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3409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人與人相處原本就像照鏡子,照鏡子的人笑容可掬,鏡中人自然也笑得十分可愛。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100字,深度閱讀需7分鐘,受益終生|
身在人群社會,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和別人打交道。
和別人打交道是需要技巧的,技巧好的人,勢必擁有令人羨慕的好人緣。
而不會技巧的人,似乎人際關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么,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有哪些安全有效的技巧,能助力我們積攢一份好人緣?
今天我們從4個方面,分享一些經驗。
1 如何用自信贏得信賴?
自己對自己抱持信賴感,才能使別人對自己產生相當的信賴感。
任何人依憑自信而成功,其比例遠大于依賴聰明才智而成功。
可見,自信對人際關系而言十分重要。
東西方人的自信來源有很大不同。西方人的自信直接來源于自己對自己的信心。
中國人比較謙虛,大多不敢直接對自己產生信心,因為自信的人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變成自大,從而遭到天譴。
所以,我們的自信通常指對上天的信心,認為:
“自己那么憑良心、講道義,行事正大光明,一切公正無私,老天爺不保佑,還有什么天理可言?”
相信老天有眼,會幫助自己,就是心目中有老天爺的自信。
盡管我們要對老天爺有信心,但還是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努力表現出自信的一面,比如:
走路時提起肩膀,抬頭挺胸,而且快步踏出,比一般人走的速度快25%左右。
經常保持微笑,因為微笑可以帶來信心,驅散我們的恐懼和煩惱,微笑也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大方地注視對方。無論見面或者談話,都能夠自然地將視覺的焦點放在對方的眼睛上。
說話時使用丹田之氣,以有力而清晰的語調來說話。
能夠以自己的熱心激發對方的熱心,表現出自信信人的風貌,這樣的人自帶吸引屬性,人際關系自然差不了。
2 如何將心比心收獲支持?
除了表現出自信,要想收獲好人緣,還要學會在人際關系中考慮到他人的立場。
具體怎么做?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比如,設法放松對方緊張不安的情緒,放心地對我們暢所欲言。只要把心中的話說出來,彼此就比較容易溝通。
表現出幽默樂觀的態度,使對方覺得我們相當誠懇而主動,認為和我們交往有意義而且有價值。
及時稱贊和祝福對方,使對方明白我們能夠欣賞別人的優點和成功,亦即能夠主動地愛別人。
對方如果遭遇不幸或失敗,我們也要及時給予支持,衷心鼓勵他,當他的精神支柱。
凡事將心比心,使對方明白我們的誠意,對方也將會以同等的誠意來響應我們。
萬一有誤會,要誠懇地解釋。
如果自己有錯誤,應該馬上改正,不可以以自我為中心,陷入盲目的利己主義。
以自我為中心是破壞人際關系最有力的武器。
任何人只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而不考慮他人,必然被視為自私自利而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和歡迎。
站在他人的立場,別人才可能依據“互相”“彼此”的交互精神,同樣站在我們的立場來合理地回應。
大家都將心比心,彼此有共識,當然容易溝通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 如何正確批評共同成長?
聞過則喜是一種美德,可惜做得到的人委實太少。
所以,在和人打交道的時候,非不得已最好不要批評別人,尤其不可以在背后議論別人,以免引起他人反感。
實在有批評的必要,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比如:
在愉快的氣氛中,在不惹對方厭惡的情況下,若無其事地說出對方的錯誤比較有效。因為突然大聲責罵,對方心理上會產生強烈的抗拒。
先贊美,后指責,最后安慰他。這種方法被稱為“三明治”法,對方會比較容易接受。
或者私底下勸告,不要公開批評,但是要當面,對方或許一時難以接受這種做法,但過后冷靜下來,會對你心生感激。
還要考慮關系、交情怎么樣,再來決定批評的語氣。
再就是,可以借用別人的話來批評對方。
譬如“有人說你相當不近人情,但我的感覺完全不是這樣”或者“我看你整天忙于工作,偏偏有人還在批評你的工作負荷太輕”,等等。
假借別人的口氣,對方一般不會惱羞成怒。
如果對方問起是什么人說的,最好說記不得了,他就知道是我們顧全他的面子才這么說的。
借用第三者的話并不是欺騙的行為,而是為了讓聽者的面子不受損傷,使他比較容易接受。
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對方有了缺點要善意地指出來。
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和成長,這樣的關系也才會越來越好。
4 如何通過正己獲得善意?
人性原本有善有惡,也可善可惡。
一般人偏向性善,其實是對人的一種良性期待,我們把它稱為善意的期待。
特別是中國人,你對他好,他沒有理由不對你好。
同樣的道理,我們自己先抱有善意,再期待對方善意的響應,多半能夠心想事成。
反過來說,一開始就認定對方缺乏誠意,對方十分敏感,一下子就看出來,當然不會誠意地響應我們,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只要我們愿意相信別人,別人就會以誠實的態度來對待我們。
因為人與人相處原本就像照鏡子,照鏡子的人笑容可掬,鏡中人自然也笑得十分可愛。
要想獲得別人的善意,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自己熱心,也會感染別人產生同樣的熱心;對別人冷淡,別人照樣會對自己冷漠。
對別人采取充滿敵意的行動,別人也會以相同的行動;自己對別人大聲吼叫,別人也會提高嗓門,大聲說話。
所以,希望對方冷靜下來,首先要降低自己的火氣。
其次,說話的聲音和臉部的表情都可以傳遞我們的期待信息,對方接受后,也會做出適當的反應來自動改變。
我們相信別人,表現出自己的信心。
別人看到我們的表情,了解我們的想法,自然會更加盡力表現,實現我們期待的效果。
這是中國人人際交往中典型的交互主義。
總之,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不是越來越好,就是越來越壞,不會停留在原地。
要想收獲一份好人緣,最根本的決定因素還是你自己。
欲正人,先正己。
只有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別人才會愿意和你交往,并產生信賴。
這種力量做大了,你就會收獲源源不斷的好人緣。
曾教授“中國式家道”系列新書上市
經營中國式幸福好家庭必讀之書
▽
點擊下圖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