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于人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是所有人都應該貫徹終身的事情。
可是什么是學習,又該怎么樣的去學習,很多人就不清楚了。
我們現在所談到的學習大多數想到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尤其是中小學生學習。
中小學生除了在學校上課之外,還要上很多的補習班,這個補習班究竟有沒有用,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首先,對于學習我們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識,學習就是通過閱讀、聽講、觀察、研究、實踐等途徑而獲得知識、技能或認知的過程。
也就是說,凡是我們獲得了新的知識、技能、認知都是屬于學習。
而不只有在學校上課才是學習,上補習班就是加深學習。
其次,現在的一些家長對補習班更是有誤解。
所謂補習班,是指對于個人知識技能的提升與補充。
更多的家長卻把補習班看做是等同于甚至高于學校教學的場所,下的功夫可能比在學校還多,這就是一種本末倒置了。
一些歐美國家的學生也上補習班,他們的補習班更多的是興趣社團,體育、藝術類的,是孩子們喜愛并能夠給與他們更多學習鍛煉的機會與信心的。
相比之下,我們的補習班就顯得更加的單一化與功利化。
孔子面對不同的學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韓愈也提出“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的觀點。
如此說來我們的學習應該更多的去追尋自己所擅長的事情,而不是在很多自己并不擅長的方面努力,更沒有必要強制性的讓孩子去上補習班。
家長們也許會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可實際上很少過問孩子們的真實想法。
與其給孩子更多外界的培訓與指導不如給孩子們自己更多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發現他們的長處與興趣,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為他選擇更加適合的道路,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最后,家長并不需要把太多的時間和金錢浪費到一些不必要的補習班上,為孩子選擇更適合自我發展的生活和學習才是重中之重。
哪怕是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去學,給孩子留下更多的金錢不也是一種極大的關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