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主講:賽艇隊長
策劃:賽艇隊長
責編:馬戲團長
全文約3000字 閱讀需要9分鐘
??次覀兾恼碌呐笥讯贾溃砹_斯對于尋找出海口有一個執念,所以把自己找成了世界領土最大的國家。不過這些出海口都離的比較分散,相互聯系要繞的很遠,為此從沙俄時代開始,他們大搞基建工程,把能去北冰洋、波羅的海、黑海和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里海的航道連接到一起。
因為五條航道都經過莫斯科,所以莫斯科也被稱為“五海之港”,那么這5條航道是怎么形成的,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五海之港”莫斯科
俄羅斯面積廣闊,國內基礎設施不發達,想經營運輸最好的方法是進行航運,恰好俄羅斯國內有很多河流,其中流向里海的伏爾加河被稱為俄國的母親河,為了運輸需要,在沙皇時期,俄國就開鑿了一系列的運河和水庫,這些工程被統稱為“馬林水系”,通過這些水系伏爾加河可以直通流經圣彼得堡的涅瓦河,涅瓦河出去就是波羅的海,這樣里海和波羅的海就率先連在一起。
等到十月革命爆發,布爾什維克掌握國家政權,成立蘇俄,此時圣彼得堡的內部勢力錯綜復雜,有保皇黨,有布爾什維克反對派,還有白軍,一些想密謀推翻蘇俄的外部勢力也活動在圣彼得堡內外。
◇ 十月革命油畫
布爾什維克一看,圣彼得堡不是咱們待的地方,得到相對偏僻民眾相對好管的地方去,同時這座城市又不能太落后,想來想去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莫斯科。
蘇俄政府遷都后剛剛站穩腳跟,就開始琢磨前朝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及新首都有什么需要改進之處。
首先本朝的交通很依賴船運,不過俄國的幾個出??诙紭O為破碎,從黑海到波羅的海走陸路只有兩千公里,但走水路需要4000多公里,途中還要經過好多國家,很不安全。一戰時期土耳其封鎖了黑海的出海口土耳其海峽,德國封鎖了波羅的海,導致俄國的兩支艦隊全變成了湖軍,可用的出海口只剩下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而黑海和北冰洋又沒有河道連接,烏克蘭土地里長的小麥沒法運出去外匯,沙俄帝國就只能坐吃山空,等著二月革命把他趕下王位。
另外再看新首都莫斯科,雖然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但從彼得大帝開始俄國莫斯科就不那么受重視,現在讓它行使首都的職能,多少有點力不從心,不說別的,光是首都幾百萬人喝水,莫斯科就供不上。
◇ 五海通航航道網示意圖
為此等蘇俄成功吞并其他國家變成蘇聯后,高層就開始計劃修運河,解決飲水問題和交通問題,按照蘇聯高層的設想,莫斯科要挖一條水道連接伏爾加河,以打通到里海和波羅的海;伏爾加河再挖一條水道通往頓河,頓河的出海口是亞速海,同時頓河也能通到黑海沿岸的新羅西斯克港;北邊再挖一條溝,讓北冰洋的邊緣海白海跟波羅的海連在一起。
自此里海、波羅的海、亞速海、黑海、白海都能實現互通,這就是莫斯科“五海之港”的名稱由來。
1931年,最北邊的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工程開始修建,在營建之初,有經濟學家給斯大林寫信,認為白海航運并不頻繁,為了這條運河投入勞動力和設備在經濟上并不劃算。
◇ 白海波羅的海運河,拍攝于1933年
◇ 白海-波羅的海運河建設中的管理人員
但他們小看了慈父的創意,建設運河的主要勞動力是那些古拉格勞改營里的囚犯,為了節省金錢,囚犯們只有原始的斧子、錘子,缺少炸藥和機器,在面對挖土、炸石頭這種大工程時,就只能用手推車和腳手架,幾十萬囚犯就這樣幾乎全靠人力完成了“奇跡工程”的建造,兩年后運河完工,比預定時間還提前了四個月。
而奇跡的背后是苦役勞工們的血和淚,光是在白海運河項目的第一個冬天,就死了兩萬五千人,總共死亡人數更是難以估算。到后來囚犯都不夠用了,斯大林又調來一批新囚犯,以至于后人嚴重懷疑斯大林抓人的原因就是讓他們去免費修運河的。
◇ 修建運河的古拉格囚犯
◇ 修建運河的古拉格囚犯
蘇聯高層也知道他們這個做法遭遇的非議太多,于是找到了很多筆桿子來洗地,其中就包括大文學家高爾基,高爾基主編了一本跟運河工程有關的書,在書里大肆贊揚了契卡工作人員的偉大,但對勞工的悲慘命運一概不提,也是因為這篇作品讓高爾基晚節不保,十年前他還能因為批評列寧被迫流亡海外,寫完這本書后別人都說他是斯大林的傳聲筒。
話說回來,斯大林這種抓人修工程的政策非常成功,到1938年莫斯科通往伏爾加河的莫斯科運河也修建完畢,自此莫斯科已經能連接里海、白海、波羅的海三海,航運中心的地位初步形成。
◇ 1934-1937年正在修建中的莫斯科-伏爾加運河
◇ 第一艘駛入莫斯科伏爾加運河船閘的客船
二戰爆發后,這幾條運河也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戰爭初期蘇聯的工業力量主要擊中在西部,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蘇聯政府盡一切努力把工業設備沿運河遷到大后方。在列寧格勒圍城戰其間,送到前線的軍事援助大部分都是從運河送進城內,要是沒有這些運河,蘇軍大概率堅持不了那么久。
最后一條連接頓河跟伏爾加河直到二戰結束后才投入資金營建,當然主要勞動力也是由戰俘和各類犯人組成的無償勞動者,1952年修建完畢,伏爾加河到波羅的海的馬林水系又在60年代得到一番修復,自此蘇聯“五海通航“的計劃終于完成,莫斯科成為“五海之港”。
◇ 頓河-伏爾加河運河上的大閘門
這項工程確實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曾經需要走地中海、大西洋才能完成的運輸工作,現在走內河就能解決了。1985年伏爾加河年運貨量700多萬噸,創造了歷史記錄,蘇聯也在伏爾加河沿岸建設了一大批造船廠,冷戰時期蘇聯有200多艘潛艇都生產自伏爾加河上的造船廠,至今伏爾加河的造船廠仍然是俄羅斯的潛艇制造中心。
俄羅斯海軍還建造過一款獵豹級輕型護衛艦,都在伏爾加河建造,其中兩艘在里海服役,兩艘出售給越南,可見他們出海真的是沒問題。不過受河水流量和水深的限制,五海通航的大部分航道只能走一些小船,像莫斯科號那樣的萬噸巨艦是走不了的。
所以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羅斯其他幾支艦隊都沒有支援黑海,因為航道太狹窄走內河過不去,說到底這五海通航只是俄軍在幾個出海口間隔太遠的前提下,做出的一個權宜之計,俄軍真正想要的還是南邊溫暖的出海口,不過自俄烏沖突以來,黑海艦隊傷亡慘重,烏克蘭的反艦導彈和無人快艇已經把黑海艦隊徹底關在了港口里。在這種要被人甕中捉鱉的情況下,就算他們有再多的五海工程,也解決不了太大問題。
走外海土耳其還不讓過。現在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沉沒,代理旗艦馬卡洛夫也受創,艦隊里已經沒多少大船了。所以在此誠心勸諫黑海艦隊,趁著你們還能在黑海和亞速海航行,就趕快風緊扯呼,通過五海通航體系轉移到別處才有可能生存下來,不然等亞速海被反艦導彈所覆蓋,你們可就真的成甕中之鱉了。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配圖源于網絡,若有侵權,后臺聯系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