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齊耳短發,說話輕聲細語,笑起來恬靜優雅,給人鄰家姐姐的親切感。
在中國的大洋科考活動中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她帶領團隊執行了多個中國大洋科考航次,在國際海底區域發現了12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點),圈定了50多處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床遠景區,還為新勘測發現的16個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命名。
她不僅是“大洋一號”首位女首席科學家,更是中國整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專家,在從事海洋地質研究的20 多年里,她保持著科學家的嚴謹和女性的堅韌,用樂觀積極的態度攻克一個又一個的科研難題。她,就是中國深?!疤綄殹钡膰衽耥n喜球。
韓喜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兼任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從事海底資源與成礦系統研究20余年,多次帶隊奔赴深海大洋科考,是中國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
深海結緣,從農村孩子到地質學博士
“我是浙江人,海洋二所離家近,所以就來了?!表n喜球笑著說。出生于浙江臺州市的韓喜球,1986年考入成都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1990年作為校優秀畢業生被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學位,1993年研究生畢業后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從事深海沉積與大洋多金屬結核研究,從此與深海結緣。
2018年10月在日本北海道野外考察
參加工作后,韓喜球埋頭學術,潛心研究深海多金屬結核。1998年她考上了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1年畢業,博士論文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001年德國基爾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休斯教授到海洋二所訪問,韓喜球關于多金屬結核的研究給休斯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年年底,她接到休斯的邀請奔赴德國作特邀學術報告,這次訪問直接促成了她于2002年到2005年在德國基爾大學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后研究。這期間,她開始海底冷泉系統與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的研究。
連年出海,無數次與海洋“博弈”
從2002年起,韓喜球就成為大洋的???。“每次出海科考,少則一個月,多則三個月。這可不比陸地科考或實驗室科研,后者遇到困難還可以隨時咨詢旁人、缺少物資可以隨時購買補充。但在茫茫大海上,一切困難都要靠自己去克服。”韓喜球說,“看似神秘刺激的大洋科考背后,卻有著道不盡的艱辛。不過,付出都是值得的。每次科學新發現,都能讓我體驗到生命的激情與喜悅?!?/p>
2018年4月韓喜球在南海大洋一號
擔任潛龍三號海試航次領隊
2005年,她以首席科學家助理的身份,登上“大洋一號”科考船,成了我國首次橫跨三大洋環球科考的主力,先后沿著東太平洋海隆和西南印度洋脊調查海底熱液活動并尋找海底黑煙囪。
2013年4月,南海,潛龍三號總設計師劉健與韓喜球(右)正在討論
2017年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在她團隊新發現的印度洋活動熱液區開展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作為首席科學家,韓喜球執行了該航次的首次科學下潛,下潛的水深為3120米,該潛次由實習潛航員首次擔任主駕駛?!拔覀冊缟狭c鐘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七點鐘開始下潛。一個半小時后到達海底,順利找到了2處已經“熄滅”的硫化物煙囪體,然后就開始忙碌地觀察、記錄、拍照和取樣,一刻不停地一直工作了六個小時才拋載上浮。在上浮時間才有點兒空閑吃點干糧喝點水?!?/p>
“在科考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困難,比如遭遇惡劣海況、儀器損壞,還有各種各樣的人員因素、安全因素,但是面對困難如果輕易放棄的話,很可能就什么都得不到。我覺得哪怕前方困難重重,也一定要想盡各種辦法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成功?!痹陧n喜球看來,做科研就要不畏艱難、善于堅持。
她先后5次參加國外科研機構組織的科考航次,9次參與組織領導中國大洋航次,航跡已遍及全球三大洋、墨西哥灣、中美洲大陸邊緣和我國南海。頻繁的國際合作和交流使她具備較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國際溝通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她把握住了海底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資源、熱液硫化物資源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這些國際海洋科研的前沿熱點,成為國內外少數的同時涉足研究這4種海底資源并取得突出成果的專家。
有付出就有收獲。2007年,中國大洋19航次第二航段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發現了龍旂熱液區,實現了中國人在該領域“零”的突破,并填補了國際上在超慢速擴張洋中脊發現海底“黑煙囪”的空白。當時韓喜球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她領航第三航段戰狂風、斗惡浪,橫渡印度洋,沿洋中脊發現了4個新的熱液異常區;2010年,她領航大洋第21航次第七航段,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發現了一個大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化區,她把此處命名為“玉皇山”,從此這座以杭州名山命名的海底硫化物礦床載入了國際洋中脊調查發現的史冊。最近幾年,她帶領的團隊接連在西北印度洋先后發現了“大糦”“臥蠶”“天休”等熱液區,結束了國際上數十年在該海域探礦無果的局面。
這些成就,足以令韓喜球躋身當代優秀科學家之列。她也先后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海內外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等光榮稱號……提起這些,韓喜球說:“我并沒有期待過這些榮譽,我只是一直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首先我是科學家,其次才是女性”
每次出海,考察隊員們不但要克服惡劣海況對身體帶來的不適,還要日夜進行科學調查,對于一名女性來說,在如此艱苦的工作環境中工作并有所斬獲著實令人欽佩。然而韓喜球并沒有覺得自己有什么特殊,“這是我的工作,做科學研究沒有男女的差別,大家都是拿成果說話。”
2017年中國大洋38航次,韓喜球與項目組年輕人在向陽紅9船上(從左至右:劉吉強、邱中炎、王葉劍、余星)
在她眼里,只要工作需要,隨時準備起航。而在同事、朋友的眼里,韓喜球比漢子還“漢子”?!八泿易鲈囼?,20個小時沒休息,我都快扛不住了,她的精力依舊旺盛?!薄八皇桥疂h子,她比漢子都‘強悍’?!表n喜球的同事王葉劍副研究員如是評價。
2008年韓喜球代表歷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宣讀“女性投身科研”十項倡議
不僅如此,韓喜球的“強悍”還體現在百折不撓的性格上,這令船上的人都刮目相看。
王葉劍說,載人深潛調查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同單位不同專業不同職責的專家出發點有所不同,技術保障人員著重考慮潛器安全,科學家重點關注每次下潛能否實現科學目標?!霸谝淮蜗聺摐蕚鋾h中,現場指揮部就如何在某個關鍵但復雜的作業區進行安全下潛作業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探討,這是我參加過的氣氛最特別的一次會議?!睍?,韓喜球輕聲細語、不慌不忙地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如何安全地完成下潛任務,實現下潛目標。為了能夠說服各方專家,她在航渡期間日夜研究論證了兩個星期。最終,通過精心設計下潛路徑,在深潛器技術團隊的強力保障之下,這個潛次順利下潛到活動熱液區,成功完成了觀測和采樣,獲得了圓滿成功,韓喜球長舒一口氣,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也因此,韓喜球在工作上給自己下了這樣的定位:首先是科學家,其次才是女性。“女性與男性相比,天性上可能有差別,但是從科學研究來講,人家給你的標準是一樣的,并不會因為你是女性而降低要求,因為你是男性,就給你更高的要求。我們發表論文,上面并沒有女性標注。要想在科學上取得成績,不能因為自己是女性就降低要求?!彼缡钦f。
年輕人,有夢想是好事
除了出??瓶贾?,韓喜球也是浙江大學等多個高校的博士生導師。每次執行航次任務時,她都爭取帶上學生。在船上,韓喜球喜歡組織“大講堂”。她說,大洋科考航次一般具有多任務、多學科、綜合性的特點,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海洋生物等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和技術專家能夠聚集一起,是難得的交流機會。
韓喜球在北大未名湖畔留影
在學生的眼中,韓喜球是一位“家長”。她的課題組里既有年輕的科學家,也有博士生、碩士生、留學生,是由十幾個人組成的大家庭。繁忙的工作之余,只要一看到對年輕人做科研有用的信息,她都會第一時間轉到團隊微信群里?!绊n老師有時會邀請我們到她家里做客,她老公會做一桌子好菜,韓老師也會調雞尾酒給大家品嘗,同門相聚在一起,非常親密?!蓖跞~劍說,除了學術上的請教,生活上有困難,大家都愿意跟韓老師傾訴。韓喜球還告誡所有的年輕人,要有夢想?!?strong>有夢想是好事,有了夢想才會有奔頭,才會朝著它前進。”
韓喜球(左3)的第一位非洲博士生Edward順利畢業,他來自尼日利亞
除了是一位女科學家,一位好老師,韓喜球還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吧鐣埠谩⒓彝ヒ埠?,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所以我能夠做一個好妻子、好母親,要感謝我有一個好丈夫使我能夠成為一個好妻子。”談及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她坦率地說,是堅實的家庭支撐她,讓她沒有太多的后顧之憂,能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去。
“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位親切、開朗、知性的女科學家,將繼續帶領著她的大洋科考團隊,開啟深海探礦之旅,在廣闊的大洋中擁抱深海科考帶來的驚喜。
本文內容經中國科協常委會女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和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授權,改編自《大美·中國女科學家》(全2冊)(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
作者:程千千
新媒體編輯:梁肖廷
海報設計:喬琦宇
戳!