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信托200億產品被指自融,為“雪松系”狂奔填坑?
“雪松控股會對中江信托的歷史遺留問題負責到底,我個人將作為第一責任人……”一年半前,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在投資者懇談會上的承諾猶言在耳。
昨日,《證券時報》推出重磅報道,質疑雪松信托200億供應鏈金融產品底層資產虛無,公司涉嫌自融。近年來,雪松控股耗資數百億元大肆收購,與此同時,集團盈利能力持續下降。針對媒體報道,雪松實業對涉及該公司的部分財務數據作出澄清,但對雪松信托產品的問題未做正面回應。2013年-2016年,公司營收規模從11.96億元升至36.17億元,凈利潤從5.55億元增至19.25億元。2017年之后,公司頻頻踩雷,30多個產品逾期,本金規模近80億元,涉及2400余投資者。2018年底,雪松控股受讓71.3005%股權,成為中江信托控股股東。次年6月,正式更名為雪松國際信托。2018年和2019年,雪松信托營業收入暴降至4.18億元和2.64億元,分別虧損29.03億元和15.34億元。接盤中江信托之初,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曾承諾,要在9個月內解決所有問題項目。不久前,雪松信托宣布,截至2020年8月31日,已有26個產品,142個期次完成兌付,累計為近1700位投資者兌付本息58.48億元。雪松控股最主要的業務是大宗商品供應鏈,行業上下游均需要大額資金快進快出。掌控雪松信托后,張勁第一時間為該公司規劃了“供應鏈金融戰略”。雪松信托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當年就重點布局了此前從未涉足的供應鏈,僅8個月時間,就在該領域投入38億元,占公司信托資產的4.02%。“422”之前的遺留問題余波未了,昨日,《證券時報》報道,雪松信托“長青”系列42只產品,超200億底層資產“虛無”。“長青”系列產品中涉及這樣幾個角色——債務人(采購方)、債權人(供應商)、文心保理、雪松信托和信托投資人。供應商將對采購方尚未到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文心保理,文心保理再把應收轉賬款轉讓給雪松信托做成信托產品向投資者融資,所融資金通過雪松信托到文心保理提前發放給債權人,待債務人到期付款,最終通過雪松信托將本金和收益發放給投資人。這一模式本身并無問題。但《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長青”系列產品所涉及的220億應收賬款根本不存在,且債權人的身份存疑。底層資產都不存在,信托產品所融資金流向哪里?一旦出現問題,拿什么給投資兌付?《證券時報》記者調查得出結論,雪松信托涉嫌自融,借助“假央企”轉移百億巨資。雪松控股創始人張勁祖籍湖南,1971年生于廣州,1993年畢業于深圳大學金融系,與馬化騰是同級校友。張勁的個人經歷頗為傳奇,還在大學期間,他就投身股市,賺得人生第一桶金。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他果斷從股市抽身,把資金投入到所有人瘋狂拋售的房產,成功抄底樓市,通過爛尾樓大賺了一筆。雪松控股官網顯示,公司業務涉足大宗商品、化工、銅業、產業投資以及金融等眾多領域。啟信寶顯示,經股權穿透后,注冊資本高達60億元的雪松控股,由張勁個人獨資。最近幾年,張勁帶領雪松控股在資本市場大肆收購,快速形成“雪松系”。2016年,雪松控股耗資48億元,拿下齊翔騰達(002408.SZ)控制權,進軍化工上游產業。次年,張勁在資本市場再下一城。通過旗下雪松文旅,以42億元控股老牌男裝上市公司希努爾(002485.SZ),并將旗下部分文旅資產注入該公司。收購中江信托股權究竟花了多少錢,沒有準確數據。張勁曾公開表示,遠不到200億元。如果算上處理中江信托的歷史爛賬,雪松控股花在這家公司身上的錢應在200億左右。幾乎在拿下中江信托的同時,雪松控股2.3億元增資持續虧損的大連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并投資數億元,用于化解大金所暴露的風險。傳統金融牌照之外,雪松控股通過子公司收購正勤金融80%股權,更名為雪松普惠,進軍互金行業。前不久,廣州市金融監局已明確表示,要全面出清當地P2P網貸小微平臺。雪松普惠的官網上已沒有新的投資標的。截至目前,該平臺累計借貸30.48億元,借貸余額0.14億元。雪松控股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君華集團。23年來,公司經歷了地產、金屬貿易、大宗商品等主要發展階段。2016年,公司營收規模達到1570億元,躍居廣州民企第一位,雪松大宗成為國內行業龍頭。2019年,集團營收達到2851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301位,今年公司排名再進5位。雪松控股的主要收入來自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在對外宣傳中均突出自身的收入規模,對盈利避而不談。了解大宗商品貿易的人士都清楚,該行業交易規模大,利潤卻很薄。國內媒體援引《財富》雜志數據顯示,在營收規模連年增長的同時,雪松控股的總資產和凈利潤都在下滑。2019年,公司總資產167.37億美元,同比下滑20%;2017年-2019年,公司凈利潤更是從10.68億美元降至1.22億美元。雪松實業是雪松控股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通過該公司的財報數據,從某種程度上可窺見雪松控股的狀況。財報顯示,雪松實業9成以上收入來自供應鏈管理,該業務的毛利率不到1%。2019年,雪松實業營收2675.52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93.84%;公司歸母凈利潤18.82億元,凈利率僅0.7%。也就是說,雪松實業之外,雪松控股旗下其他業務存在較嚴重的虧損。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雪松實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常年遠低于凈利潤,這意味著該公司盈利的質量不高。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雪松實業總負債447.94億元,同比增長11.83%,資產負債率55.29%,同比增長2.03個百分點,扣除商譽及無形資產后的資產負債率為65.29%。2016年和2017年,雪松控股拿下兩家上市公司之后,快速質押所持股份。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雪松文旅所持希努爾股權已全部質押;齊翔石油所持齊翔騰達股權也已質押超過80%。昨日晚間,雪松實業通過官網,對媒體報道涉及該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作出澄清。然而,雪松信托的“長青”系列產品是否存在自融,雪松控股方面始終沒有公開回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