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日本前首相安倍遭到槍擊,成為日本戰(zhàn)后第一個被刺殺身亡的首相。這種事放在今天算是個大新聞,不過放在日本歷史里看,這種事太稀松平常了,甚至可以說幾乎所有左右日本歷史的大事件,都源自一起刺殺。
早在飛鳥時代,蘇我家族把持朝政,權臣蘇我入鹿更是不把天皇放在眼里,不僅敢殺天皇的皇孫,甚至還公然占領天皇的天地。于是一次天皇在宮殿里舉辦宴會,皇太子中大兄率領親信,當堂刺殺了蘇我入鹿,進而派大軍圍住蘇我家宅,入鹿之父蘇我蝦夷自焚,蘇我家被剿滅。
◇ 乙巳之變蘇我鹿入被殺
事件發(fā)生后的第三天,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出現(xiàn)了,天皇立元大化,自此日本開始大化革新,步入封建社會。
到了幕府時代末期,刺殺又一次左右了日本的發(fā)展方向,時值日美簽訂友好通商條約,引發(fā)國內熱血青年相當不滿,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興起安政大獄,四處抓捕不同政見者,把當時最大的異見派人士吉田松陰弄死。井伊這一系列“反人民”行為遂被“熱血青年”記下。
◇ 井伊直弼
1860年3月,井伊直弼從家宅出發(fā)經櫻田門去幕府上班,路上被18名武士砍成肉泥,事后他們在犯罪現(xiàn)場發(fā)布了《斬奸旨趣書》,將井伊無視武士生死、賣國、興起大獄的罪過好好數落了一通,并宣布“代天誅殺”,此后“天誅”就成了日本刺殺的絕好旗幟,這場櫻田門之變也被稱為“明治維新的導火索”。
接替井伊直弼的安藤信睦不想下臺,想跟天皇聯(lián)姻保持幕府影響力,就又遭到刺殺,只是這次防守嚴密安藤才沒被砍死。
◇ 圖為1969年由: 澤島忠導演, 三船敏郎 / 小林桂樹 / 三國連太郎 / 北大路欣也主演的電影《新選組》
眼看維新派對自己下死手,德川幕府也組成殺手集團“新撰組”以暴制暴。明治維新三杰之一的坂本龍馬就死于“新撰組”刺客之手。明治維新時期,幕府統(tǒng)治徹底結束,但動不動就砍人的作風還在繼續(xù),理由也越來越奇葩。
1878年另一個維新三杰之一,號稱“東洋俾斯麥”的大久保利通被殺。理由除了結朋黨、未能取締不平等條約、貪污腐敗等片湯話,更重要的是他停發(fā)下級武士工資。
幾年后,1889年日本頒布憲法的那一天,文部大臣森有禮被刺客捅死。理由竟然是他在游覽伊勢神宮時,曾用他的手杖尖頭挑起竹簾看神宮里的圣物,褻瀆了神靈。
◇ 大隈重信,日本佐賀縣人。德川幕府末期佐賀藩士出身。早年赴荷蘭求學。后積極參加“尊王攘夷”和“明治維新”運動。
同年10月,因修改條約問題,日本沒能廢除和西方國家簽署的不平等條約,外相大隈重信被主張強硬外交的來島恒喜用炸彈炸傷。大隈重信的右腿被當場炸斷,后來他被叫做 “獨腿首相”,名字就是這么來的。而來島恒喜根本就沒打算跑,在扔完炸彈以后抽出短刀,當場剖腹自殺。
這種風潮不僅在日本流行,也跟隨日本文化影響到了中國和朝鮮,許多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愛國志士,就用這種手段對抗?jié)M清的暴政。比如徐錫麟擊斃安徽巡撫恩銘、汪精衛(wèi)刺殺攝政王載灃都可以說是跟日本人學的。
◇ 恩銘和徐錫麟
在辛亥革命后清王朝滅亡已成定局的情況下,還有一些滿清勛貴組成宗社黨,希望奮力一搏逆天改命,結果領頭的良弼被革命志士彭家珍用炸彈炸死,良弼一死宗社黨遂作鳥獸散,清王朝再也沒有續(xù)命的可能,半個月后溥儀簽下退位詔書,清王朝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民國時代因為派系林立,暗殺事件更是此起彼伏,以前只有清政府的人是暗殺者的目標,現(xiàn)在每個人都是。比如宋教仁遇刺、蔣介石刺殺陶成章、袁世凱刺殺陳其美,基本上沒經歷過暗殺的都不好意思在政壇上混。
◇ 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
同時期朝鮮也頻頻出現(xiàn)暗殺事件,其中最有名的是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1909年伊藤博文到哈爾濱要會見俄羅斯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俄方做了充分的安保工作。在車站要求對中國民眾和俄羅斯民眾進行安檢,而對日本人則免于安檢。而安重根長得像日本人也會說日語,因此不需要安檢,這就讓安重根能輕易的進入車站,近距離的看到有關人員。等伊藤博文下車后,安重根站在衛(wèi)兵后面,與伊藤博文有五米之近,他隨即舉槍朝伊藤博文進行了射擊,伊藤博文身中三槍當場身亡,安重根隨即被捕,一個月后在旅順被施以絞刑。
這一時期日本的刺殺行動也有增無減,跟之前有所不同的是,以前行刺都是些社會人士,現(xiàn)在則換成了有槍的軍人。比如刺殺犬養(yǎng)毅,二二六兵變,有槍的流氓沒人敢惹,日本自此逐漸走上了軍國主義和軍人黨政的道路。
1939年,德國在歐洲實施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給遠東的日本以巨大的鼓舞,日本軍國主義者急于通過與德國、意大利締結軍事同盟營建自己在遠東地區(qū)的霸主地位。
當時任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和海軍中將山本五十六卻予以強烈反對,其用意僅僅在于延緩張揚的節(jié)奏,并非鏟除心中的侵略魔咒,即不為狂妄的軍國主義勢力所不容,于是,前者被列入暗殺名單,而后者也收到了“斬奸狀”。所以偷襲珍珠港的時候為什么沒人反對,因為他們太知道反對的都是什么下場。哪怕是到了1945年,眼看就要被美帝揍跪了,這幫軍人還要刺殺“投降派”首相鈴木貫太郎。
◇ 武士道
日本的這種暗殺風氣,可以歸結于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武士在強調對君王的忠誠的同時,也強調上級對君王忠誠,當下級認為上級沒盡到自身責任的時候,武士們就要抽出到向各路將軍、大名、大臣頭上砍去。
這樣一來,暗殺就成為日本歷史的大概率事件。這種刺殺行動加速了幕府讓權,明治維新得以快速推動,同時也加速了軍國主義的產生,可以說整個舊日本時代成也暗殺,敗也暗殺。
更為嚴重的是,就算戰(zhàn)后,日本摘掉了軍國主義,這股思潮依然有影響,極端政見者和極端宗教人士依然會采取暗殺這種恐怖主義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政見和觀點,往遠了說是不同政見者暗殺社會黨人淺沼稻次郎和前首相,安倍的姥爺岸信介。往近說就是剛剛發(fā)生,安倍被刺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