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夢
《坤道》這本書不僅僅是講了戀愛,還有婚姻……
01
門當戶對的婚姻
關于婚姻,仔細想想,其實門當戶對也是有必要的。
合理的選擇應該是雙方的家庭經濟實力比較相近,社會地位也基本相當,當然兩家人的家風也很重要!
背景相近的家庭教養出來的子女,從小生活的環境比較類似,以后的思維方式,見識程度也會基本相當,彼此溝通起來自然較方便,也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也有人想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未來,可這是很難的。
天下少有這種不勞而獲的事情,即使有也要想想自己是否具有這個資格,也該考慮一下其代價與后果,自己是否承擔得起!
02
結婚是兩家人的事情
有時也會看到這樣的情感求助帖:
想結婚,可自己或對方的父母不同意,問廣大網友怎么辦,是否應該繼續!
有網友說結婚嫁的是自己的對象,而不是他的家人。
剛開始的自己也很困惑,這應該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家人的事情呢?
可如果是父母不贊成的婚姻是否會幸福?女方嫁的的確是自己的對象,可往后還是需要和他們一家人相處啊。
也許會有人說,可以自己買房搬出去,不與男方父母住一起,可這樣就可以不與他們家人來往了嗎?
為了一個人,讓其與家人斷絕來往,這又是否值得呢?如果一個人可以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要,自己又是否敢嫁呢?
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思慮的!
愛情和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全家人共同的事情,需要個人和家庭的共同參與。
婚姻需要求同存異,彼此包容,這樣婚姻生活才可以幸福甜蜜;可一旦處理不好,也會充滿痛苦和不安。
我們看的小說和影視,很多愛情故事的結局是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因為作者不敢往下寫了,導演也不敢拍續集了......
我們不能把影視上的故事當成生活。有多少人羨慕戀愛劇,希望自己擁有那樣甜甜的戀愛,可這是經過導演設計的,是不真實的!
大概也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這樣的戀愛,大家才會向往吧!現實中的戀愛與婚姻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共同成長,共同承擔責任的!
戀愛需要相互包容、理解、磨合,那婚姻更是如此,更需要雙方的經營。
03
為什么會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還在我讀小學時,就聽過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當時很不理解......
后來想想,大概說這句話的人以為只有戀愛需要經營,結婚后就可以高枕無憂而無需經營了吧!
自從有了離婚冷靜期,很多人說這樣都不敢結婚了......
怎么聽著這種論調似乎是為了離婚而結婚的呢?似乎一言不合,沒有最初的感覺了就可以離婚了呢?
可是離婚冷靜期不應該是為了挽回破裂的婚姻才頒布的嗎?
這不是說明現在的婚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現在的離婚率太高了嗎?
這不是更加告訴我們婚前要看清對方的為人,要慎選結婚對象,而不是等結婚后才發現對方有問題,才覺得忍受不了,然后提出離婚嗎?
離婚不應該是迫不得已的一種選擇嗎?如果婚前就做好準備了解清楚,這樣的損失會不會更小呢?
如果一個人腦海中有離婚想法,動不動就吵著要離婚,那最后大概率也是會離的吧!
很多事情,我們不會去做,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那個觀念,而一旦被植入某個觀念,要想忘記是很難的!
04
社會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現在有些人把婚姻當成兒戲,離婚率這么高,致使一部分人失去了對婚姻的信心,難道不應該反省嗎?現在又頻頻曝出殺妻案,更是讓人感到害怕和擔憂!
這時又想起曾教授說的人可分三種,一是萬物之靈;二是一般動物之人;三是禽獸不如之人!
當看到家暴、殺妻案被頻繁報道時,我不知道是這個社會退步了,還是說這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只是說現在互聯網時代,資訊發送太迅速,我們知道得太快了!
我不能理解他們怎么下得去手,明明是自己朝夕相處的妻子;更加不能理解為什么一條人命在他們手中那么不值得珍惜;為什么還會是密謀已久的計劃?
以前覺得家暴、殺人大概是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做得出的,后來發現并不是這樣的!
而是那些自私、沒有良心又沒有道德的人才會做出這樣喪心病狂的事情!
不知為何我越想越感受不到他們像人了,難道真的是在往生物層面退化了嗎?現在的人有很豐富的知識,可是沒有智慧、道德、良心!
仔細想想,一個人如果連道德都沒有,真的太可怕了,那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
05
離婚最大的受害者是誰?
婚姻維持不下去,夫妻也只好離婚,最無辜的大概就是子女了吧。
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長大后畏懼戀愛、抵觸婚姻、不相信感情。
孩子將來要有自己的人生,這樣造成的傷害是一輩子消除不掉的,做父母的是沒有權利剝奪他們幸福的。
當有了孩子后就應該要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奠定子女一生的基礎。
父母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做人的道理,正確的生活觀念,基本的生活技能,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習慣。
中國人罵人的時候不會罵這個人沒有受過教育,也不會說他沒有進過學校,更不會責怪社會使得他這樣。
我們通常都罵“沒家教”,便是說這個人家庭教育不好。這也說明家教是非常重要的。
不只是在我們家鄉,我想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吧——長輩們在討論別人家的小孩時,通常會說這是誰家的小孩;
看到一個小孩時也會問這是誰家的,一說誰家的就知道了;如果說小孩的名字,大人有時還不一定知道。
可見我們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一個人也可代表一家人,過年走親戚便是這樣了。
06
母親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性
在中國如果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不管優秀與否、成功與否,大部分人都會去了解他的父母、他的家庭。
比如袁隆平爺爺,就說到過他的媽媽給了他很大的影響;鐘南山院士也有媒體報道過其家庭背景;去年冬奧會的滑雪運動員蘇翊鳴、谷愛凌,也有提到自己媽媽帶給他們的影響。
以前也聽過男人娶錯妻毀三代,可見一個女性的修養有多重要!在一個家庭中母親的作用有多關鍵!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晚清的胡雪巖,古代的名醫王孟英、朱丹溪等都是從小受到了母親良好的教導!
什么樣的家庭養育出什么樣的子女,作為一個母親更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我們會通過一個孩子來了解他的家庭。
我們在外面更應該顧慮到自己的形象,因為自己的形象是代表全家人的形象,也是代表了父母的顏面,更是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家教!
07
百善孝為先,孝是什么?
心中有父母,處處想到父母的立場,是孝的起點。
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以前聽到對父母要孝順,其實不是很能理解。
這并不代表我不孝,我還是很想在長大后可以好好孝敬父母的。
只是孝順這個詞聽著怪怪的,后來才知道原來孝解釋為孝順是不合理的,應該是為孝道、孝敬,孝心會更為合理一些。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是從小聽到大的,以前聽到這句話也是心里非常不舒服。
直到看到曾教授這樣解釋:父母也是人,凡是人皆有錯誤,父母也不會例外。但身為子女,沒有資格議論父母,更不應該頂撞或教訓父母。
看到這個解釋才覺得更合理。
讀完《坤道》,我才發現,自己原本那些正確的觀念,差點被帶偏。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資訊泛濫的時代,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真的太容易被帶偏了……
在沒有遇到曾教授之前,我的價值觀就是漂浮不定的,仿佛一直飄在空中,無法穩定,因為我不知道怎樣才算是正確的!
那時候的自己,對于那些正確的觀念,不敢跟別人講,怕被嘲笑自己太保守、太傳統、太落后了……
幸好及時遇到曾教授,讓我可以及時懸崖勒馬!
(如夢,熱愛中華文化和中醫,也是喜歡曾師的書籍與課程,同時還是一名天賦解讀師,可以幫你更加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
一起學曾師全集智慧
獲得人生進階式成長
5大板塊、百套專欄、上千節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