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資委召開2017年“僵尸企業”處置和“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申報工作布置會議。國資委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沈瑩在會上指出,處置“僵尸企業”、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是推進中央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重大舉措,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
沈瑩表示,國資委為此及時調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重點和支出方式,優先考慮中央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相關改革成本,研究出臺相關補助辦法和配套政策。
同時,上周多部委聯合發布的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實施方案中,也提到了加快退出長期停工停產的“僵尸企業”。相關文件指出,將處置“僵尸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抓好推動鋼鐵行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工作方案的落實,實施煤炭行業“僵尸企業”處置工作方案,做好“僵尸企業”分類處置,對“僵尸企業”加快實施整體退出、關停出清、重組整合。
上述方案明確:
鋼鐵行業對于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的“僵尸企業”,以及沒有自我發展能力且難以正常退出的企業,要納入2017 年去產能范圍,加快實施整體退出、關停出清。
煤炭行業對于長期停工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沒有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僵尸企業”,目前仍停工停產且不具備復工復產條件的,以及經復工復產驗收不合格且限期整改仍達不到安全生產等要求的,納入2017 年去產能范圍;對于未經驗收擅自復工復產的,納入2017 年去產能范圍。
其實,早在2016年5月,在解讀中央企業深化改革瘦身健體有關政策的新聞發布會上,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副書記張喜武就曾表示,初步考慮用三年時間完成處置345戶“僵尸企業”的任務。當時,他還指出,要用兩年時間壓縮煤炭和鋼鐵行業10%的產能。時隔一年,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有媒體消息稱,處置“僵尸企業”的任務今年將完成300戶。
僵尸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
轉載請注明
本文轉自中國財富幫(ID:china-cfbond)
作者:胡恩燕
新媒體編輯:熊燁
覺得本文不錯,請戳下面大拇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