羹。翁:老人,此處指父親。若:你,你的。
【譯文】
愛沒有差別和等級,說兄子如鄰子;輩分是相同的,說吾翁即若翁。
長男為主器,令子可克家。
【拓展】
主器:古代時國君的長子負責(zé)掌管宗廟中的祭器。后來用來指長子。
令子:好兒子。
克家:能夠治理家庭事務(wù)。后來指管理家業(yè),繼承家業(yè)。
【譯文】
家中的長子叫主器;好兒子可以繼承家業(yè)。
子光前曰充閭,子過父曰跨灶。
【拓展】
充閭:晉代的賈充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寄予很高的希望,說將來會有光大門庭的喜事。于是給他起名字叫充,字公閭。
跨灶:馬的前蹄上有兩個空的地方叫灶門,好馬跑起來后蹄印會在前蹄印之前,叫做跨灶。后來用以比喻兒子勝過父親。
寧馨英畏,皆是羨人之兒;國器掌珠,悉是稱人之子。
【拓展】
寧馨:即寧馨兒,意思是這樣個孩子,后來特別指好孩子。
英畏:英俊可畏。
國器:國家的寶器,古代指鐘鼎之類的東西,用來指可以幫君主治理國家的人才。
掌珠:掌上明珠。比喻非常受疼愛的人,也指非常受父母疼愛的兒女。
【譯文】
寧馨、英畏都是用來稱羨別人的兒子,國器、掌珠都是稱贊別人的兒子。
可愛者子孫之多,若螽zhōng斯之蟄蟄;堪羨者后人之盛,如瓜瓞dié之綿綿。
【拓展】
螽斯:中國北方稱其為蟈蟈,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也有解釋為蝗蟲的。蝗蟲喜歡聚集成群,用來比喻子孫繁盛。
瓞:如同一根連綿不斷的藤上結(jié)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樣。引用為祝頌子孫昌盛。
【譯文】
令人歡喜的是,子孫眾多就行螽斯聚集在一起一樣;值得羨慕的是,后代子孫昌盛,就像藤上長滿了小瓜一樣綿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