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普遍印象中,二寶家庭,真的很容易亂。雖然韓國記者申惠媛出過一本書《誰說有孩子的家庭就很亂》,但至今我還沒見哪個中國記者寫過類似的書。
既然沒有,要不一妍就斗膽挑戰。搜集素材,開始寫一寫吧。
在我身邊,真有幾位super mother。她們保持家里井井有條的同時,堅持投資自己,發展愛好與小事業。我很感恩可以遇見她們,也感恩她們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雯雯的家,我會說“暖居”。
雯雯家的客廳,有張2.8米長的大木桌。它是全家人的活動中心。雯雯在書桌和后方書柜當中,擺放一把椅子。看完書,轉頭就可把書收入開放格。她說,這類“一鍵收納”,十分有利于節省精力。
兩個寶貝女兒常在客廳玩耍。雯雯家有個規矩:孩子可以拿家中任何東西玩,結束玩耍后,必須物歸原位。如果忽略了這個習慣,孩子會失去下次玩耍時間作為懲罰。
雯雯家的井井有條,得益于她有一個特能裝的書房。
這里有兩個花架開放格,收納雯雯的手工編織、西洋書法等愛好所需的工具。當然,這個地方收納的物品,也常變化。當孩子需在這里學習時,雯雯會把這個最方便收納的空間,留給孩子收納學習文具。
這間房間還有兩個收納功能強大無比的抽屜半柜。它們的造型,類似于中藥抽屜柜。幾乎所有學習和生活的小零碎,都可以收納在這里。
雯雯的愛好之一,是制作手工卡片。這項工作需要用到零零總總的工具。于是,她利用盒子+托盤,把關鍵小零碎,集中收納在里面,既聚氣,又好收納。
這個家在最初裝修的時候,雯雯特意找了一面光線不錯的墻,作為黑板墻。在這里,大家肆意發揮靈感,消耗精力,既創作了美,也不會給家居收拾造成負擔。
面朝西北的陽臺,是家里的“植物角”。老鋼窗、西邊迷人的光線和綠植的映照,把這片區域,變成充滿治愈力的一角。
用輕巧的木推車,代替花架,留出更寬敞的陽臺空間。陽光移動,植物跟著動,接受更多光的祝福。
雯雯家最特別的裝飾,是雯雯親手制作的拼布作品。她把其中一件掛在臥室床頭,營造出獨一無二的暖感體驗。
雯雯家的風格,是清爽中帶一點暖。她的衣櫥風格,亦是如此。衣服數量不多,一年四季的衣服全部掛起。大部分衣服是暖暖的米色、淺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