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報稿也是給領導們寫的。它和講話稿的區別在于:匯報稿是念給上級領導聽的,講話稿則通常是講給下屬人員聽的。因為有這樣的區別,所以,寫匯報稿,無論是語氣、角度、構思、結構,都是另外的一套作法。因此,我把它單拿出來專門講一講。 這些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實力的增強和知名度的提高,每年來我們這里視察、調研的領導人數越來越多、頻率越來越密、層次越來越高;每一位領導來,本文由老秘網推薦,除了看我們的工地、看民工的駐地、看黨建的陣地、看我們的專題片,幾乎無一例外地要聽集團領導的工作匯報。如何寫好匯報稿,就成為文秘人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這是說的控股集團這個層面。到了各個產業集團以至各個工程公司,且不說上邊的領導來了要聽匯報,外邊的記者來了要聽匯報,單是我們集團內部,每年的黨建調研、各種各樣的專題檢查,也都不少。所有這些視察、調研、采訪、檢查,都需要我們鄭重其事地進行匯報。寫好這樣的匯報稿,同樣是擺在各產業集團以至各工程公司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各工程公司的領導,包括有些產業集團的領導,抓業務、干工程,那是沒說的,絕對是高手;一說匯報工作,一說動手寫文章,就感覺很為難,甚至有點怵頭,加上工作忙、事情多,領導們多半把這樣的任務交給“筆桿子”們去做。這樣一來,手里有沒有一個過硬的“筆桿子”,有時就成了事情成敗的關鍵。 我的品驗,一個地區也好,一個單位也好,一個企業也好,有沒有一個過硬的秘書班子,效果截然不同。合格的秘書人員,他能把我們做過的工作梳理得有條有理,概括得頭頭是道,總結得有板有眼。上邊的領導聽了絕對滿意,大加贊賞;自己的領導念起來也滿面春風,絕對長臉。這就叫錦上添花。好的匯報稿就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假如秘書人員業務不過硬,寫出的匯報稿可能就是另一種樣子:篇幅不短,盡是些大話、空話、套話,工作面貌沒體現出來,工作成績梳理不到位,工作經驗更是講不出來。這樣的稿子,念的人平平淡淡,灰頭土臉;聽的人味同嚼蠟,興味索然,結果搞得彼此都不滿意。這樣的情景,我們在工作當中是屢見不鮮的。 這幾年,我通過參加集團的黨建調研以及其他的大型活動,感覺我們集團的文字工作總體上看,水平是比較高的,而且呈現出一個逐步提高的趨勢,特別是控股集團這個層面,以及下面的兩個產業集團,搞出的東西是很有些水平的。但是,也確實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確實存在一些亟待克服、亟待解決、亟待糾正的問題。 下面,圍繞“如何寫好工作匯報稿”這個題目,結合企業的實際,我有針對性地講幾點意見,供同志們在工作中參考。 我講三點意見:一、匯報稿的構思;二、匯報稿的結構;三、寫匯報稿應該注意的幾件事。 一、匯報稿的構思 與講話稿一樣,匯報稿在動筆之前也必須做到“三個吃透”,即吃透上情、吃透下情、吃透意圖。所不同的是,“三個吃透”的具體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 先說說“吃透上情”。 這里說的“上情”,是指聽我們匯報的上級領導,他到底想聽什么,他這個人愛聽什么。對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不甚了了,就貿然下筆,至少是輕率的,有時甚至是危險的。輕則徒勞無功,只好推倒重來;重則既耽誤了時間,更耽誤了事情,把自己服務的領導整得很狼狽、很尷尬、很沒面子。所以,有經驗的文秘人員絕不辦這種冒失事。 上邊的領導來之前一般都確定了調研的題目,并且形成了正式的文件,白紙黑字,寫得非常清楚,我們照著文件上的內容準備就是了。但是,我們這一級往往看不到文件,本文由老秘網推薦,文件只發到市里,甚至只發到自治區,通知我們用的是電話。口口相傳,最容易出錯,傳著傳著就傳錯了。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秘書人員麻煩一點,也最好是能見到原件。現在的傳輸手段多得是,無論是傳真還是郵件,都相當快捷,幾秒鐘的事。我們不要怕麻煩。動筆之前麻煩一點,把領導想聽什么搞準確,我們寫起來心里就有數了,省得將來出麻煩。 除了要搞清楚領導想聽什么,有時候還需要搞清楚領導愛聽什么。我在這里不是引導大家干投其所好、見風使舵、投石問路的事,但我們至少不能干那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蠢事吧!這位領導就愛吃碗燴菜,你偏要給他擺四五個涼盤、七八個熱菜,花了不少錢,費了不少力,最終還不落好,何必呢?吃飯如此,聽匯報也一樣。 2001年,中央調儲波來內蒙工作。儲書記到任沒幾天,就提出要到呼市調研,重點看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這項工作主要是政府在抓,所以楊晶讓柳秀做匯報。我當時是政府的秘書長。匯報稿就由我組織秘書班子連夜起草。儲書記是第一次來呼市,為了讓市里的領導在新書記名下留個好印象,我要求綜合處的同志使出全身解數,一定要拿出一個高質量的匯報提綱。當時,領導“想聽什么”是明確的,通知上寫得清清楚楚;而“愛聽什么”卻一無所知。找黨委辦公廳的熟人打聽,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后我撥通了長沙市政府秘書長的電話,我的同行向我介紹了儲波同志的好多特點,還給我發來儲波在湖南工作時的兩篇重要講話。這下我心里有數了。那次的那篇匯報,無論是聽的人還是念的人,都很滿意,確實收到了我們預期的那種效果。 再說“吃透下情”。 這里說的“下情”,自然是指企業的情況;這里說的“吃透”,是指在熟悉企業情況的基礎上,要學會“用第三只眼睛看東方”,要善于“跳出東方寫東方”。本文由老秘網推薦,應當說,這個要求是有比較高的難度的。 一般來說,東方人寫東方有利又有弊。“利”的一面是對東方太熟悉了,這是外面的人所不具備的;“弊”的一面是正因為太熟悉了,所以常常很難客觀地、全面地、多角度地介紹東方。有句古詩說得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建議大家要跳出東方看東方,用“第三只眼睛看東方”。 到底怎么跳、怎么看,我給大家支兩招: 第一招叫“俯看”。就是從高處往下看。我們在東勝生活了幾十年,好多街區、好多建筑,都在腦子里裝著;可是,東勝的整體面貌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好多人說不清。假如我們坐上飛機從東勝上空走一圈,東勝的全貌就盡收眼底、一目了然了。我說的“跳出東方看東方”想要達到的就是這樣的境界。同志們這樣做的時候,一定要切記兩個東西,不要以為自己熟悉的東西領導也都熟悉,更不要以為自己不熟的東西領導也一概不熟。我在這里要告訴大家,實際情況是:我們熟悉的正是領導們不熟的,正是他想聽的;而我們不熟的那些東西,恰恰是人家最熟悉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不妨就把自己當作來聽匯報的那位上級領導,想聽什么就寫什么,而且一定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讓人家聽明白。應當說,這樣的“換位”有時確實是必要的。 第二招叫“比較”。有兩種比法,一種叫自己和自己比,另一種叫拿別人和自己比。自己和自己比,又叫“縱向對比”,就是拿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作對比,通過對比,直觀地看出自己的進步、自己的成績、自己的發展。拿別人和自己比,又叫“橫向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凸顯自己的特色,體現自己的價值,體現自己的強項。無論哪種比法,都要拿數字說話,靠事例來支撐。 好的筆桿子,都應當是運用這些方法的高手。我們為領導撰寫匯報稿,一定要熟練地使用這些方法。 最后說“吃透意圖”。 這里說的“意圖”,自然是指領導的意圖。哪位領導?自然是我們服務的那位領導。因為稿子是給他寫的,他拿上去給領導匯報。他到底想匯報些啥,想咋樣匯報?我們動筆前一定要請示清楚。有人說,匯報的內容文件里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我們照著文件準備就是了,還緊管請示什么?我的經驗是,一定要請示。 這里的請示不是泛泛地請示,而是重點請示。請示兩個東西:一、在成績部分,重點匯報哪幾件事?假如說,上級領導要聽黨建匯報。上半年,我們圍繞黨建一共抓了八件事,其中有兩件抓得平平淡淡,沒什么特色;有兩件完全是照貓畫虎,走了個形式;另有四件,那可真是丁是丁卯是卯,一絲不茍干下來的,既有成效,更有特色,是領導的得意之筆。領導肯定要讓你在這四件事上不惜濃墨重彩,一定要講深說透,摸不準領導的這個底就貿然動筆,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說一定要請示。二、在講問題的時候,更是這樣。上邊的領導來一趟不容易。通常情況下,下邊的同志都要借這個機會提兩個問題,要求領導幫助解決。提什么,怎么提,把握到個什么火候?這里邊有好多微妙的東西,所以更需要請示。 二、匯報稿的結構 匯報稿的結構,原無固定的程式。通常由以下四部分組成:一、開頭語;二、本單位概況;三、匯報的主體;四、請上級協助解決的幾個問題。下面,分別作一些介紹。 一、開頭語。 匯報稿的開頭語相當簡短,百十個字就夠了。就表述兩個意思:一、向前來視察、調研、考察、采訪、檢查指導的各位領導表示歡迎;二、就上級給出的題目進行匯報。用兩句話把這兩個意思講清楚就行了,千萬不要啰嗦。 開頭語雖然短,有些時候也常出錯。以下四點一定要注意:一、領導的姓名、職務一定要講對,不能有偏差;二、出現多位領導時,要么都不點,要么都點,不能丟三拉四、顧此失彼;三、要用“匯報”這個詞,不要用“介紹”這個詞;四、假如匯報人是副職甚至是環節干部,最好加上“受XXX委托”的字樣,以表示對上級領導的尊重。 二、概況介紹。 在正式匯報之前,先把企業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介紹,目的是讓領導對我們的企業有一個總的概念,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初次來的領導,這一步絕對不能省略,因為他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個。當然,對已經來過多次的領導,以及本企業的領導,這個內容就可以略去不講。 介紹企業概況,要注意三件事:一、文字要簡,篇幅要短,有幾百個字就完全可以講清楚了。二、不要使用過時的舊數字,尤其不要使用與后面的匯報相互撞車的錯誤數字。三、概況介紹是為后面的匯報做鋪墊的,因此,與匯報主題無關的內容都可以略去。 三、匯報的主體。 匯報的主體一般可以分為五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思路的形成和目標的提出。這是匯報稿的靈魂,是匯報稿的核心。形成了什么樣的思路,這個思路是怎樣形成的?提出了什么樣的目標,這些目標是怎樣提出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但一定要把領導班子的決策過程以及最終形成的共識反映出來。 第二個層次:采取的措施或所做的工作。目標確定后,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具體開展了哪幾項工作,要一項一項地羅列出來。這一部分,要寫得層次清楚,條理分明,讓人看出工作的主要脈絡,看出工作的基本抓法來。這是匯報稿的重點,文字量不妨給得多一些,但絕不能記流水賬,不能事無巨細,無一遺漏。對采取的措施或所做的工作要做必要的歸納和提煉,有的可以單獨講,有的可以把幾項合并成一項講,有的也可以略去不講。對合并后的項目,每一項都可以單成一段,并且給它起一個醒目的小標題,這樣就顯得層次分明、脈絡突出了。 第三個層次:取得的成績、見到的成效或出現的變化。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取得了哪些成績,見到了哪些成效,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要一一道來。這就要運用我們前面講到的“比較法”,橫向比、縱向比,靠數字說話、靠事例說話。這里同樣要進行概括、進行歸納、進行提煉,通過這樣的方法,把我們做出的成績凸顯出來,使之“躍然紙上”。 第四個層次:幾點體會。實際上就是經驗。直接講經驗不大好,就按體會來講,是一種謙虛的說法。這個層次的內容,不是所有的匯報稿都有,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我們確實摸索到了經驗,上級也認可,而且也要求我們介紹,不妨提煉它幾條。假如不是這樣,一則沒多少成熟的經驗好講,二則領導也沒這個要求,我們還是不講為好。講經驗、談體會,一定要實事求是,實實在在,謙虛謹慎,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千萬不能講過頭話,更不能刻意拔高,這是寫材料的人最忌諱的。 第五個層次:下一步的打算。講完成績之后,很快就要轉過來找找不足,找找差距,然后拿出下一步的打算。這個層次的內容寫的當中如何把握,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一般來說,上邊來的領導,外邊來的客人,我們點到即可,不必展開來細說。假如是我們集團內部的工作調研,那你就得實打實地講,不能客氣一下了事。 四、請上級協助解決的幾個問題。 這一部分的內容也不是所有的匯報稿都寫。要看來的是什么樣的領導,他帶著什么樣的任務,真正有權的、管事的、說了話算數的,我們不妨張一嘴,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假如沒什么權,不管多少事,僅僅是走一走、看一看,我們就大可不必提問題,提也沒用。 一般來說,向上級領導反映問題,不外乎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政策,二是要資金,三是要項目。除此之外,也可以就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提出來,引起領導的重視,引起社會的回應。凡是涉及這方面的問題,匯報中提不提,怎么提,都要請我們的主要領導拍板,秘書人員不要自行作主。 三、寫匯報稿應注意的幾件事 我寫了幾十年的公文,感覺寫匯報稿一定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四件事: 一是注意文稿的內在聯系,努力做到“兩個統一”。一篇好的匯報稿,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的各個層次之間,應當銜接得相當緊密,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和推理關系,很難讓人挑出毛病來。文章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努力做到“兩個統一”。一是材料與觀點要統一,“材料”就是數字、就是事例,它們是為觀點服務的,觀點要靠它們來支撐,因此,材料和觀點絕不能相互撞車。二是前文與后文要統一,不能前面當成績講,后面又當問題講;前面是一種說法,后面又是另一種說法;前面用的是這個數字,后面又成了另一個數字。 二是注意文稿的語言,多用些口頭語言,少用些書面語言;多用些生動、形象、活潑的群眾語言,盡量不用那些大話、空話、套話。匯報稿,就是要匯報我們是怎么做的。至于上面的精神、上面的要求、上面的文件,完全沒有必要去講。把文字用到這上面,純粹是一種浪費。 三是注意素材的保存和使用。有經驗的文秘人員特別注意相關資料的收集和保存。有了電腦以后,這種收集和保存更快捷、更方便了。電腦里保存的這些資料,常常可以幫我們解圍、替我們救急。現在,上邊的有些調研通知得很倉促,常常是明天一早來,今天下午才通知我們,準備的時間太短。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靠現成的材料救急。黨政機關的好多筆桿子就經常用這個招數替自己解圍。因為所有的文稿都從頭現寫,一則沒這個必要,二則時間不趕趟。我們的同志也要學會這一招。 四是匯報稿的審核、校對、打印。匯報稿定稿后,文秘人員一定要認真審核、反復校對,不能出現任何的差錯。越是時間緊,越是加班搞,越要細。這要成為一種職業習慣,一種職業素養。裝訂、打印都要照規矩來,不能因為文秘人員的一時疏忽、一點瑕疵而影響了企業的形象,讓人家小看我們。單是訂書釘,訂幾道、往哪個位置訂,都是有講究的,不要想怎么訂就怎么訂。 圍繞匯報稿的撰寫,講了上面這些意見,供同志們在工作中參考。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